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西门庆姓名来源刍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金莲、西门庆姓名来源刍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裾莹西n肉蛤来;酹议潘金莲和西门庆是中国古代的两部经典名著水浒传与金瓶梅中的重要人物和中心人物,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他们的姓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却并不常见,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即两部经典名著为什么要选择两个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罕见的姓名来作为它主人公的大名呢?姓名的考释看似小事,其实关乎到对一部作品甚至一类作品及其发展轨迹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因此,自有其探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笔者以为只有根据通俗文学在创作和传播方面的特性,庶几才可揭示出他们姓名的“奥秘”!当然,此探讨并无史”可证,这是因为众所周知小说属文学创作,不是历史;另外,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以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鲁迅先生
2、称之为人情小说”,其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由“讲史”发展来的作品不同,与历史的关系极其疏远,因此本文是仅就所知和所思做一点从文本实际出发的探讨,虽能够做到“文证如山”,但难以做到“史证如山”,因此在论述中如有不符合传统思维习惯及看起来不严谭和不周密之处,敬请方家谅解和指正。一、中国早期白话小说创作与传播的特点与规律对“俗文学”情有独钟并倾注了一生心血进行研究的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史家、收藏家郑振铎先生曾将其“特质”概括为六个方面一4大众的、“无名的集体的创作”、“口传的”,“新鲜的,但是粗鄙的”、“辗转抄袭的”、“勇于引进新的东西”,可以说全面、准确地概括了“俗文学”各个方面的特点:题材内容一“大众
3、的”、创作方式一U无名的集体的创作”、传播方式一“口传的”、风格“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创作特点一“辗转抄袭的、体裁一“勇于引进新的东西”。此后对此问题的探讨大体不出以上几个方面。然以上题材内容、创作方式、风格、体裁等方面即第一、二、四、六四个特质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故不假多谈,下面将其创作和传播方面的特质讨论如下:关于创作方面的“辗转抄袭”之“特质”,郑振铎先生具体表述如下:她的第五个特质是她往往是辗转抄袭的。有许多故事是互相模拟的。她的模拟是无心的,是被融化了的;不像正统文学的模拟是有意的,是章仿句学的。的确,中国早期白话小说相互之间的因袭比比皆是,如人名的因袭,入话诗、收束诗的因袭,
4、赞词的因袭,情节的因袭,等等,处处显示了中国早期白话小说创作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以人名的因袭为例,当直的一般叫X吉,如王吉,至少见于简帖和尚入话、阴鹭积善、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以上作品见明洪梗编清平山堂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周吉,见山亭儿(见程毅中辑校宋元小说家话本集,齐鲁书社2000年版,以下所列作品除注明者外,余不注者皆出自是书);衙役一般叫张千,见简帖和尚、错勘赃(清平山堂话本);市井无赖一般叫王酒酒,见错认尸(清平山堂话本卜三现身;强盗一般叫静山大王,见错斩崔宁、简帖和尚、张文贵传(见注释)、杨家将演义(明秦淮墨客校订,周华斌、陈宝富校注杨家将演义,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5、使棒的草莽英雄般叫李贵,绰号山东夜叉,见杨温拦路虎传(清平山堂话本)、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见注释);Y凄或地位卑微的女子一般叫迎儿或锦儿,见三献身、简帖和尚、西山一窟鬼、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等等。以故事情节的因袭为例,洛阳三怪记与西湖三塔记的故事情节几乎全同,水浒传与三现身、宋四公、史弘肇传中的相关情节雷同,金瓶梅对刎颈鸳鸯会等短篇白话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大量借用等等。可以说小说中的大部分要素尤其是静止的事物皆有熟套可供互相袭用,甚至作为故事骨架的情节其因袭也所在多多,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早期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是以因袭为重要特征的。中国早期白话小说之间之所以存在着如此广
6、泛和大量的模拟与因袭,这是因为:一、从取材的角度说,小说创作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而在客观的社会生活中,“类”是客观存在,因此,在作品中也必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类”,因此也必存在着“因袭”和“模拟工从客观公理上说,世间万物,林林总总,都属于一定的类别,如人,以年龄分,有老人、中年人、青年和小孩的分别;以性别分,有男人、女人的区别;以身份分,有官吏、将军、员外、秀才、百姓、和尚、道士的不同(据中国古代早期白话小说);以职业分,有祗候、商人、店小二、货郎、太医等的不同;以好坏论,官吏中有忠臣、能臣、直臣、廉臣,也有奸臣、冗臣、谗臣、污吏,将军中有能将,也有庸将,等等,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小说以
7、客观生活为反映对象,是以也必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类”,因此也当有因袭和雷同。二、从职业性质的角度说,中国早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在写定前,其故事的传播属于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活动一“说话”。作为宋元以来的一种流行文艺,其职业化的程度是很高的。而职业的可操作性决定其必以模仿和因袭为特征,因为任何活动当它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才可存在和发展。而要具有可操作性必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则,就像古往今来的公文写作都有一定的格式一样。既有一定的规则和程式,就免不了因袭和雷同。三、从“说话”这种文艺表演所具有的商业特性来说,其既然是一种面向大众的、以获利为目的的普泛型艺术,其就不能不受听众共
8、同的审美趣味和道德观念的制约,是以它不仅要求独创,更要“求同”,其原因正像徐朔方先生所说的:“这是因为说唱艺术有一个特点,主角相同或时代、地点相近的同类故事在听众的心理上自然地成为另一故事的背景”的是知言。关于传播方面的“口传”之“特质”,郑振铎先生的表述如下:她的第三个特质是口传的。她从这个人的口里,传到那个人的口里,她不曾被写了下来。所以,她是流动性的;随时可以被修正,被改样。到了她被写下来的时候,她便成为有定形的了,便可成为被拟仿的东西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文本传播一直是与场上的口耳相传相并行的,甚至后者是先于前者的,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极低的情况下,掌握文字的人毕竟是少
9、数。早期白话小说的情况尤其如此。叶德均先生云:“宋代小说一家(按,据宋耐得翁的都城纪盛等,“小说”乃是当时“说话”伎艺的一个门类)的话本原是韵散并用的短篇讲唱文学,其中未被明人删节韵文的几篇可以看出两种歌唱的情形”胡士莹先生云:“话本本身原是说话,它是按照说话的艺术形式记录下来的。它在最初并不是写给人看而是说给人听的。它开始被写下来的目的,不是为了文学,而是为了职业,为了实用。所以,初期的话本,并不是书面的著述,而只是说话人所说故事的书面记录或底本,”“后来,说话伎艺渐告衰落,话本小说却继续发展,到了明末拟话本的时期,小说就超过说话而成为主要形式了。这也是一切文学由口头传留演进到文学作品的必然
10、规律。”而金瓶梅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版本万历本,其书名题作金瓶梅词话,徐朔方先生认为“词话”是一种文艺表演一“艺人说唱工二、金瓶梅对中国早期白话短篇小说人物与故事的“借用”潘金莲、西门庆的“成名”来自于水浒传和金瓶梅的描写,而二书据研究皆非个人独创,而是属于“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它们与在它们之前和同时的白话短篇小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关于金瓶梅与早期白话短篇小说的关系,西方学者中对金瓶梅研究卓有成效的韩南教授指出,前者“可能借用”了后者,并指出金瓶梅至少“借用”了“八种以上”早期白话短篇小说(韩南教授指出在他之前已有多名教授如大陆的吴晓铃、日本的小野忍等指出了金瓶梅与早期白话短篇小说的关系)
11、。考察与水浒传、金瓶梅中西门庆、潘金莲故事最为接近的宋元小说话本,刎颈鸳鸯会是最值得注意的。韩南教授指出:“作者在卷首引用这个故事意义重大。这表明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和故事的构思相似,一个性欲异常的女人使拜倒她裙下的男人家破人亡。”的确,从故事内容来看,金瓶梅可说是刎颈鸳鸯会的翻版,只是金瓶梅篇幅较长,刎颈鸳鸯会篇幅较短而已。二者的近似度极高,存在着显明的亲缘关系:从故事(一个生性淫荡的女子与人偷情,最后与奸夫双双被杀)到人物(蒋淑珍与潘金莲、朱秉中与西门庆)几乎都是完全相同的,甚至金瓶梅的部分描写也照搬自刎颈鸳鸯会。先看潘金莲。卜.面将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景阳冈武松打虎潘金莲嫌夫卖风月”与宋元小说
12、话本刎颈鸳鸯会中描写潘金莲的文字进行比对: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文学古籍刊印社本)刎颈畿鸯会(清平山堂话本)词曰: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请看项籍并刘季,一似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入话: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光阴负我难相偶,情绪牵人不自由。遥夜定怜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赤春两处愁。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君看项籍并刘季,一以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此一只词儿,单说着“情”“色”二字。乃一体一用。故色绚于目,情感于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视。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之。晋人云:“情
13、之所钟,正在我辈”,如磁石吸铁,隔碍潜通。无情之物尚尔,何况为人终日在情色中做活计一节?“须眉丈夫只手把吴钩”,“吴钩”(项羽与虞姬、刘邦与戚氏故事略)右诗词各一首,单说着“情”“色”二字。此二字,乃一体一用也。故色绚于目,情感于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视。虽亘古迄今,仁人君子,弗能忘之。晋人有云:“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慧远曰:“顺觉如磁石遇针,不觉合为一处。无情之物尚尔,何况我终日在情里做活计耶?”说话的,如今只爱说这“情”“色”二字做甚?故士矜才则德薄,女衍色则情放。若乃持盈慎满,则为端士淑女,岂有杀身之祸?!今古皆然,贵贱一般。如今这一本书,乃虎中美女,后引出一个风情故事来。一个好色的妇女
14、,因与了破落户相通,日日追欢,朝朝迷恋,后不免尸横刀下,命染黄泉,永不得着绮穿罗,再不能施朱付粉,静而思之,着甚来由?况这妇人他死有甚事,贪他的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爱他的丢了泼天产业,惊了东平府,大闹了清河县,端的不知谁家妇女?谁的妻小?后日乞何人占用?死于何人之手?正是:说时华岳山峰歪,道破黄河水逆流。话说(接下来是武松故事,略)如今则管说这“情”“色”二字则甚?(步非烟与武公业、赵象故事略)且如赵象知机识务,事脱虎口,免遭毒手,可谓善悔过者也。于今又有个不识窍的小二哥,也与个妇人私通,日日贪欢,朝朝迷恋,后惹出一场祸来,尸横刀下,命赴阴间,致母不得侍,妻不得顾,子号寒于严冬,女啼饥于永昼,
15、静而思之,着何来由!况这妇人不害了你一条性命了?真个:峨眉本是婵娟刃,杀尽风流世上人。权做个笑耍头回。这张大户家,有万贯家财,百间房产,年约六旬之上,身边寸男尺女皆无。妈妈余氏,主家严厉,房中并无清秀使女。一日,大户拍胸,叹了一口气,妈妈问道:“你田产丰盛,资财充足,闲中何故叹气?”大户道:“我许大年纪,又无儿女,虽有家财,终何大用?”这潘金莲却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因她自幼生得有些颜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儿,因此小名金莲。父亲死了,做娘的因度日不过,从九岁实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就会描眉画眼说话的,你道这妇人住居何处?姓甚名谁?元来是浙江杭州府武林门外落乡村中,一个姓蒋的生的女儿,小字
16、淑珍。生得甚是标致:脸衬桃花,比桃花不红不白;.,傅粉施朱.,着一件扣身衫子眉分柳叶,如柳叶犹细犹弯.。况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五,就会描鸾刺绣,品竹弹丝,又会一手琵琶。后王招宣死了,潘妈妈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于张大户家,与玉莲同时进门,大户家习学弹唱。金莲学琵琶,玉莲学筝。玉莲亦年方二八,乃是乐户人家女子,生得白净,小字玉莲。这两个同房歇卧。主家婆余氏,初时甚是抬举二人,不曾上锅,排备洒扫,与他金银首饰,妆束身子。后日不料白玉莲死了,止落下金莲一人,长成一十八岁。做张做势.,梳一个缠髻儿.,乔模乔样。自小聪明,从来机巧,善描龙于剌凤,能剪雪以裁云。心中只是好些风月,又饮得几杯酒。况这蒋家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