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育人协同机制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育人协同机制探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探究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育人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发挥着统领和引导各科目教学的作用。新时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思政育人相协同,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资源、归正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导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传承。但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资源众多,在与高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提出应创建特色鲜明的协同育人资源、创新以生为本的协同育人形式、打造知行合一的协同育人队伍、建立科学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关键词I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协同育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多元协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文
2、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对于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日益庞大,企业对大学生的考核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更关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坚持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基础上,也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能量,将有助于其正确观念的树立,并帮助其提升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文章就结合实际状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多元协同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更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一、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协同育
3、人的重要价值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要为社会培育能够直接上岗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这就要求其在育人过程中要关注人才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内部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阵地”,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有待提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不高,亟须重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打造有活力、有激情、有吸引力的教育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协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路径,具有重要价值。(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资源高职思政教育往往以实践锻炼和理论讲解两种方式展开,且长期以来院校都以理论讲解作
4、为主要形式,实践锻炼作为辅助渠道。虽然思政教育中的很多理论观点都得到了实践验证,也引领我国走向了成功的发展道路,但是这些观点往往具有极深的思想内涵,其中的论证逻辑较为复杂,如果教师无法进行透彻、深入、系统讲解,那么学生就难以快速吸收。这种情况导致思政教育陷入宏观、庞大的教育状态中,学生虽然认可教育体系中的政治性、哲学性价值,但无法接受这种单一枯燥的内容体系。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由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构成,其形式具有典型的具体、微观特征,将其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可以以真实的案例和微观的事件阐述思政教育中的理论逻辑,打破传统思政课堂枯燥的教育体系,为整个教育过程增添文学色彩和艺术气息。同时,思政
5、教育注重理性传导政治思想,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感性传导文化内容,双方结合能够促进感性与理性的不断交织,使思政教育的精神资源得到丰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吸收其内容。(二)归正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导向政治导向性是高职思政教育的基本特征,这决定了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政治引导作用,约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但一味地约束思想行为、强调政治色彩,往往会导致思政教育过于严肃,教育体系变得单调而呆滞。要想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就需要以互动性为依托,通过心灵滋润引导高职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密切互动,使静态的思想“动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
6、化作为国家的瑰宝,具有“以史明今”的功能,其中既有对政治思想的总结,也有对心灵的启迪,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与此同时,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认为政治与文化本为一体,双方相互补充与发展,通过两者的融合,可以使思政教育走出过于关注政治导向的误区,形成文化与政治相协同的良好局面,从而能够归正思政教育的宏观导向,提升思政教育的活力与激情。(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体传承,是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大学生群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课堂
7、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找思政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借助理论讲述、实践演绎、微观推理等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从更为多元化的层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每项文化内容提炼为具体的、微观的行为规范,从而在严格要求自我的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传承。二、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创建特色鲜明的协同育人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育人相协同,重点阵地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成效,离不开特色协同资源库的建设。高校应通过创建相关的协同资源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思政育人在细节上的协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应用,提升思政育人的整
8、体实效。具体应按照思政教育的基本重点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形成条理清晰的协同资源库。第一,理想信念专题协同资源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正义”“仁爱民本”“和合大同”等思想观念,构建职业理想教育专栏;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理想人格观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栏目等。第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爱乡等鲜活的素材,引导大学生树立乡土情怀,提升爱国情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元素,构建协同资源库,帮助大学生始终坚定国家立场,将自我热血挥洒在祖国大地”。第三,创新创
9、业资源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拼搏进取”“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敢涉艰难险滩”“咬定青山不放松”等内容,并将其与思政教育相衔接,形成条理清晰的资源库,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第四,道德规范教育资源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仁、义、礼、智、信等内容,并引入先进人物的典型案例,构建内容清晰、瓶射范围广的协同资源库,帮助大学生形成顺逆得失的人生境遇,面对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二)创新以生为本的协同育人形式1 .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构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网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高效协同。通过拓展传播渠道,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站
10、等舆论宣传媒介,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标识、思想资源、文化精髓,帮助大学生从多种不同的层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借助自媒体平台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围绕相关主题开展专题宣传和讲解活动,借助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力;通过构建文化遗产数字资源集,将分布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学科分类、专业整理,采用可视化、数字化、VR虚拟现实等技术,立体化、全方位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貌,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其中蕴含的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在传统艺术形式中融入动画、图片,声音、视频等现代元素,以活灵
11、活现、直观形象的方式讲述思想政治内容,便于大学生的感知和理解:有效发挥线上直播作用,借助专题直播、线上讨论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帮助大学生从更多层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深层次意蕴,并通过提炼升华促进自我道德品质的提升。2 .强化实践活动的内化作用高职院校要强化实践活动,创新传统文化活动载体,引导大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深刻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取得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聚合协同的价值。是主动与历史名胜古迹、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合作,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提取其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素材和史料,使大学生在线上欣赏、线下参观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得到思
12、想转变,不断提升理想信念学习成效;借助地域文化的辐射效应,打破区域院校边界,以联盟形式举办线上节气风俗、传统节日、亲近先贤、朗诵诗文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激烈的比拼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对圣贤精神的学习:借助游学实践、专题活动、主题讲座、文化考察等开展实践性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持续强化文化自信;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辩论赛,鼓励其提前准备与了解,在系统的准备和激烈的争论、辩论中提升学习实效,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创新等更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与了解,促进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衔接。(三)打造知行合一的协同育人队伍1.制
13、定定向培养模式采用进修、轮训等方式,引导思政教师拓宽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范围,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运用成效。例如,区域内部各院校相互合作开发思政教师优秀传统文化进修学习小组,邀请学者专家、传统文化传承人、政府教育部门负责人、网络技术人员等参与平台建设,针对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录制微视频,为思政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提供良好的渠道;搭建针对各类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工作室,打破院校之间的边界,按照思政教育需求、专业课程需求等安排传统文化课程,利用网络平台公开课程内容,为教师们提供点餐式的学习机会,使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提升文化素养与综合教学能力;每学期组织思政教师到校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进行轮训、进修,通过
14、系统学习提升综合技能,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运用。3 .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为促进该项工作取得理想成效,院校可以构建互动交流平台,利用平台的优势作用,帮助思政教师积累经验、提升技能。具体应在院校内部构建综合各院系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们进入平台就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讨论、分析、思考等,并安排专业管理者,定期对平台进行清理、更新。在平台中设置互动交流窗口,分类型、分项目设置值班人员,为教师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并促进各位教师之间的深入沟通、思考,在相互探究中提升时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
15、育融合打好基础保障。(四)建立科学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协同离不开长效性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只有构建长效保障机制,对两者协同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才能确保双方协同运行得更长远。一是要构建院校级领导管理小组,从每个院系挑选优秀人员共同组成小组,从顶层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协同的规划和方案,做好前端部署。在设计好方案以后,将其推广至各院系和专业,便于思政教师更好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二是要构建激励与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时思政教师开展考核活动,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实际状况,并通过奖励措施激发思政教师的热情,确保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
16、化学习上有较高的积极性,能够从更深的层面进行钻研,并寻找其与思政教育的衔接点。例如,每学期对思政教师开展针对性考核,通过结合学生反馈、考试结果以及思政教师的自我讲解、抽查调研等,了解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状况,分析协同育人实效,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或奖金挂钩;三是要构建以“兴趣激发”为主的自学引导机制。单靠激励与考核机制,并不能真正激发教师们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动力,为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衔接深度,还需要构建以“兴趣激发”为主导自学引导机制。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思政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偏好,定期为其推送针对性教学资源,促进兴趣激发;另一方面借助传统故事、短视频等方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教师们在放松的同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其与思政教育融合做好保障。3结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通常体现在“明德”“修身”“和合”等层面,是我国历史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多元集聚,也是国家发展中的宝贵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吸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