《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docx(8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家、省、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三五”期间建设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国家、省、市部署,按照区“十三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区“十三五”综合防
2、灾减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基本完成“十三五”专项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成区级应急管理行政机构改革,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职能完成划转,应急管理新的体制机制基本建成,有效促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急管理工作贯通,基本实现了对事前预防准备、事发监测感知、事中应急救援、事后恢复重建的全面管理。2 .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区委和区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专题研究森林防火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先后投入2100多万元,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36条360公里,防火道路22条55.5公里,消防水池14个;建设林火监控与预
3、警系统,设置21处远程林火监测点;更换1辆消防水罐车、2辆运兵车,购置2台带夜视功能和喊话功能的无人机,不断夯实防火安全基础。同时以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加15名专业扑火队员,与林场半专业队伍、镇(街)护林员队伍组成专业应急扑救队伍。3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向好,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安全生产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4 .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工程防御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4、。(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期。1 .发展机遇(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理论指导。(2)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城市等一系列新举措,对提升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管控
5、水平、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提供了新机遇。(3)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突破应急管理工作瓶颈提供了有利条件。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应急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要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拓宽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手段。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当中;应急救援力量正在由“分散管理、各自为战”向“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转变;灾种覆盖由“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跨越式发展。(2)信息化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化
6、建设是“十四五”期间的关键任务。需要加快应急管理平台和应急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融合水平有待提高,网络、数据、安全、标准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短板。(3)自然灾害频发,综合防灾减灾任务重。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逐渐增多的大背景下,洪涝、台风、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发生机率加大。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和经济社会活动增加,各种灾害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叠加,防灾减灾面临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和挑战。(4)安全生产压力大,城市建设运行风险高。我区中小微企业多,受经济波动及新冠疫情等影响,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和持续改进提升工作动力不足,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在建筑施工、市政工程
7、及轨道交通等各类工程建设频繁的形势下,城市安全管理面临较大考验。人员密集场所、化工装置、油气管道、有限空间等高风险场所设施在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预警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针对性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城市安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尚未根本形成。(5)全社会共同参与应急的格局亟待完善。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响应协同不够规范、业务培训不够专业等方面的问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对相关公共安全知识学习不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不强。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
8、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持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防灾减灾理念,以化解安全风险和筑牢发展基础为主线,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综合减灾等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二)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9、落到实处,统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研判应急管理形势特点,坚持关口前移、精准施策,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对多灾种、灾害链的综合防范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坚持依靠科技、精准治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薄弱环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进智慧应急建设,构建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提升风险监测、灾害预警、应急调度等智能化水平。坚持依法管理、社会共治。积极推进应急管理法制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组
10、织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5年,把打造成为智慧应急建设的重要示范区,城市智慧应急能力明显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全社会防范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能力显著提升,城市韧性明显增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专栏1“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核心指标序号指标内容2020年基数目标(累计降幅)指标性质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1人下降15%约束性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186下降33%约束性重特大事故起数0起控制在0起约束性4年均因
11、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0.69%)1%预期性5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01预期性备注带O指标为五年平均指标,其余为期末达到数2.分项目标(1)智慧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到2025年,初步建成城市安全感知网络、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应急管理“智慧大脑”建设。基本实现政务数据和城市安全感知数据互联互通,围绕智慧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等业务提供突发事故接报、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应急装备救援力量管理、应急管理统计、即时通讯等功能,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支撑。应急管理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2)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到2025年,领导体制、指挥体制
12、、协同机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趋合理,立法建标机制全面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工作效能、履职能力全面提升。适应区域协同发展和公共安全形势需要的跨区域应急管理合作格局基本形成。区级应急管理机构工作条件达标率达到80%以上。(3)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到2022年,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感知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安全监管执法互助机制,区、镇(街)安全监管水平和中小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4)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到2022年,初步建立全区
13、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到2025年,初步构建全方位、综合性的监测预警网络平台,形成一体化全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感知网络,灾害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5)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加强。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区统一的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全区联网。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防汛、抢险、救灾生活物资储备水平明显提升,能够满足一场W级应急响应的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基本形成部门协同、互通共享的立体化应急通信服务保障网络。持续开展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能力提升建设。基本实现灾害发生8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区级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
14、占比超过60%o(6)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灾害事故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到92%o基本完成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化、场景化、智能化建设。(7)全社会共同参与应急能力明显加强。到2025年,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高,基层治理的精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群众应急救护培训达标普及率达到2%,增创至少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率达到100%,全区每个村(居)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三、主要任务(一)以创新驱动引领智慧应急建设1 .完善城市安全感知网络完善应急感
15、知网络建设。利用物联网、航空遥感、视频识别、移动互联等技术统筹推进自然灾害监测感知、安全生产感知、城市安全感知和应急处置现场感知等网络建设。实现感知设备的统筹部署和全域的感知监测,多模态信息采集,规范化数据采集和划分,提高采集精度和效率。2 .提升智慧应急数据治理水平构建符合大数据发展的应急数据治理体系。完善风险隐患、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基础数据库;加强政务数据和城市应急感知数据的归集、融合、治理,基于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汇聚、关联、融合各类数据资源,整合应急管理信息资源,构建应急基础信息主题库。强化信息获取和公众服务。3 .打造应急管理智慧“大脑”打造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和系统建设,开发建设“应急管理一张图”,实现全区应急救援智能化、扁平化和一体化。推动先进算法广泛应用,加强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建设专题应用场景,实现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调度、救援资源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等功能。利用移动通讯等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现灾害点位周边应急资源、避难场所等,自动规划救援疏散线路。促进形成信息化应用示范的“雁阵效应”。(二)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1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综合协调职能。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事有人管、有人负责,全力打通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