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赵公明演变史与《封神演义》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祇赵公明演变史与《封神演义》关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神祇赵公眠辘史与侬!神演义关系自东汉时期作为厉鬼出现起,赵公明形象经历了瘟鬼/瘟神、杂神的阶段,而真正使赵公明广为人所知,则源于道教内部对其神格的改造一由瘟鬼或杂神而变为守卫正一玄坛的元帅神。这个改变或与道教内张道陵的传说有关。成为玄坛神之后的赵公明,神格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是与殷郊、温琼、马胜、关羽等并列,成为著名的元帅神之一;二是神职丰常多样,且和合利财是其主要的功能之一。赵公明演进过程的复杂样态,也影响到了通俗文学:与马、温、关、殷等元帅神组合出现,是玄坛神赵公明在通俗文学作品中登场最常见的方式。同时也不乏作品折射出赵公明背后瘟鬼形象的影子。封神演义作者对于赵公明形象的处理,既不同其蓝本
2、武王伐纣平话,作者用玄坛元帅替换了留有瘟鬼痕迹的武将赵公明,并依循自己贬抑符箓派的价值取向,改写了道教传说中的玄坛神的身世命运。也不同于东游记三宝太监西洋记等作品,而着意凸显出玄坛神招财利市的神格面,直接而有力促进了赵公明财神化的进程。当然,这种改写方式与其说是作者的创造,不如说是作者在玄坛神已然具有的招宝、纳珍、招财、利市的属神体系之上,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处理。赵公明正一玄坛元帅神和合利市依据斩将封神的叙事安排,小说封神演义结局处,几乎每一位登场的有名有姓的角色都被安排了神职,其诸神谱系主要参考了道教。这其中相当部分角色是作者的杜撰,如最后被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之职的太师闻仲等。还有一部分
3、角色则本身就是道教神祇,如太岁殷郊。将道教神祇移植进小说,并有意识地加以改写,使之在小说中“脱胎换骨”,可以说是封神演义作者的重要创作手段之一。殷郊之外,赵公明也得到了如此的“待遇。本文即拟考辨赵公明这一神祇之渊源及后来的演变,分析这一演变与白话通俗小说相关形象之联系,以及封神演义对赵公明进行改写的策略和作者的创作用心。一、神祇赵公明的渊源及演变赵公明之出现,可上推至东汉:经学家服虔注春秋,认为鲁成公十年(前581年),晋景公所梦之大鬼,即为赵衰之父赵公明。因晋景公杀赵衰之子赵同、赵括,作为亡祖父的赵公明怒其不义,故被发及地,搏胸而踊”,请于天帝而为两孙报仇。逮至魏晋南北朝时,赵公明始由大鬼而
4、演变成布撒疫病的鬼主或鬼帅。关于此,常为研究者所引用的记录是干宝搜神记、道教上清派经典真诰。然无论是搜神记中“初有妖书云: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教鬼下取人,还是真浩“天帝告土下家中王气、五方诸神、赵公明等”,对于包括赵公明在内的诸鬼主多语焉不详。其实,在此一时期出现的早期天师道之经典女青鬼律,对于五气五方厉疫之鬼主有详细的介绍:天师日:自顷年以来,阴阳不调,水旱不适,灾变屡见者,皆由人事失理使其然也。今遣五主,各领万鬼,分布天下,诛除凶恶,被诛不得称枉,察之不得妄救。鬼若滥误,谬加善人,主者解释,佑而护之。鬼若不去,严加收治,赏善罚恶,明遵道科。东方青疾鬼主姓刘,名元达。领万鬼,行恶
5、风之病。南方赤农鬼主姓张,名元伯。领万鬼,行热毒之病。西方白条鬼主姓赵,名公明。领万鬼,行注黑之病。北方黑很鬼主姓钟,名士季。领万鬼,行恶毒霍乱心腹绞痛之病。中央黄疾鬼主姓史,名文业。领万鬼,行恶疮瘫肿之病。右五方鬼主,诸欲著名生录为种民者,按此文书,随病呼之,知领鬼姓名,病即差矣。人人各写一通,系身读之,令罹灾害皆消。正因为有了合法性为依托,赵公明等得以进入道教神祇体系。南宋陈优集疏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口兄妙经注卷五:泰山府东岳主者,天齐仁圣帝所主,管杂病事刘元达:衡山府南岳主者,司天昭圣帝所主,管瘟疫事张元伯:华山府西岳主者,金天顺圣帝所管,泻痢事赵公明:恒山府北岳主者,安天元圣帝所主
6、,管暴汗寒疟事史文业;嵩山府中岳主者,中天崇圣帝,行病司四案,李公伸狂魅赤眼案,钟士季掌肿疡案,范仲卿掌酸瘠案,姚公伯颠狂五毒案。各遣瘟卒,递岁四时变故。此处明确地把赵公明等列入了五岳神祇体系中,执掌流行疾病,且各有管辖各有职司,随四季之变化来传播疾病。还有将赵公明等纳入道教瘟司神祇体系,如元代之后出现的正一瘟司辟毒神灯仪,此灯仪用以供奉五方行瘟使者:张、田、赵、史、钟五人。真人遂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处阳明,鬼行幽暗,使六天鬼王归于北部,八部鬼帅领众窜于西域,五行之毒,又戒而释之。乃执丹笔日:吾笔所指,鬼众尽灭。要之,人鬼分治,幽明异境,不欲尽灭汝类。即与盟誓,折石为
7、契,刻作天地日月之形,于黄帝坛下绝崖之上。张道陵在收服赵公明等瘟神后,进行了一番人鬼秩序的整理,即“使人处阳明,鬼行幽暗”,而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等鬼帅则领众窜于西域。不过这只是张天师故事的一种讲说结局,在道教内部还有其他说法。一种是给了赵公明等鬼帅“从良”的出路。南宋初天心派路时中编撰的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云:应当说,这种解决的策略并没有得到更多的认可,很可能是因为再怎么改邪归正,作为瘟鬼的历史身份还是会多少影响到作为神将尤其是玄坛元帅的赵公明其神格的正面性。而与之相较,另一种对赵公明的出身进行番合理化的改造,则逐渐成为主流。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之赵元帅录:在这里,赵公明几乎被抹去一切与瘟鬼
8、有关的痕迹,被宣称为皓庭宵度天慧觉昏梵气”所化成,且于终南山修道,在天庭任职。他与天师张道陵非但没有形成敌对关系,而且成为了天师张道陵的助手,在张道陵修炼大丹时,帮助天师守护正一玄坛,防止妖魔侵害。其出身不可谓不光明正大,其身世也与妖魔鬼怪亳无瓜葛。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赵公明彻底告别瘟鬼的旧底,这个故事把张道陵除鬼帅的事迹也都删除掉了。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还有其他类似的故事保留了收鬼情节,只不过进行了改写而已,如正一龙虎玄坛大法序:这个故事文本一方面给与赵公明翊卫大神这一正神的出身,让他帮助张天师战鬼于青城山,由此还获得了剿教天下不正妖魔的美香;另一方面则对对手进行虚化,不再具体提及对方是什么
9、样的鬼怪。这种处理手法同样保护了赵公明正直神将的声誉。与之前的瘟鬼/神或杂神不同,作为玄坛神的赵公明,其神格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是进阶到以正一派为代表的道教符箓派的主要护法神,与太岁殷郊、地祇太保温琼、风火灵官马胜、郎灵元帅关羽、灵官王元帅等众元帅神等并列,成为频繁被召唤的神祇,如:此是召唤诸神来降妖治病的:还有祈雨召神的:类似的例子很多,仅由以上两例可见,在符箓派道士的各种召神仪式中,马、赵、温、关、殷王等诸元帅神都是常客,也因此,民间往往习惯将他们并列起来,故有“马赵温关”四元帅或“马赵温关殷五元帅之说。如明小说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九回,描述西门庆于玉皇庙中请道士斋幽,替幼子还愿心,期间要看文
10、书符命,中间第三张帖子上写有“此一张,是请正法马、赵、温、关四大元帅,崔、卢、窦、邓四大天君”云云。万回哥哥,利市童子,赵帅将军,利市来、和合来,和合喜、喜和合,急急来、疾速来,速和合,闻敕急至,听然速来,天摄、地摄、人摄、神摄,天地人神和合摄,务令某人所求和合、谋事称心,谨请赵某随事和合敕煞摄,急急如老祖天师律令。紧接着用朱笔书敕咒于黄纸之上:谨敕赵将军,和合葬中神。所求和合吏,用事自然成。逢人心自合,遇斡立便灵。随符即显现,火急速登程以纸钱化之,向赵玄坛及其下属将吏祝白云:如此行事,咒语生效,方能万事和合。值得注意的是玄坛神赵公明之和合神的神格,并非完全来自于其本身,而更多地来自于他的属下
11、神,即如前引“和合咒,最终还是要求赵玄坛派遣和合童子、和合判官、双身大圣、万回哥哥、利世郎君、六毒大神等这样的专门从事和合之事的小神来完遂心愿。出现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作为玄坛神之赵公明在广为人知,进入民间祠庙崇拜后,纳入了民间俗神为属下,从而在保有武神之本色的同时,兼具民间化的和合利财之功能的缘故。二、瘟鬼与元帅神:通俗小说中的赵公明形象考察赵公明这一形象在道教内部之演进轨迹可知,在元明通俗文学兴盛之际,其形象已经历了瘟鬼、杂神、玄坛元帅神等阶段,这一演进过程并非简单的前后交替的线性发展,而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各种身份并存。这种复杂的样态在通俗文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于此,马赵温关四将不仅
12、值守南天门,还隶属于广目天王。这就与道教里四元帅神的神职完全不符了,故此说未必出自道教,而更可能带有浓厚的民间叙事色彩。当然,由于赵公明形象演进的复杂性,也定程度影响到了民间的想象世界,某些通俗小说还走现了赵公明形象的其他样态。有一日,姜皇后降生一太子,名位日景明王号为殷交。因王打本人,降此人,此人便是太岁也。云中子日:此子无姓,可立午,雷震名也,是破纣之凶神也。”费仲臼:教崇侯虎为大将。教薛延沱为副将,此人的为白虎神,尉迟桓,此人封为青龙神,要来攻,此人封为朱雀神,巾屠豹,此人封为豹尾神,戌庚,此人封为太岁神。戌庚已下众将,百万雄兵,守朝歌者无数。教彭举,彭矫,彭执三人先锋将。”不过赵公明等
13、却并没有在此列。事实上,平话也并非对所有的人物名称都交待了来源,譬如羊刃(似为封神演义杨任之原型),因姜尚割股救其母亲,而助姜尚生擒黄飞虎。这一角色的名字即直接借用司刑之星神的名称,而小说并未刻意说其被封为羊刃神。这可能是因为平话作为说话人的底本,粗陈梗概,疏漏之处不少的缘故。尽管如此,对照前文的梳理可知,小说所描写的史元格、赵公明、姚文亮、钟士才、刘公远等人名,实有道教五鬼帅或八鬼帅等诸说法的影子在焉。如前引南宋邓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卷之四有:1太上老君,敕五方行麻鬼刘元达、钟士季、赵公明、张元伯、史文业、范巨卿、冯混思、姚公伯、李公仲,六丁杂俗之鬼,得便要斩,不问枉罪。急急如律令敕。”这里姚公
14、伯、刘元达、钟士季、史文业,与小说所述诸人名虽有一定差异,但对应的关系却很明显,更何况两个组合中都有赵公明,这足以说明小说存在着对道教的某种借鉴关系,当然这种借鉴并非来自于玄坛神信仰,而是吸收了民间流传的撒播疾病的鬼帅传说。以上两部小说,分别涉及到了赵公明成神之前的状态。北游记中的赵公明叙事是作为玄武大帝收三十六帅故事的一个分支出现的,它保留了赵公明在成为玄坛元帅神之前作为鬼怪的一些特征。尽管受到作为故事主干的玄武大帝传说之影响,相关的记述与道教记载有一定差别,但两者之间的承袭关系还是十分清楚的。至于平话则相对复杂一些,与前述诸小说不同,平话里赵公明等人是商纣一方普通的将领,他们身上看不到与神
15、鬼有关的任何特异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此赵公明的原型不是瘟鬼之赵公明,而是由平话讲史演义的类型属性决定的。不仅是赵公明等人,即便是被小说明确称呼为太岁神的殷郊,他的所谓神通也不过是能抡得起百斤的大斧,还一样骑马上阵与凡人一较高下,能力在一般英雄演义小说中都不算出类拔萃。殷郊如此,更遑论其他的神祇了。换言之,平话乃至之前民间所流传的“武王伐纣”故事,尽管可能存在着个援民间神祇进入叙事的环节,以增加其传奇性,但这没有影响到该故事的讲史演义的本质特征,这也使得这些神祇在成为角色人物之后,其行为遵循的是讲史演义的叙事逻辑,而非旧有之神祇的神话逻辑。其实不仅是平话,元明时期,相当一部分英雄传奇或讲史小说里
16、的主要角色,都带有这个特征。如与平话同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该小说就将水浒英雄叙写为北极紫薇大帝属下“天罡院三十六猛将下凡作乱,但细审诸英雄之行止,皆无甚神通,只是比普通人多了些武力罢了。三、和合利财的玄坛神:封神演义对赵公明形象的改写作为在平话武王伐纣书基础上铺演而成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很多人物角色是从平话承袭下来的,如殷郊、黄飞虎、赵公明等。当然小说作者在以之为蓝本的同时,进行了一番脱胎换骨般的改写。就赵公明而言,由平话中一员普通的战将,一变为封神里神通广大的截教道士,其给西岐一方带来的麻烦,绝非靠姜子牙计谋即可克服的。且不说姜子牙本人死在他手里一次,即使是神通广大的闸教上仙也纷纷败在他的法宝之下,黄龙真人甚至受到了被捉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