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43854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明中晚期男玄I的研究现状与发翩势服饰是社会性别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通常男装与女装有着不同的着装规律与明显的区分,违背这一规律、模糊服饰在性别上分辨度的现象即为男女混装(亦称易装.异装),包括男着女装与女着男装。这种现象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与社会背景。明代早期服饰制度森严,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服饰的禁令1,对不同性别、身份地位的人提出不同的着装要求,并具体到款式、质料、颜色、花样等各个方面。明中叶以后政治腐败,导致官府对于服饰放松管制,同时,资本主义萌芽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着装物质基础,于是男女混装现象在明中晚期逐渐盛行。文中从理论研究出发,通过文献梳理,从研究方法、内容

2、意义等多个角度,对国内外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进行分析,并指出该现象的研究趋势。1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理论研究男女混装现象存在于各个朝代,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多属于违背服饰制度的“服妖”现象。唯至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盛行呈常态化,因此,引起诸多相关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并多以社会心理学、服饰文化学的角度展开研究。1.1 社会心理学与男女混装现象服装可以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带有极强的个人意志,与社会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服装行为中,着装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可以解释服装流行与服装消费行为2。现代理论研究体系多将男女混装现象归因于社会心理学,其主要涉及到社会心理学中的性别角色认

3、知,即着装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包括着装对于男女性别意识的反映与表达。赫洛克网系统地介绍了服装心理领域的相关课题,提出了社会角色、自我意识与着装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性别在服装中的作用。苗莉等2则表明不同服装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动机、个性、认知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赵平等4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系统地揭示了服装与个性表达、社会角色的关系,表明了男女混装现象与个性表达中的求异和从众心理与社会角色中的自我性别认知之间有着密切联系。KAISERSB5分析了社会心理学视域卜性别模式与着装之间的关系。张春兴认为性别角色经由服装等行为来界定,说明男女混装现象与性别角色定位有关联。华梅7介绍小说笔记与史实记载中男子缠足

4、的案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1.2 服饰文化学与男女混装现象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各异的服饰流行形式,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服饰进行研究,又可以反过来审视这段时间内的流行文化。性别角色的界定虽以男女生理差异为基础,但在服饰上的表征则受到服饰文化与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诸如男女混装现象的发生。由于男女混装现象具有定的历史特殊性,因此关于服饰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特定历史时期。孙机8通过占画、实物以及小说笔记的考释,考析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服饰品,揭示了这些服饰品背后的文化现象,如受服饰文化影响,北宋妇女戴冠的风气在明中晚期重新流行起来。华梅等7以中国古代不同朝代流传至今的美术作

5、品和文学作品中的个案记载为例证,证明男女混装现象在不同朝代(尤其是唐代)的存在,剖析了服饰文化与伦理学之间的关联,指出男女混装现象冲破了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封建伦理,并解释了案例中男女混装现象的成因。2国内外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内、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当前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现状。2.1 国内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研究国内研究般通过对小说笔记、史料宫词的收集与整理,并参照遗存实物,从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对明代服饰文化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由于国内学者对于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多集中于“服妖现象,专门针对“男女异装”的研究较少,而“混装”一词在其他学

6、科中存在歧义,因此,笔者以“明代服饰服妖易装”作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将学术关注度与传播度趋势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如图1、图2所示。由图1、图2可以看出,在19982018年间,明代服饰”的学术关注度与学术传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服妖”的学术关注度虽有波动,学术传播度却居高不下,尤其在2016年被引量达到了14篇的高峰;而“易装”的发文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传播度。结合明代服饰相关高频被引文献可知,国内对于明中晚期服饰文化的研窕主要是从文人思想与市民阶层生活方式的转变,来说明人文主义思潮下社会风气的变迁对于服饰的影响。以近代化、现代化的视角,分析明代社会变迁整体

7、发展规律。国内学者对于“服妖现象的研究多从史学角度展开。姜爱萍9整理分析了史料中众多关于“服妖”的记载,并以唐代这一特定时期为例,剖析“服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因素等;赵芬芬10主要从服妖现象本身出发,以宋代为例,对于不同的服妖”类型进行叙述;牛犁等11把男女混装作为服妖现象的其中一种类型,结合史料展开较为详细的叙述。对于“易装”的研究,国内学者多从社会心理学与性别意识的角度出发。陈宝良12分别从男着女装、女着男装的着装模式进行了描述;高蓉等13则从中国社会产生剧烈变化的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的“异装”现象展开研究,界定了相关概念,从服饰与性别意识关系的角度分析异装”现象的动机。2.2 国外明中晚

8、期男女混装现象研究国外关于服饰文化的研究甚多,研究时间也较早,对于男女混装的研究多集中于服饰心理与现代去性别化服饰设计方面,并采用诸多研究方法,包括对服饰与性别意识、身份、职业之间的关系分析等。虽然国外学者对于服饰与性别意识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针对某一特定时期男女混装现象的具体研究却不多。而且国外学者对于中国服饰文化研究的专著较少,如日本对于中国服饰文化的研究多出现在作为本国服饰文化的比较性研究中,零散分布于不同杂志上。由于男女混装现象具有一定的历史独特性,国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常集中于服饰心理学、服饰与性别意识方面。安妮霍兰德14从现代服装的演变历程探析了性别与服饰之间的关系;日置久子15则从

9、女性的性别层面讲述服饰文化。国外关于明代服饰史的研究中未专门提到男女混装现象,但也注意到了特定时期性别与服饰形象之间的关系,例如中世纪BULLOUGHVL等16对于“易装”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2.3 国内外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研究特点分析2.3.1 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对于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多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跨学科研究法。牛犁等11、郑容娴1、邓玉楼17皆是从史料记载中提取出相关描写片段,再进行罗列分析,或者直接针对某部特定小说进行研窕,例如明清小说醒世恒言风流悟聊斋子不语17等。在历史学、民俗学研究中,学者将特定群体、特定服饰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聚焦中上层社会生活与审美情趣的研究,而对于普通

10、民众的服饰审美研究较少。如薛英杰18将文人、僧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着装轶事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对于男女混装现象多从服饰文化与心理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如临床心理学家BAUM-GARTNERJ19解释了心理学如何影响人们的着装;KAISERSB5则从服装心理学与服饰文化的角度,对特定人群进行研究,并通过实例调查进行论证。此外,邓玉楼17另辟蹊径,从法律文化的角度侧面分析了同性婚恋中的男女混装现象,对于服饰与同性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3.2 研究内容国内对于男女混装的研究,在各类期刊论文中多见于“服妖”现象。由于“服妖”现象的研究跨越了多个朝代,因

11、此,成果颇丰且大多数论文对男女混装现象有所涉及,但却未作深入分析。涉及到男女混装的章节仅限于简单罗列与描述,研究资料多来源于古籍,对于实物的考证较少。明中晚期“男着女装”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时代背景下盛行的“男风文化,并以文人、小官阶层等特定身份人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女着男装现象,多结合女性性别意识进行研究,如女性服饰变化与性别权利的关系探究20从服饰色彩的性别变迁看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转变21等文论述了女性权利、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服装上的具体表征。对男女混装现象形成的原因及文化内涵的分析较少,几乎不涉及具体服饰形制、色彩的分析。而国外学者多将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与性意识相结合,将其作为跨

12、性别(transgender)的外化表现,更多地从心理层面进行解读。2.3.3 研究意义国内目前的研窕成果多强调从历史角度进行客观的叙述与论证,而对于服装社会心理学角度的研究,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的服装社会心理学研究虽然较为完备,但却存在文化背景差异。因此,基于明中晚期的史实,结合国外服装社会心理学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探究,对中国服装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22。3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趋势3.1 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对于明代墓葬的深度研究大大还原了明代的服饰风貌,是对明代服饰文化史的有力佐证:研究方法将不仅仅局限于小说笔记、史料宫词的收集与整理,而是从出土文物中

13、撷取信息,结合现代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将男女混装现象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但如何界定出土文物是否与男女混装现象有关,还需与一段历史时期内的服饰品进行对比,以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其整体流变过程,以期得到结论。在当今全球化趋势影响下,美国服装社会心理学研究者采取全球化的研究视角,拓宽了研究范围,将研究领域从历史学、民俗学向服饰性心理学、设计艺术学拓展。研究时象更加细化,专门针对特定研究对象(例如性少数人群或易装癖群体)以访谈等方式进行定性研究。此研究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如何确定具体的访谈对象与具体内容,以得到更贴近事实、更具有代表性的答案,将成为研究重点。3.2 研究内容随着研究的深

14、入,对细分人群的分类探讨成为主流。明中晚期男着女装现象的细分群体主要集中于文人、小官、僧人、优伶等:对于女看男装的细分对象主要是受过一定教育、具有一定思想、渴望反抗父权与获得自由的妇女。其中,对明代妇女社会地位与性别意识的研究日益深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彦颐23采用全新的视角,对明代妇女史展开了细致研窕;柳洁挺24对明代妇女受教育程度与地位的研究进行了全新解读。这些研究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明代妇女生活的固有印象,说明当时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且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与思考能力,为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发掘了新的动机。同时,对于明代服饰史的研究逐渐不拘泥于笔记、小说,而是通过研窕诗稿、书信、随笔等还原历史

15、事实,以及通过出土文物来考证明代社会风尚,使得研究内容更为聚焦,研究对象也更加明确。对于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简单梳理,而是深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及文化内涵,并具体到某件服饰品。3.3 研究意义目前中国学者对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主要是史论研究,并聚焦在文字资料上,由于历史的特殊性难以对应实物,存在难以结合具体服饰品的问题。因此,通过对着装细分人群乃至具体服饰品的深入探究,还原服饰整体风貌与流变过程,对于中国古代服饰史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男女混装现象的研究与现代服装设计理论结合的部分较少,研究结果的应用面较为狭窄。因此,在发展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研究理论意义的同时,加强创新应用将会是未来研究

16、的重点。将占代服饰理论结合现代服装设计理论,利用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研究启发现代“粉红经济服装营销、性别倒错、无性别服饰设计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而分析特定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如何对特殊的着装现象产生影响,对于服饰心理学乃至消费学、营销学具有重耍意义。4结语社会性别理论认为身体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并受到社会控制,人的着装可以随着时代的审美风尚和生活习俗的改变而被重新塑造、设计和改建25。男女混装现象是明中晚期服饰史中的重要研究对象,涉及到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心理学、设计艺术学、服装消费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它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中晚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风貌,因此对其研究也是还原历史的途径之一。然而研究总体只是将其作为“服妖”学说的部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物考古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