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观念与认识价值-——当下电影评论与创作的辩证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塑观念与认识价值-——当下电影评论与创作的辩证关系.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重塑观念与认识价值当下电影评论与创作的辩证关系ReestablishNotionandRealizeValueiDialecticalRelationshipwithFilmCriticismandCreationinPresent作者:周星作者简介:周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联特聘文艺评论员原文出处:艺术评论(京)2016年第20161期第16-21页期刊名称:影视艺术复印期号:2016年03期当今电影生存环境中,艺术评论不仅多元存在,而且因依存媒介不同而分野差异明显,造就了理论评论与创作实际的严重分离:纸质媒体为代表的评论,与网络移动媒体的议论形成明显差别,源于传媒依存群体的差异;观念
2、和表达不只存在层阶性明显的差异,而且众语喧哗充斥,一呼百应与被拥戴的齐整批评经典,似乎难以复现,这是时代的差异;不只是大众评论褒贬差别很大,主流专业的评论意见分歧,也明显形成矛盾,这是观念多元化与价值观差异的结果。莫衷一是和各不相让,成为跨媒介、超越群体的突出现象。试看近年电影创作的社会反响,多元的声音对峙,比如对于小时代3:刺金时代和后会无期的同期上映的认识,在网络上造就两拨人相互挑剔;在山河故人的认识上,文人之间的评判褒贬不一;在一九四二和归来的认知上,评论家的差异评判有时超过了大众评论的复杂性;而在夏洛特烦恼大圣归来捉妖记煎饼侠港冏等等创作中,接受者的批评与质疑者的驳难此消彼长。人们有理
3、由对于批评的创作影响力产生怀疑。实际上,除了创作越来越服膺市场而看轻批滋卜,评论对于创作的引导和亲近感已经不比往常。也许可以从艺术创作实际上更具有自由空间的角度,来解释理论已经不具有强制的生杀予夺的威力;也许也可以从创作更为重视适应市场需要的角度,来认知理论评论的一种失落;但无疑,理论和创作原本是产生于来自实践需要的总结后的指导,却跟不上实践,或者还是实践超越了理论固有范式的速度,而导致理论和评论的失色?无论如何,构建理论评论和创作的新型关系,需要在根本认识上进行辨析。我们将理论与评论归置在影评的层面来进行认识的重新木瓶里分析。电影评谈口电影创作是一种共生关系,有创作就有针对创作的认识评价分析
4、;但在一般的认识中,以为创作和评论必然是一种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未必是全面的认识。我们应该有精神生产本身的连带关系虽必不可少、却未必是不可以具有独立性的完整认识。换言之,创作和评论之间是相对对立的存在,评论需要依存于创作来生发,却未必是依赖创作需要和社会期待的连带物,而是自身具有独立性的精神评判对象。而创作也肯定需要评论的认知,却未必是依存评论才可以生产的对象。重要的是,评论不只是针对创作者而更是针对受众,在如何让受众认识创作产品上,创作箭口评论者的角度会有差异,但都是针对产品意义而论,所以,创作评论都有各自运行的领域,在一个成熟的社会,创作评论的相互参照必不可少,同样,也不以彼此的脸色
5、来决定自身的存在意义。遇到创作和评论之间的抵悟是正常现象,而创作者与影评人的正常关系,应当是彼此尊重、各自发挥、互相倾听却未必绝对认同。因为创作的奥妙需要评论来深入阐释,也许超越了创作的原生意味,也许也深入了创作的意义,自然也有不见得为创作者所接受的评论,但只要彼此尊重且有益辨析,都是有助于欣赏者认识思考这一基点,也有可能促发创作者认识自身。而对于创作者的探讨,也会促发评论者认识创作初衷实现,以及知晓问题何在。如果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创作和评论在让社会大众认识作品上,都是不可或缺的。激烈对撞的其实是认识差异,原本未必要趋同,但决断断辞的言论则是唯我独专,难免激烈到断然对峙的程度。当下电影创作与评
6、论的激烈交锋有复杂的背景,显然不是良好状态,彼此之间的排斥不利于实现评论与创作,其实都是要实现精神产品最大程度的精神完满享受这一目的。在传统上,评论的确具有对于电影生产的影响,尤其在意识形态浓烈时期,一言九鼎的评论也就决定创作的生死。延续下来的评论似乎还在一些方面残留其影响力,比如在组织性的宣传和厂家需要良好褒奖的时候的评论,就是看中评论在大众一般意识中具有的效能,以及主流机构看中评论家自身媒介的影响力。就此而言,评论成为电影产业构成的微小部分的得失也是自然的:评价好也许产生评奖或者机构支持的力度,而评价不好,至少让口碑上的不良影响到创作的情绪等等。实际上这不是评论的良好状态,其一,评论不需要
7、成为创作的附庸或者生产的链条,而是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的存在;其二,评论左右创作是久远的时代痕迹,以为创作需要评论的得意往往是落伍的观念;其三,评论应该站在更高的独立视野去看待创作的得失,而成为引领性的评价,自身脱出利益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得到尊重。独立影片在事实上具有超越性的高端价值才有实际上取舍的威望,这时的影响力自然具有真实的产业评判作用。可惜,目前的影评似乎不具备这样的价值,也悲哀地不具有威望,从而丧失影响创作的能力,事实上也没有多少产业链条上的独立不移的价值。因此,重塑价值是影评的责任。前述影评的价值和影响力,其实还要顾及一个问题,传统看待影评价值和影响力的认识已经落伍:实际上影评已经不具备
8、左右创作和受众的绝对影响力,除了时代赋予的意识形态决断作用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消失外,影评自身的尊严降低也是一个因素,而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祛魅和大众高涨的自身独立意识,大大超越了顿足不前的机构对于影评的期待,以及影评不能与时俱进的独立意识。而大量的报刊等传统媒体的评论人,已经自由大胆地做着影响大众的有效评价。至于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评论者的趋势,让各展其才的局面得以实现,传统影评者的影响显然缩小。于是我们需要重视网络或者民间的影评人,他们借助于新媒体的影评随机迅速发布、传播几何级数扩展、年轻而思维敏捷、呼应群体巨大等等特点,极大影响了传统媒体时代的评论。那种慢悠悠思忖判断、顾念各种关系、需
9、要责任审查等等程序的评论,显然大大落后动态呈现而迅即变化的创作现实,和受众接受需要形成差别。互联网时代的影评既有无限大的人人自可影评的呼应性,又有自发形成的拥戴代言人,在极大瓦解专业影评人的同时,也消解着影评的正经性和权威意识。对于铺天盖地的众说纷纭而言,创作者在无一凭借和难以判别之间,以为评论就是人多势众和激越批评,就是影响误判等等,都造就了新的影评的存在局面,却未必是有助于影评学科权威性的好现象。影评的泛化是时代媒介发展的必然,但对于创作者的莫衷一是和看轻影评却是越来越明显的现象。而迁怒于这样的影评者的愤怒也日渐增多。反正都是随口而论的口水评价,创作者的无论是担忧口水”影响观众的商业心理,
10、还是鄙薄文化含量的不屑的态度,均导致了“影评被看低的局面。说到底,当下的“影评已经不是以往的专业影评,而今日的影评影响力,也不是过去的专业影响力。但在受众不明所以的情形下,网络影评”包括各式各样的口水影响力却不可低估。而良莠不齐的评价对于创作的精神意义却不见增长,反而造成了创作的低就和文化上的庸碌。理论对于电影评论的支撑作用有限似乎是事实,其中包括了理论自身的稳定性被忽视,及其自身的适应时代电影创作的应对性遭遇问题,也就是说,电影理论主要解决基础性镜头语言等理论认知,而电影观赏的评价未必需要逻辑性理论来套用;更为明显的是,由于电影似乎是大众都看得懂的对象,往往导致评论的随意性和对于理论的忽视潮
11、流,以为视觉的感受无需艰深来索解,所以理论的用处明显尴尬。实际上,随着电影高科技重要性的日渐凸显,理论如何跟上实际需要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提及理论和评论的差异,主要还是在电影感知的肤浅显示,包括创作的肤浅乃至整个文化层面的认知短浅。自然,将责任推到理论之外未必公平,电影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真正掌握电影理论和创作之间密合度,以及理论话语是不是切合实际等等,都导致人们对于理论的指导性效用的怀疑。而的确有不少理论家的阐释不着边际、不能解渴和无助于创作者提升水平,这样的理论对于创作的作用也显然有限。于是评论自我玩味却无关创作、无关大众认知的现象也就不断存在。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增大,电影创作也日渐
12、繁荣,但实质上电影文化的进步却不尽如人意。评论的水平、理论素养、接受和影响程度等都有需要改进的空间。首先,电影评论与时俱进的观念必须加强。L看到评论是成就电影文化的重要环节,缺少则电影产量可能不减,但电影文化跛足现象难以避免;2、电影评论要适应时势,电影已经不是单纯的市场产品或者文化产品,而是现代社会适应高端人众的文化消费品,注意商品市场的生产回报和注重文化精神含量的关联性不可或缺;3、电影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和影响,已经非单一媒介可以承载,网络时代的评论已经自成一体,注意大众评论的习性、关注网络评论的特点是电影评论不可忽略的方面;4、加强电影评论的文化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准,是绝对必要的举措,越是
13、众说纷纭越要客观而具备电影理论素养,越是评价众多越要凸显专业的深度,这样才能影响大众。其二,评论面对大众的同时,其实也肩负着让电影生产看到生存的长远性的责任,只有抛弃虚浮的说教,或者某种先定的概念而严肃地谈论电影,才能让人们心服口服,生产者未必需要你的盲目吹捧或者随意褒贬,给予其公正的文化评价是会触动人心的。而评论者切不可随波逐流,或者反之将个人微小的个见当成法则,肆意无视人家生产的艰辛,而造就夸夸其谈的论说。评论站在美学的角度自成一体一定没有错,但需要适应新时代人群的审美接受。评论言之成理的核心是尊重作品、细读作品再来用细节和整体的微妙述说,太多的宏论套用的放肆评论令人生厌、也降低了评论的严
14、肃性。其三,要回到根本。电影评论无需看着创作的脸面颜色行事,却需要尊重创作的艰辛而给予善意的分析批评,出发点不在哗众取宠而是审美分析,自有别一角度的判断;电影评论需要自身的素养为支撑,又要顾及时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坚守审美原则和传播规律,让评论与时俱进才是生存之道;评论的真切性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与不以己见为原则的态度,是谨慎深入且评论的前提;评论不能趾高气扬的空泛,而要注重创作的内涵和细部,不把芝麻短处放大为西瓜式的批评,与不把芝麻长处夸大为西瓜的奉承一样重要。电影评论或者影视评论的教育精神需要认知,批评家的精英立场和依循胶片时代认知与现实的差距已经过时,新型影视媒介教育涉及对于影视评判和认知
15、。网络时代的背景不能被忽视,依存于网络的新一代人对于影视的认知,犹如对于数字时代而非胶片年代一样,自有其趣味的改变,可能有较大的精英要求的差距,也有其适合时代变化的理由。个体尽管在数字上要赞叹港施票房,却实在看低这一类电影,文化的撕裂感也许是影视教育者不能回避的,但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在传统中拔不出来的反思需要阐释。而比如对于受众对速度与激情7和变形金刚4的疯狂,简单可笑的评价是难以月艮众的。对于捉妖记的不以为然也是建立在以往时代的审美规范上的,却有些落伍于时代。数字时代的趣味不能无视,或者视觉奇观热闹夺人,或者趣味和颜值就足以吸引观众。批评后面折射的是对于介质的不解,而又有对于审美的差别这是传统
16、的静观美学在当下的流观审美产生冲突的区别,评判的出发点不同,与现实大众认识和评论切近心理之间的冲突会异常激烈。我们必须站在影视价值观与影视教育价值观的意义上来衡量。上述分析绝不是要硬性反对什么,而是试图提出,新的影视教育要面对现实,告知人们视觉呈现是时代潮流,不断变化和多元是时代趋势,但影视的核心是价值观,需要灌注结实的内涵。当下受到大众欢迎的琅珊榜具有一种正能量的吸引力。而捉妖记的票房第一,也值得鼓励。如同卡梅隆的精心锻造作品一样,捉妖记用多年谋划来实现创作,显示了诚意。至于更多的好作品还没有来得及与大众改变的接受趣味合拍,还是需要我们去分析受众的接受合理性与不足,去告知创作的适应机巧与如何坚守意义,去调整理论的顺应时代必要性与恒定价值。创作的调整价值观是影视教育要把握的,这远比所谓的市场适应的谋略和机巧来得更有培植价值。影视媒介教育对于影评成为既有自身价值、又有助于创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