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观摩活动优质课一等奖小学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教科版《小公民 共“童”行》说课教学设计表+教学反思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观摩活动优质课一等奖小学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教科版《小公民 共“童”行》说课教学设计表+教学反思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观摩活动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课名小公民共“童”行教师姓名学科(版本)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版)章节二单元主题四学时1学时年级五年级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学会在新技术条件下自媒体上审慎解读和正确表达,提高学生思辩能力、是非分辨能力、自主探索能力,提升学生作为新时代小公民的信息素养。2、通过自媒体和现实社会中发言权的对话和探究,依法规范学生正确行使发言权。三、学习者分析小学生乐于接受新技术新媒体,且年龄越来小的学生对网络信任度越高,但网络的多元与匿名性,衍生诸多社会问题。父母担心充斥着虚假、暴力网络信息影响子女身心发展,没有适当引导管制,甚至高度控制。这些状况让学生在网络
2、中辨别事物真伪的能力,远远不及他们对新事物,新媒体的追捧。可谓是信息技能强,信息素养低。学生已步入自媒体时代,他们以为在网络上可以戴着面具为所欲为,不受现实生活中的约束与规范。这么一来,学生流于情绪性的攻击与谩骂,甚至容易触犯传谣等法律。学生需要建立书本认知“规则”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将刚性外在的约束转换为柔性的内在自觉,打通走向具有新时代民主意识小公民的路径。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本课重难点紧扣现实问题:“线上”网络世界滋生出的发言问题和“线下”社会生活中的履行发言权展开探讨,学生初步学会在新媒体上审慎解读和正确表达,规范公民网络发言自律和法律伦理的自省。由自媒体上发布的一则“深圳拆迁赔
3、偿1.3亿”事件,让学生判断社会生活中的案例是真是假,为什么?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真假判断,让课堂教学的设计得以现场生成学生个体的判断并迅速集成全班的逻辑判断倾向,我再给学生揭秘是假新闻,而且信息发布者孙某依法被抓了。顺势让学生直面法律事实进行道德推理,即核心问题:“法律赋予公民发言权,但是为什么孙某因发言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呢?“学生探讨自媒体上发言的底线。在多元异质的探讨过程中,会涉及到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和刑法,思辩对比中寻根问底:学生发现发言权的自由不是无限的,他应该是尊重事实,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法治底线。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公民信息认知的价值澄清。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又该如何履行我们的发
4、言权呢?通过“云+端”智慧课堂集体决策出一个问题,来全班建言献策,并将转呈相关部门,这学生在履行发言权的同时,也担当起了小公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由此,孩子们感受到现实社会履行发言权解决问题有智慧。本课从一反一正,从“在线”到“线下”,从发言的自律到发言的自觉,逐步实现情、理、行的统一。重参与、重思辩、重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下完成信息素养的不断澄清、接纳与反省的历程。教学环节起止时间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谈话导入016-450”学生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以及了解自己作为中国公民未成年人的义务和权利。1 .公民的源起及定义。2 .公民与小公民的关系。3 .小公民的义
5、务和权利。1 .说说怎么理解“公民J2 .判断哪些人是中国公民。3 .写出小公民的权利并交流。举例验证,帮助学生建立“公民”和“小公民”概念。共话:自媒体发言权4,51”-1927”通过案例让学生直面法律事实,碰撞出网络发言底线,从而树立法治理念,认识到自媒体发1 .什么是自媒体。2 .谈谈“深圳最牛钉子户获赔1.3亿”微信爆料的看法。3 .判断真假。L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发言尽快让身边朋友知道。2.谈谈“深圳最牛钉子户获赔1.3亿”通过自媒体上发布的一则“深圳拆迁赔偿1.3亿”事件,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真假判断。新媒言需自律。4.讨论为什么此事件的微信爆料受到法律制裁。5.初步感知本案件涉及的法律知
6、识和惩处关系。微信爆料的看法。3 .判断真假。4 .道德推理:为什么此事件的微信爆料受到法律制裁。5 .初步感知并探究本案件涉及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知识和惩处关系。6 .价值澄清:新媒体下发言权的底线体的使用让呈现事实建立表象,将学生的经验、自我判断反馈在课堂中,作为有效的学习数据再次使用移动终端不断聚焦唤醒学生的深层思考,提高学生质疑辨识,审慎解读信息和正确表达的能力,树立法治理念,提升学生作为新时代小公民的信息素养。建言献策:现实社会生活发言权19,28”3900”通过发现身边的社会问题,共同解决其中的1个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社会性发展。L从书上刘露露同学的建议
7、成为城市重大决策和我校“一所学校影响一座城市”的佳话两个事件发现小公民为城市的美好建言献策的责任。2.从课前各小组提出发现身边社会问题中选出本班最想解决的本节课共同献智慧解决问题。L发现“刘露露同学的建议成为城市重大决策”和我校同学为城市建言影响城市变化的两个事件发现小公民为城市的美好建言献策的责任。2.集体决策建议:从课前各小组提出发现身边社会问题中选出本班最想解决的本节课共同献智慧解决问通提的,时馈,用将的班个对,课衔在场智的献前台师果及反中使端现全一针论前效现现体市言课平教结又地堂次终发,在有讨课有实上集城建组云给论师效课再动组题中更地现地,堂结为好小过交讨老高在又移小问集上性实中接课集
8、慧美3.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并全班交流讨论。题。3.各抒己见: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并全班交流讨论。策的全过程。激励总结39,01”-40,00”激发学生作为公民的爱国情怀,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1.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作为公民关注社会,肩负社会责任。1.齐读对联。增强氛围,激发学习内动力。六、教学流程图教学阶段教学内涵教学流程及策略引起动机判断梳理公民及公民权利与义务一问知你知道自媒体有哪些?察觉以自媒体信息发布实例一发展活动思辩公民在新媒体上履行发言权为何受到法律制裁U探讨澄清对比学习三部涉及的法律知识,多元讨论公民在新媒体上履行发言权的底线。抉择综合活动行动在学生现实生活发现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议题U头
9、脑风暴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问题履行发言权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学校课名小公民共“童”行教师学科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1.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智慧课堂的运用:使用了“云+端”智慧课堂软件,利用“云+端”智慧课堂中的资源平台搜索、收藏、下载、上传教学资源备课、试讲,课堂上及时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反馈信息,方便了师生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构建出的智慧教学模式,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环境,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课堂上,老师不再是夫子般说教、灌输,而是利用云平台的信息收集、处理和统计功能,在课堂中实时发布学生讨
10、论结果,并将学生过程中产生的资源作为有效的学习数据,再次组织全班学生使用移动终端聚焦在一个点位上更加深入地讨论,实现课堂的持续反思与实践。同屏软件:使用“希沃授课助手”软件,实现了教师手机、学生平板和教师主机的同步。通过教师手机拍照将黑板上学生课堂现场小组生成的建言献策,把学生的想法策略及时的展示出来,突破了传统实物投影仪,达到可以移动。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更清楚,更敞亮,一方面大大节省了老师板书的时间,另一方面实时分享,让交流、探索活动的质量得以提升,其优越性就远非传统教学方式所能比。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P:5,20,-1040n),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
11、课2-3段),引起了哪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6,22”-12,54”这段教学通过自媒体上发布的一则“深圳拆迁赔偿1.3亿”事件,学生探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真假判断。这段中新媒体的使用让课堂教学的设计得以现场生成学生个体的判断并迅速集成全班的逻辑判断倾向,顺势让师生再直面法律事实,带着发言者为何受到法律制裁的问题,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开拓学生的多元思维,学习法律知识,探讨自媒体上发言的底线,警醒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规范学生网络发言C以上教师本人的教学思路在真实的、日常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得以实现,仰仗了新媒体的使用,“
12、云+端”智慧课堂在这个片段的使用更高效、更容易地唤醒学生对“深圳拆迁赔偿1.3亿”事件深层思考力。在四十人的班级授课制中的教学,实现尊重学生个体的同时,大大节省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由此更真实、更便捷地让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乐意应用在日常教学中。23,06”31,06”这段教学将小组课前通过云平台提交给教师的讨论结果,老师又及时高效地反馈在课堂中,又再次使用移动终端将小组发现的问题,全班集中在一个上更有针对性地讨论,实现课前课中地有效衔接,实现在课堂上现场集结集体智慧为城市的美好建言献策的全过程。同时在小组汇报中“希沃授课助手”无线连接的同屏功能,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更清楚,更敞亮,大大节省了
13、老师板书的时间、让师生能实时分享,让交流、探索活动的质量得以提升。新技术打开了人文课堂的创意,打开了师生的未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因投入而深入,让老师改弦更张,形成“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教学相长。3.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新技术由一种教学置程中的辅助工具,成为了本课探索与讨论的内容与主题。简言之:除了新技术、新媒体形式上的运用,还用它成为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现实中学生辨别事物真伪的能力,远远不及他们对新事物,新媒体的追捧。学生能力的滞后,让我们看到是人心抖抖的“抖音”视频,看到的他们是数字技能高,信息素养低。在教育信息化中,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等
14、,技术上不断在突破,在推陈出新,但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是什么?根在哪里?推行新技术、新媒体的同时,绝不可忽略素养的支撑。有鉴于此,本课让学生回到公民本位,学习在新媒体下,现代公民拥有的发声权力已经在每个人手上,问题是如何运用它、规范它,引导学生在新媒体下深深解读,善用这个权力参与表达,不为公共空间制造噪音担当好公民角色。品德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根本任务。人不是线性教学过程,不是要标准答案,不仅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认同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要发展人的个性、人文素养,实现文化认同。新技术新媒体两手都要抓,一方面我们要使用它,提升教与学,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驾驭它的能力,提升
15、学生的信息素养,用教育把网络滋生的问题关在牢笼之内,不让它蔓延泛滥,成为学生的一种伤害。新技术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一种星守陈规,对于组织教学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无疑是“秒杀神器”,也成为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好奇心浓厚,每次用新技术上完课后,不仅学生纷纷表示很喜欢,也成为老师听评课的热点话题,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践行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引发了学生思考的同时,内化向行动层面突破。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优质、更本地化的教学资源,受到老师尝试优质教学的重要路径。4.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新技术日新月异,数字信息的设备,购置之日即是折旧之始。但不管社会和科技如何发展,我们总要回到个人所在的历史和文化脉络上来进行讨论信息素养。而公民的基本素养,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这块素养是很薄弱。如果只是一味地推行新技术、新媒体,没有支撑的素养,这将是一个灾难的开始。这种说法也许太过极端,但这是充满可能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