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八).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第八篇)2024-01-0907:42墨语闻声圣教序是对王羲之最精华的采摘。细品圣教序单字,守律而合于自然,她在纵横取势、对比变化、奇肆古风等简直完美到无懈可击。这座高峰被历来学者奉为圭皋。下面,我们来欣赏圣教序何以被封为“集字第一?一、懂字法无常、尽得其势学过圣教序的人,将字势表现淋漓尽致。该方的方,该圆的也一定圆,长的长短的短,字形特征被强调,字体动感十分明显,字和字之间字形区别变化无常,如下图,方圆尽得其势。二、懂外定内变、大开大合外形既定,内部的点画就可以尽可能多的寻求分割变化,以增大同类外形字的细部区别,使通篇变化更加丰富。如下图“载”字的几个横画,“来”字的两
2、个横画和两组左右连带点的开合对比;“降”字的右竖斜曲,有意空开中下部等等,犹如篆刻的布白,大开大合,各显手段,尽求变化。三、懂经心无意、自然意外三角形的字形不论欹侧,外形特征鲜明,犹如天然几何。此亦非巧合,更不是有心计算,乃长期经心致无意而成。不仅整个字的外形如此,就连字内分开的偏旁部首也同样遵守这种外形规律。如“明”“复”等字:四、懂收放自如,无有雷同通篇大、小、收、放,字字变化,无有雷同。正如王谕所论:“魏晋人书,一正一偏,纵横变化,了乏蹊径。”这便是王羲之的大本事。不信可试试,能在书写的片刻之间,在笔下生出如此丰富的变化,并且一气贯注,自然和谐,古今以来,通法之极则,一人而已。我们知道“
3、有”字不好处理,而王羲之圣教序给出了6种解答。五、懂楷正之法,端庄古雅如下图中的“寺”、“神”、“东”、“白”、“皇”、“部”等字,方正削切,如垒墙之砖,使结字有着端正结实的内质,细节的变化,使之熠熠生势。这些楷法功夫在圣教序得到了精湛体现。六、懂形质高古,意趣难求我们看看今人笔下的字形,同样以此方式来检验,则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计。笔下无形,纵称笔法如何了得,也是枉然。所以今人之字,给人总感觉入古不深,少一种古人笔下的骨鲤之气,今天的研究者多将原因归结于用笔,字形问题也非常关键。七、集字高峰,后世典范怀仁集圣教序高就高在理解到此规律后,依此规律来安排收集到的每一个字。从后来得大观帖中所保留下来的
4、王羲之追寻伤悼帖和建安灵柩帖中能窥见怀仁心目中集字圣教序的理想。56 .竖钩:中锋直下行笔,至下端略顿后提起,向左方出钩,钩须短而有力。见古贴野搏二字。57 .横折竖钩:横画和竖钧相接处,或用转法,呈圆形;或用折法,呈方形。竖钩部分或向右凸,和左边笔画形成相向之势;或向左凸,和左边笔画形成相背之势。钩部或长或短;或平或斜,应视结体需要而定。见古贴同惆朝三字。58.横折短竖钩:竖钩部分较短下段略向左斜,出钩短向见力。横折短竖钩应和左边竖画相对应,一般左短右长,左直右斜,左细右粗。见古贴高而二字。59.弯钩:竖画至下段渐渐向左转,然后出钩,呈弧形,钧较浅而长。见古贴宇污二字。60 .横折斜钩:横画
5、部分较平,斜钩部分向左方倾斜,成平卧之状。要写好此钩,关键在于把握住斜钩的斜度,过斜或过直都是病。见古贴加物二字。61 .戈钩: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处戈章第五说:戈如长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复似百钧之弩初张。比较形象化地说出了戈钩的特征。上段较直,中下段稍曲,行笔须有提按变化,切不可一滑直下。见古贴截域二字。成61 .戈钩: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处戈章第五说:戈如长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复似百钧之弩初张。比较形象化地说出了戈钩的特征。上段较直,中下段稍曲,行笔须有提按变化,切不可一滑直下。见古贴截域二字。成62 .秃戈钩:行笔至戈尾稍驻锋即提起,不出钩。秃戈钩是戈钩的一种变体,用以丰富笔法。见古贴成砌藏三字。63 .蟹爪钩:出钩时先提起向左一挫,然后出锋,须将全力注往笔尖J古人将此钩比作以脚尖踢物,甚形象。此钩有两折,比一般钩法多一折。见珠子寺三字。64.圆钩:用提笔圆转法写钩,成弧曲形,须圆润而见力度,切不可绵软轻飘。圆钧多用于横折短竖钩。见古贴内、端力三字。65.平钩:竖画至下端稍驻笔后向左方出钩,钩稍长,锋锐利,取平势J左边笔画少者,可补其空疏处,使之充实。见序承rwjj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