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级诊疗工作专题调研的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分级诊疗工作专题调研的汇报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分级诊疗工作专题调研的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近年来,我县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及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建立起了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并高效利用区域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起了完善的区域医疗协作新机制,基本实现T“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目标。现将我县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897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计生机构9个、镇乡卫生院6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69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
2、个体诊所122个、民营医院21家、社会办医7个;已建成国家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5所;全县医疗机构职工总数5371人,研究生42人,高级职称120人、中级职称549人,全科医生121名,拥有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7个。二、主要做法(一)加强组织领导。分级诊疗涉及到不同主体的医疗卫生机构,要产生上下联动,必须要有相关部门强有力的措施支撑方能实现。一是成立了XX县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处理日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将全县公立医疗机构进行科学功能定位,先后出台了XX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镇乡卫生院分类管理的意见、XX县区域医
3、疗协作运行机制实施意见(试行)、区域医疗协作辅助检查报销操作事项(试行)等,正在加快编制XX县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进一步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是关键,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倾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将县人民医院设为区域医疗中心,乡镇卫生院划分为医疗分中心、中心、兼顾型和一般型卫生院四类,将镇乡卫生院进行分类管理与建设,通过医疗中心、分中心的辐射,带动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技术发展,医疗分中心、中心卫生院作为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
4、转诊服务。从目前看,县域医疗中心功能强大,4个医疗分中心辐射效果显著,与乡镇卫生院建立起了以“互联网+医疗物流”为平台,以全民健康卡为载体,以全县健康管理中心、肿瘤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以及医学影像、病理诊断、临床检验三大诊断中心为纽带的医疗联合体,初步形成了城乡居民健康管理全覆盖,居民就医看病90%在县内的医疗服务新格局,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强化区域协作机制。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心卫生院、县级医院建立业务协作关系,每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和地理位置与2所以上的上级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每所二级及以上医院与5所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5、,协议有效期为2年。两年期满后,根据履约情况续签或改签下一周期的双向转诊协议。医疗机构间加强信息沟通,引导病人向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流,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小病进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新就医格局,20XX年19月共实行双向转诊4398例,基本实现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备注:规范转诊,分级诊治;资源共享、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病人的费用;连续管理,医疗机构提供病人在院期间的就诊信息;最优选择。凡已明确的专科疾病上转时应优先转至县级重点专科诊治,患者自愿),(四)强化帮扶协同
6、机制。充分发挥县直医疗卫生机构高端医疗资源和优质医疗技术的辐射作用,施行县级医疗机构重点支援医疗分中心和中心卫生院;医疗分中心和中心卫生院对口支援镇乡卫生院;镇乡卫生院指导辖区内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工作,重点加强对困难镇乡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选择35个镇乡卫生院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扶卫生院轮流派出12名高年资卫生技术人员到被帮扶卫生院进行不间断医疗技术服务和培训、带教,被帮扶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分批到帮扶卫生院免费进修学习,每人不间断进修学习不少于1个月。20XX年安排对口支援单位22个,结对帮扶单位35个。支援事项包含:开展业务技术指导、帮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医院质量管理、给
7、予经费设备支持,鼓励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单位在能力可及的情况下,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或适宜设备,支持受援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五)强化资源共享机制。医疗机构根据工作需要须配置的大型医疗设备,必须经卫计局审批后配置,对医疗设备实行统一调配管理;各卫办对辖区内的闲置设备制定统一调配方案,报卫计局审批后统一调配,协商使用,做到物尽其用,不重复购进医疗设备;对大型医疗设备资源实行共享管理,我县已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起XX县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医学检验中心(目前正在筹建全县消毒配送中心),以进一步深化资源共享机制,拓展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切实减轻病人负担。从20XX年6月起,对
8、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做的辅助检查项目(主要指CT、MRLDR、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电子胃镜、病理检查),在尊重病人选择权的基础上,原则上在县内进行检查(只针对住院病人),实行检查结果互认。各医疗机构间因协作机制进行的辅助检查所发生的费用统一纳入新农合按规定予以报销,该费用不纳入住院病人人均次费计算。同时通过医师多点执业以及远程会诊等形式,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高效利用。20XX年1月至9月,共产生医技协作费用XX9.72万元。三、实施效果一是区域医疗协作的观念逐步深入。二是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各种检查的互认和协作,原来在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做
9、的检查,只有到上级医院进行门诊检查且检查费用不能报销,现在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通过区域协作也可以到上级医院进行检查,检查费用新农合还能按基层医院的标准进行报销,病人一般的疾病不必再到上级医院诊治,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得到解决,既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又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仅20XX年19月就为我县老百姓节约检查费近50余万元。三是促进了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对全县的医疗设备进行清理、根据情况进行合理配置、实行检查结果互认等使我县以前存在的设备闲置、重复配置现象得以彻底解决,有效地盘活了现有设备,节约了财政资金。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
10、尽快实现区域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将上、下级医疗机构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更加有效地推进区域医疗协作。(二)进一步发挥医保和新农合杠杆作用。以病人利益为导向,加大医保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统筹、住院报销比例,拉开镇乡医疗机构和省、市、县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通过报销、审批、考核三支杠杆进行调控,建立医疗保险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就近就地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三)进一步增加区域医疗协作的项目。目前我县的区域医疗协作的项目还不够多,今后随着信息化建设和卫生物流的建立和健全,将把所有的检查项目和消毒产品的集中消毒与配送纳入区域医疗协作。(四)进一步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区域医疗实施后,对医疗设备的配置建立专家论证制度,按照医疗机构的分类进行合理配置;全县只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建立消毒供应室,把县人民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建成全县的消毒供应中心,其他医疗机构不再建立消毒供应室,由县人民医院向全县提供消毒产品。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各位委员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