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军事变革对当今改革强军的启示.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44081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军事变革对当今改革强军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军事变革对当今改革强军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军事变革对当今改革强军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军事变革对当今改革强军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军事变革对当今改革强军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军事变革对当今改革强军的启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军事变革对当今改革强军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军事变革对当今改革强军的启示.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春附三附三辘弱挡今唬3三三M启TF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在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世界,就是放大了的春秋战国。当初各诸侯国为了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大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与军事变革,著名的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这些变法图强的改革对今天我国的改革强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第一,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改革创新之路。第二,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军事的关系,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第三,必须把军事改革与社会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军民融合发展。第四,必须把改革措施用国家法令固定下来,以制度来保障改革发挥长效机制。第五,必须创造清明的政治环境,为改革扫清障碍。春秋战国社会与军事变革

2、富国强兵改革强军2015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明确指出了强军兴军的道路是改革,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我国历史上军事改革有益经验的科学运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主耍动力。纵观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大都与军事有关,既是政治或经济改革,同时又是军事变革。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春秋时期,左传就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孙子兵法也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著名论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

3、期,由于我们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捍卫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尊严与权益,保障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仍需要强大的武装力量。在新一轮强军建设中,既需要学习外军的经验和措施,也需要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在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世界,是两千多年前中国“春秋战国”的放大版,那一时期各国的变法图强对今天我国的改革强军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和军事变革的情况(一)春秋前期齐国管仲改革及其影响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此时的齐国国势衰微,财政危机。齐桓公欲图霸中原,有所作为,于是拜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安徽颍上人,早年到临淄定居,经营生意。他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对齐国社会、经济、军事等进行了重大

4、的改革。1、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其一,“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即把国都划分为工、商各三个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再把士乡分成三部分。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所谓“伍其鄙”,即把国都以外的地方(郊外农村)分成五个区(五属)。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一卒,十卒为一乡,三乡为一县,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便于治理。其二“别士农工商”,即严格实行士、农、工、商分区定居制,使不同身份的人们各有所务,从事的职业世代相传,老少传习,安心生产,避免人们因谋求职业而引起社会动荡不

5、安。2、经济方面:其一,改革赋税制度,提出“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相地而衰征”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而且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等级纳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扩大了税源,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其二,以农为本,本末并举。一方面,实行“均地分力、与民分货:即把公田的土地,经折算分配给农民,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劳动者与土地所有者按一定比例分别获得土地收益。另一方面,推行“官山海”一国家盐铁专卖(营)制度。在食盐方面,首先齐国政府明确其属于国有:然后在食盐生产上实行官督民产,规定百姓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煮盐;最后齐国政府设置盐官,统一收

6、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在铁矿方面,首先明确铁矿产资源国有;然后实行官督民营,国家把矿产开采交给百姓承包,并根据产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润;最后在销售上,政府控制其价格。这一举措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并为历朝历代所效法。再一方面,实行“轻重之术”,积财通货。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所谓“轻重”,主要涉及物价问题。以粮食和货币的关系而言,粮食丰收,粮食就轻(贱),货币就重;相反,年成歉收,货币就轻,粮食就重。亦即说,商品轻重与否,取决于商品的多少,少或不足则重,有余或多则轻。管子的轻重之术,实则是包括平衡物价、国家专营、调控货币、战略物资国有等一整套完整的国家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模式

7、。这种宏观经济调控思想,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管仲结合齐国实际,在以农为本的基础上,本末并举,重农兴商。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从而使得齐国的经济在列国中独树一帜,呈现出工商型经济的鲜明特色。3、军事方面:改革兵制,“作内政而寄军令”。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士农之乡,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乡二千户,出士卒二千人,五乡出士卒万人为一军。编组三军。这些士卒平时生产,战时打仗,亦兵亦农,兵民融合。这种军事体制,把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对应结合起来,平时的行政长官,就是战时的军事长官。结果使齐国减少了养兵费用,扩大了兵源,增强了战斗力。管仲的改革让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强大起来,实现了富国强兵,为齐桓公的首霸和

8、齐国以后长期的东方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二)春秋后期晋国魏舒“毁车为行”魏舒是晋国的正卿,春秋后期军事改革家,徒兵步战的创始者。公元前541年,山戎联络狄部徒兵骚扰晋国。晋君闻讯,便命荀吴和魏舒率军向大原(今太原西南)开进。那时中原打仗靠战车布阵,车战是主要作战形式(适应平原和军礼作战)。当晋国的战车在步卒的簇拥下接近战场时,因战场地形狭险,晋军兵车无法展开,难于抵御戎狄兵步战。魏舒凭轼远望,向荀吴分析,前面地形险峻,不便车战。敌方尽是步卒,我们却以战车为主,两相交锋,于我方不利。遂提出部队“毁车以为行”的建议,改车战为步战,将战车甲士全部改编为着甲徒兵,与原有的轻装徒兵混编,使原来车战阵形变

9、为以前锋、后卫、右翼、左翼、前拒为编组的步战阵形,这即是著名的魏舒方阵。晋军用改革后的徒兵阵形,乘戎狄兵尚未列阵,快速迫近攻击,大败戎狄兵。(三)战国中期的商鞅变法及其影响战国前期,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改革图强。卫国人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厉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商鞅先后两次颁布变法法令。公元前356年,商鞅主持第一次变法:第一,整顿户籍,实行连坐法。令民为什伍,把农民编入户籍。十家一什,五家一伍,一家犯罪,五家

10、十家都受到牵连,这就叫做连坐,同时鼓励告密,使人民相互监督。目的是加强集权统治,扩大军队来源。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农业经济。努力从事耕作、纺织者,给予奖赏,对从事工商业或懒惰者没入官府为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推行小家庭政策,按户征收军赋。这一措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充实了国家财力,为兼并战争作好了准备。第三,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规定宗室贵族凡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一般百姓,立有军功,也可授爵(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秦国把军功爵分了二十等,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官位、田地等。每一级别的晋升就靠战场上立功。砍敌人脑袋一个,爵位上升一级,

11、所以敌人的脑袋就叫首级。秦国的这种激励制度使得秦军在战场上非常骁勇善战,被人称做虎狼之师就是这个原因。军功爵制的推行,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培植了一批军功地主。通过这次变法,秦国军事力量有所增强,出兵韩、魏,大获全胜。因变法和作战有功,商鞅被提升为大良造,执掌秦国军政大权。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第一,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和保护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买卖,由国家按土地亩数向土地的所有者征收土地税,从而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扩大了财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第二,普遍推行县制,进一步集权中央。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委任县令。后来县上又设郡,郡守

12、和县令都由国家来任命,这就从根本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第三,迁都咸阳。把国都由林(yuJ)阳(今陕西富平)迁至咸阳,把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向东迁移,以利于下一步向东兼并发展。商鞅变法,既是一场政治和经济改革,也是一场军事改革。通过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四)战国中期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一“胡服骑射”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赵分得晋国之北域,位置较偏远,土地较贫瘠,生产力低下,且多为春秋时“戎狄”故地,北面和西北,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赵国中部,有白狄族建立的中山国,嵌入赵国腹地。前325年,赵武

13、灵王(名雍)即位,为赵国第六代国君。即位之初,弱小的赵国在同齐、秦的战争中接连败北,丧师失地。北面的胡人也乘机屡犯赵地,掠夺土地人口。如不扭转这种局面,赵国不但难以发展,连生存都没有保证。赵武灵王不久实施以“胡服骑射”为核心的军事改革。具体而言,当时,中原军队以步兵为主,难以与擅长骑射的胡、狄对抗;同时,身着重甲,手持长兵器的步兵,也不利于进行远程机动作战,只有“胡服骑射”,建立强大的骑兵,才可以师敌之长而避我之短。赵武灵王的改革在公元前307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是推行“胡服骑射”一“着胡服,习骑射”。它是指放弃中原地区原来宽袍大袖、不便骑射的服装,改穿胡人的短衣、长裤,束皮带,穿皮靴,骑马射

14、箭,从而建立和发展机动性强的骑兵部队。赵武灵王率先穿着胡服,但立即遭到众多守旧贵族和朝臣激烈反对。领头人物是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官高位重,以“称疾不朝”的方式表示对抗。赵武灵王先是派人晓以用意,继而又亲自登门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最终使他接受了赵武灵王蜴予的胡服。接着,公布着胡服的法令,招纳能骑善射之土,组建骑兵。不久,赵国的骑兵攻灭中山,西略胡地,辟地千里,很快崛起于战国中期,成为列强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至战国后期,齐国衰落后,赵国成为合众抗秦的中坚,是唯一可与秦国对垒的强国。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和军事变革的启示第一,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改革创新之路。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一般是诸侯国

15、在贫穷落后或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发生的。穷则思变,统治者根据变化了的社会态势,努力去寻找一条顺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改革道路。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都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没有强大的国力,就很难有强大的武备,国家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根本保障。尤其是处于危机条件下,只有勇于自我更新,才能摆脱困境、取得成功。欲求富国强兵,必须改革创新。第二,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军事的关系,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历史告诉我们,富国是强军的基础,强军是富国的保障。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处理好富国与强军的关系,凡是二者相脱节的改革,无不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修文不可偃武,国富莫忘强军,二者

16、交互为用,缺一不可。今天的中国依然面临着内忧外患,我们必须一手抓好经济建设,一手抓好国防与军队建设,汇成富国强军的整体,决不能顾此失彼。第三,必须把军事改革与社会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军民融合发展。历史上的管仲改革、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管仲把社会变革与军事变革融为一体,“叁其国而伍其鄙”,“别士农工商”,尤其“作内政而寄军令”,都是坚持兵民融合、平战结合。这既解决了兵源和军队装备、训练等问题,又不误耕嵇农时。商鞅推行“农战”方略,改革社会组织,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把法治、农战、富强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促使民众投身于农业生产和战争活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从表面上看,是军队装备与作战方式的改变,实际上,它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对传统观念、习俗的大胆挑战与革新。在当今世界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条件下,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仍然要坚持走“民参军”“军转民”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道路,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军事理论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