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的道德高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谦益的道德高地.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钱谦蹄J道德高地洪承畴、吴三桂相继降清后,明末大臣、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多次在公开场合怒斥其“卖国投敌”行径,慷慨激昂,义正辞严。并声称,只要清兵打进南京,自己就殉国而死,更是博来阵阵喝彩,名声大振,俨然道德高地上一伟岸丈夫。时人称其为当代屈原、文天祥再生、方孝孺第二。后边一幕就颇具戏剧性了。清兵说话间已逼近南京,此时此刻,尚留在南京城的明朝大臣们,大体可有三种选择:一是抵抗而死,二是逃命而生,三是出降而荣。钱谦益殉国的豪言既然天下皆知,便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可是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凝视着西山风景,探手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终究没有
2、投湖。清兵一到南京,他便乖乖地举起了双手。可见,站在道德高地上骂骂别人,是容易的,要自己言行一致,做个道德完人,则难之又难。钱谦益痛骂洪承畴、吴三桂时,是个道德君子,可他降清之后,也成了言行不一的小人,与洪、吴并列明史贰臣传,连乾隆帝都瞧不起他,挖苦他是:“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平生谈节义”,是站在道德高地上说三道四,斥东骂西;“两姓事君王”,则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口是心非,这样的伪君子,历代都有,其龌龊行为与钱谦益相比不分上下。朱熹是一代大儒,学问没的说,令人钦佩不已。但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存天理,灭人次却争议颇多,谬
3、种流传。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是典型的“高大上”,可谓道德高地上的最强音,他及后世门徒就用这句话作为道德大棍,上下翻飞,左右挥舞,不知造成多少人间悲剧,毁了多少世俗幸福。而朱先生自己呢,却没有言出行随,恰好相反,天理扔到一边,弃如敝屣,人欲享用到极致,无所忌惮。庆元二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除了说朱不忠于朝廷、贪污腐败外,另加了一个是“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一个是“家妇不夫而孕”。朱先生一下子就从道德高地跌落下来。老外里也不乏这样站在道德高地的伪君子,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培根。英国诗人蒲柏曾如是描述培根:“培根曾是多么才华照人啊,他是人类中最有智慧、最光辉、最卑鄙的一个。”的确,培根一方
4、面是个学识渊博、追求真理、鼓吹道德的学者,另一面却又是一个冷酷、吝啬和自私的政治家。他学问深邃,但人品不佳;智慧过人,但道德低下,被称为“才高而德薄的散文家”。道德高地的门槛很低,谁都能轻易站上去,但能不能站住脚,站长久,经得起历史检验,受得起公众挑剔,却是极不容易的。在道德高地说几句大话,来个精彩亮相,然后挥舞“道德大棒”去打人,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是古今中外那些“道德卫士”的常用伎俩。能不能这么干呢?有两条标准,一是要言行一致,你自己能达到的道德高度再去要求别人,自己都做不到就请闭嘴;二是你奉行的道德标准不能脱离现实,要有可行性,那些海市蜃楼式的标准等于空话。如果做不到这两点,你还是乖乖从道德高地滚下来吧。与朱熹齐名的王阳明,也是道德高地名宿,高举道德大旗,但人家是心口如一,说到做到,一生严以律己,光明磊落。清代散文家魏禧说:“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清代文学家王士祯评价说:“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对自己的道德水准,阳明先生也向来自信,临终留下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想在道德高地发声者,当学王阳明,勿效钱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