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王三聘生平事迹考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祖王三聘生平事迹考证.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先祖王三聘生平事迹考证先祖王三聘(1501一1577),字梦辛,号两曲。明弘治十四年,生于周至县兴仁里(今辛家寨乡高庙村)。三聘祖父土宰,字廷佐,好观三纲五常类书籍,常给乡人子弟讲孝亲敬老故事。反对酗酒赌博,擅长调整民间纠纷。三聘父王玉曾做官南京,少年得志,年轻气盛,被奸人诬陷,含恨逝世,当年三聘年仅十岁。其母辛氏为辛家寨人,其父逝世时其母年仅二十五岁,但她的修养和天赋极高,既要奉养孝敬二老,又竭力教养三聘读书,婿居四十载,勤苦耕织。三聘功名成就后,全家移居周至县城内。三聘天资聪敏,为学刻苦勤奋,读书惟讲求大义,不尚词华,不专章句,所作文章清爽豪放,颇有韩愈、苏轼诸大家之风。陕西督学敖清江喜其
2、才,赏批其卷首日:“气凌霄汉。明嘉靖十年(1531)以尚书其次名举于乡,嘉靖I四年(1535)中进士。三聘功名成就后,首先想到母亲含辛茹苦的辛苦,即上疏皇帝乞归省母,其疏日:“伸之那么忠有余日,屈之那么孝不刚好,盖迫不由己矣。其至孝之性可见一斑。嘉靖十六年(1537)嘉靖皇帝降旨为王玉平反昭雪,追赠为文林郎、南京大理评事,赠其母辛氏为太孺人,周至知县李春芳请旨旌表其苦节抚孤,甘贫奉老之志,.三聘奉旨在周至县南门内修建节孝牌坊,由翰林院检讨王元正为其撰写传记,载于通志。三聘子王旃曾登孝廉。嘉靖卜七年(1538)三卜七岁的王三聘被授任为大理评事。根据明朝时官制,大理评事主要从事审核刑狱案件事宜。由
3、于他为官清廉,任职勤勉,后又擢升为河南佥事,并兼理屯驿,与知州同属正五品。当时南阳地区诸屯半侵于豪,交通邮件不畅,接待经费困难,驿苦供应困拙,驿卒领不到薪金,秩序混乱不堪,他严加清查整顿,厘剔假冒,规划开支,用度节约,受到百姓的称颂和仰慕。嘉靖二十三年(1544)三聘母亲去世,他守孝服丧三年。其间曾在黑塔寺和仙游寺讲学。服丧期满后改任四川佥事。嘉靖皇帝以三聘有文武之才,且为官廉正,遂谕之日:“西南荒芜,民蛮杂处,卿宜宽严相济,恩威互施,罔刚愎自用,因循姑息,事无大小卿斟酌而行,勿负朕命。时逢松潘地区白草番起兵造反,攻破了平番堡。三聘深化该地区审时度势,教化攻心,晓以大义,说明利害,曲画安抚,番
4、乱得以平静。而地方官僚却嫉妒三聘才能,反诬其为怯懦,加以中伤诽谤。三聘非常生气,便拟上疏,揭露其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的卑劣行为,怎奈朝廷党争猛烈,奸臣当道,是非难辩,他愤然辞官,浩然东归。他两袖清风囊无物,家居旧庐,因年久失修已难避风雨,加之他因厌恶城内之尘嚣,故购地建房于县城西南二十里的师家董村,后裔移居于此,此后乃为师家董人。三聘父母的牌位和三聘夫妇的牌位及三聘的代表作?占今事物考?原印版均珍版在师家荒村的后裔家中。三聘回乡后,仍怀忠君爱民孝亲之志,他设立义学教授乡亲子弟,诵习经史子集。居家三十年中,除了办义学,还潜心著述,写出了?五经集录?、?小学集注?、?性理字训?、?字学大全?、?子史
5、节录?、?三字经注解?、?禹贡注解?、?终南山仙境志?、?养生书目?、?古今事物考?、?周至县志?等著作。他编撰的?周至县志?在陕西各县中是一部出版较早,史料较充溢,行文标准的县级地方志,也是周至县史上第一部县志。又称?两曲志?距今有四百五十年历史。他的代表著作?古今事物考?是他勤于读书,日积月累随时摘记而形成的。此书共八卷二十八节。清乾隆十四年(1749)周至知县邹儒览阅?古今事物考?后赞许该书H1.:“上自天文地理之大,卜.及昆虫草木之细,以至人生日用、宫室饮食之繁无不必备,较他书甚为简洁,洵盛集也。此书一物一事莫不穷源溯史,考核精祥。谓之论典故亦可虽为纪事,实即载道,洵学者之所宜有,而不
6、行少者也。因原版焚毁不全,遂捐资再版重印。一九三七年民国政府规定?占今事物考?为国学选读根本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再版发行。解放后一九八七年三月上海书店再次影印出版八千册发行全国。王三聘除办义学探讨著述外,在社会公益事业和周济乡亲方面做了许多好事。县西阳化河因长期淤枳水流不畅,每遇雨季泛滥成灾,荡民田舍。他亲相地势,组织民众,疏通河道,引水达渭,水患以安。他常常周济族中无以自给的鳏寡孤独者。又出资在秦岭山中买了整条川道,供那些失去田地的乡亲无赏开垦耕种,此地因之得名“王家河。”明万历元年(1573)三聘七卜二岁时,他的侄子王横和侄孙王正已叔侄二人一同荣登孝廉,均被授为邑令,时人赞扬其瑞莲不虚也。因
7、为三聘门前的荷花池内先一年开了一株并蒂莲花。万历五年(1577)正三聘逝世,享年七十七岁。三聘墓址在哑柏镇西南的昌西村两河口北面五百米处。当时周至县令顾连璧带着僚属前往吊唁祭祀。四乡民众前往凭吊的人多达数千之众,哭声震天盈野。坟前墓碑高81厘米,宽65厘米,纵行31行,每行37字,全文1147字,由任惟一撰文,李复聘书丹。碑石现存周至县文管所,其坟文革时被平掉。作者系王三聘二十一世孙王治权此文参考了赵育民老先生的?王两曲遭馋辞官归故里?和陶振海先生的?周至鸿儒王三聘?等材料。王三聘C1501-15773,字梦莘,别名两曲,世称两曲先生,祖居周至县城后移居广济镇师家庵村,出仕明世宗即嘉靖帝朝,是
8、有明一代的海内鸿儒。先生出身于f败落的仕宦之家,父亲王玉.因遭诬陷,部愤含屈,英年即逝,先生时年10岁。田亲辛氏,含辛茹苦,一面尽心奉养老人,一面倾心供给王三愿读书,终身端居。王三胞秉性刚正弘毅,明理旷达。他读书作文只注意文中大义,而不淹滞于篇章词句等细枝末节。时任陕西督学敖清江,认为他等闲之才.叹赏他文章高远的立意和恢弘的气概,在批阅他的文卷时毅然写上了“气度雷汉四个字,赐予了极高的评价。明嘉靖十年(1531),他在乡试中荣登虎榜其次名。嘉靖十四年C15343,他再题龙榜,考中进士。这时至孝仁厚的三聘首先想到的是在家苦守的母亲,惑于母亲的艰辛和节孝,他向嘉E帝上?乞归省书?,说“伸之那么忠有
9、余日,屈之那么学不刚好”,认为为天下社稷尽忠尚有时日,而慈田日渐老去,尽孝的时日却不会太多,恳求皇上同意他回家探视家母。嘉靖十六年口536】,为旌表田亲辛氏的气节和仁孝,他奉旨在周至县城南门内修建节孝牌坊,由翰林院检讨王元正为三聘的田亲撰写传记。牌坊建成后,嘉靖帝钦目追赠三聘父亲王玉为文林郎、南京大理评事,赠出亲辛氏太藕人鎏人.朝廷为官吏的祖母、母亲、S子所赠的封号,与宜人、硕人、淑人、安人、夫人等皆为命妇之号严太”,表示因子孙的功绩而封赏的。西安人文地理豪丰偏裔子)嘉靖十七年C16393,三B1.初任大理评事C大理寺,朝廷中特地负责审核刑狱案件的机构o评事,大理寺的法官,他在任秉公持正,精确
10、公允。不久,改任河南佥事佥事,提刑按察使艮下的官员,同时还兼管屯田、驿传等事务。任职期间,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南纲整纪,克己奉公,颇有政声,深得士民拥护。嘉靖三十三年1544,母亲辛氏去世,三聘回乡为田丁优O三年后,改任四川佥事。当时,明王朝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地主官绅勋贵大肆兼并土地,官僚贪贿成风,特殊是由于阁权始专形成了门户之争,统治集团内部冲突日益锐利。再加上应付北边蒙古部落的威逼和沿海倭寇的侵扰,造成明朝政府财政非常困难。豪绅地主有特权免赋免役,在日渐暴涨的赋役面前,贫苦农夫生活更加苦痛,农夫起义在各地不断爆发。正在这时,松潘地区的农夫不堪剥削压迫,揭竿起义,攻占平番堡。嘉靖帝甚以为忧
11、,他认为三35有文韬武略,钦定他全权负费平定事宜,授以自主专断权,并亲自诏谕他“西南荒缴,民蛮杂处,卿宽严相济,恩威互施,罔刚慢自用,罔因循姑息,事无论大小.卿斟酌而行,勿替朕出,钦哉,钦哉1道之慎之,此敕。“基于嘉靖帝的词旨和当时的形势,王三聘在当时农夫起义不断高涨的状况下,考虑到老百姓是由于不堪重负、难以为继才铤而走险的,于是,细心谋划,安抚流民,阳助他们复原生产。而他的同僚却嫉妒他的贤能,谗毁他,诬称他在“剿匪中怯懦无弊由于无陷入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争夺,他对官场的浑浊和政治的黑暗非常不满,于是浩然挂冠归乡。回家的时候,清风两袖,中竟无一物,与当时贯照成风的客场风气形成显明比照。回乡以后,
12、他移居广济镇施家庵,不轻易会见官吏,用多年积攒的一点瞒在那里置办了一处田产。在这处田产的东边修建了宗祠;在西边修建了一所义学,特地收留那些有H才而家庭贫困、无钱上学的孩子。他的屋前是一片有池,泓荷碧藕,莲叶田田,中有同茎而并头者,人们称其为瑞莲。万历元年11573J,经过他的细心裁培.他的侄子王木贾、侄孙王正已,在此年乡试中双双叁捷,后都被授予县令职务。不久,他又匏置义田,把田中全部的收入全部拿出来,周济宗族中那些生活无着的蝶喜孤独者,尽管那时他的生活也还很清苦。有一年,朝廷给周至加派的增赋到达了八千两白银之巨,老百姓实在无力承当。王三婷对此痛切于怀,不颐个人安危,先后两次到朝廷上书陈述,为民
13、请命,恳求减免赋税。晚年.已过七旬的王三聘仍旧致力于为乡民兴利除害。阳化铺渠(即今之阳化河)没有固定的河道,街至汛期,洪水泛滥,肆虐乡民,冲垮房屋庄稼O王三聘不顾年老体弱,亲自踏勘,并组织乡民修筑河道,引水入湾,使沿河群众从今永除水患。感于王三胎的令闻雅操,县令每有疑难,就去找三聘协商向计。王三聘深以百姓疾苦为念,常常向县令痛切陈述政之得失和民之苦乐。西安人文地理崇丰辖裔子)王三聘正直耿介,不染流俗恶习,不贫财,不好色,光明正大,表里如一,自幼至老,矢志不渝。同至当时的几任县令如李春芳、何起鸣、马),都是进士出身,知名士宦,时常亲自登门请教。何起鸣后来自至贵州巡抚、工部尚书,还时常派人到王三B
14、1.家向他表示问候和敬意。临终之际,他还谆谆告诫子孙后学:为文要*映俭约,经世致用;为人要正直明义,光明正大。王三聘去世后,时任周至县令的顼连壁,带全部除Ii前往王三聘家吊唔祭祀,悲极而泣;并让衙署里的全郃人穿着孝眼前去奔丧。念及王三聘的恩德.在他去世的三天里,前往凭吊的达几千之多,哭泣之声覆天盈野,不绝于耳。王三晒平日孜孜不倦,留连于经史典籍,在文学、训诂、文字、史志、语言、儒学等方面造诣甚深,著述丰富,现存的有?周至县市?、?字学大全?、?子史笔录?、?小学集注?、?性理学训?、?终南仙境市?、?古今事物考摘。尤是?古今事物考?共8卷2S节,8万余字,为中国古代一部闻名的百科全书.受到历朝重视O1937年被列为国学选读根本丛书,1987年又再版在全国发行。就是在今日,这部书仍旧有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