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课堂实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社戏》课堂实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社戏课堂实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社戏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社戏,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生:小说。师:好,小说。(板书:小说)既然是小说,课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生:不是。师:等会儿哪位同学如果把文中的“我”说成鲁迅的话,徐老师就要拎一下他的耳朵,好不好?注意啊,体裁是小说。这是鲁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文章。文中的“我”叫迅哥儿,这一点我们要先明确一下。这篇文章比较长,有多少个小节啊?生:40个。师:对,40个小节。我们在读一篇长文时,为了清晰、迅速地了解课文,可以对文章进行切割。譬如,徐老师买了一条很大的鱼,但是我们家的锅比较小,怎么
2、办呢?这就得对鱼进行切分。那能不能随便地乱剁一通?当然不能,我们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切。可以把鱼切成鱼头、鱼身、鱼尾,切鱼身时可以沿着鱼脊从中间切下来。所以,切割是有讲究的。这篇课文,徐老师想首先把第1段到第3段的内容切出来,你觉得有没有道理?生:有道理。因为第1段到第3段是写“我”看戏之前在平桥村的一些事情。师:对,是写看戏之前的事情。我们可以把这1到3段的内容称为“序曲”。(板书:序曲)请问,写看戏之前在平桥村的生活与后面写看戏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呢?生:序曲交代“我”来到了平桥村。如果不交代的话,后面的故事就无法开始,所以它是有用的。师:好的,不交代“我”来平桥村的话,下面的事情就无从说
3、起。还有吗?你来说。生:这个内容交代了“我”和“我”的朋友玩得很好。如果“我们”不是很要好的朋友的话,他们也不会说服“我”的外婆,让他们带“我”去看戏。师:对,这就为下面的事件作了铺垫Q好,接下来的切割就交给你们了。请你来。生:我觉得应该将第4到31段分为一部分,因为它写了看戏的全部过程。师:把第4到31段全部切出来,因为它是写看戏的全过程。大家同意吗?生:我不同意。因为第31段后面也交代了有关看戏的事情。师:说得很好。第31段后面也交代了有关看戏的事情,但跟看戏的关联不是非常紧。我现在问的是把第4到31段整个切出来有没有道理,你答非所问了。好,你来。生:还是有一点道理的。因为我们可以发现,第
4、4段到第7段没有写“我”去看戏的过程,而是写“我”不能看戏之后低落的心情。然后又写了他的朋友善解人意,考虑周全,帮助“我”争取到了看戏的机会。这是一个过渡。师:他的意思是说,把第4到第31段整个切出来,相当于只把鱼头了切出来,鱼头后面的所有部分全部放在一起,还是太大了。要看个戏不容易,所以他把这个“不容易”切了出来。这叫波折。(板书:波折)那么,第8到第31小节,能不能再切一下了呢?还是来你说。生:第8到第31小节写他们划船到戏台,看戏刚开始时觉得很兴奋,后来发现表演不精彩情绪就低落了,回程的时候有点饿,了,去摘豆子吃,又变得很高兴了。这些内容都合在了一起,我觉得还可以再细分一下。师:怎么分?
5、生:“我”看到行船时的景色,可以分一段。“我”看戏的过程可以分一段。回程的时候再看景色,然后剥豆子,可以再分一段。师:很好,我特别喜欢他说要把剥豆子的内容单独切出来。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偷豆剥豆吃豆,跟看戏的内容是没有关系的,我们把这一部分切出来,称为“插曲”。(板书:插曲)你又举手了,请说。生:我觉得从第17段开始才写看戏,所以前面第8段到第15段也要切出来。师:从平桥村出发就可以看作是看戏了,我们称为“去看戏”;看戏台上表演,那叫“正在看戏”;再写看戏回来划船。我们把“去、看、回”的过程称为“主体事件、(板书:主题事件)现在大家把文章切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看看还有什么要切的?大家看一下课文的
6、第31小节到最后。生:我觉得第31到第40节,可以切一段。因为它写的是看戏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师:非常好。他说了一个很专业的词,叫“余波”。将来你可以做文学作品的鉴赏家。但是,第40节是不是余波?他刚才原话是怎么说的?生:“我”对社戏的怀念。师:嗯,怀念。(板书:怀念)现在请看黑板,要写好一个事件,需要哪些东西呢?要有序曲、波折、主体事件,还有插曲、余波,最后再以现在的眼光回望过去,表达怀念之情。请大家用2个斜杠在课文的相关地方做标记。这样一切,我们对一篇长文的结构就有了清晰的认识。现在请一位同学把最后一段读一读,读出怀念的味道。PPT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7、,一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生读】师:嗯,有怀念的味道。有一个字的读音要注意,“似”读“Shi,不是“si”,请标注一下。PPT似(Shi),助词,用在名词后面,表示比况,相当于“如一般”。师:文章的意思是说,再也没有吃到如那夜一般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一般的好戏了。那徐老师就奇怪了,那个黑漆漆的夜晚有什么好的呢?他把那夜说得这么好,那说明在迅哥儿的眼里,这一定不是个平常的夜。PPT夜,本来是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去赵庄看戏的那“夜”,在迅哥儿眼里,却是有色彩的。读课文,说说:那“夜”里有哪些色彩呢?师:去赵庄看戏的那一夜,在迅哥儿眼里是有色彩的。现在徐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
8、们迅速地回看课文,说一说你在迅哥儿看社戏的那个夜晚,发现了哪些颜色?【学生静静读书】师(提醒):大家不着急,不要满足于发现一处。【3分钟后】师:好,我巡视了一下,发现咱们班同学读书速度很快,所以我就剁掉了两分钟。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请你先说。生1:“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这里是火红的渔火的颜色。第二处是“在台上显示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这是台上人物穿着的颜色。【师板书:红、绿】生2:第10自然段中,“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白篷是航船的颜色,白色。“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碧绿”是豆麦的颜色。第11段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淡黑”是连山的颜色。
9、还有“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乌”是乌篷船的黑色。第19自然段中“我最愿意看到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这里是白色,还有“套了黄布衣跳老虎”,这是黄色。【师板书:白、碧绿、淡黑、黑、黄】生3:第11段“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月色是皎洁的,这里的月亮应该是白色的。师:我认为用“白色”可以,但是有点辜负了月色。大家有没有其他的词?你自己说。生3:我认为形容月色的话,应该用“洁白”、“皎洁,还有第17段“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这个“黑”是形容长胡子的。第20段的“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这里是红衫,红色。第22段还有“满被红霞罩着了”,是红色。师:我想问一下同
10、学们,“红霞罩着”的“红跟戏台上红色衣服的“红”是不是同一个“红?红霞的“红”我们可以称为什么“红”?【一女生插话:殷红】师:这个女生说得很有道理。(板书:殷红)那么月光的“白”是什么“白”呢?好,银白。(板书:银白)你看,多有意思啊。同样是色彩,却有“殷红”和“大红”之分。同样是白,月色又是银白色。舞台上戏服的“绿”和豆麦的“绿”也是不同的。除此之外,课文中还写了其它的绿。你们发现了没有?生4:课文里说“那是正对船头的一处松柏林”,松柏林的叶子是深绿色的,树干是棕色的。师:好,请坐。还有一个地方写到了“乌油油”的豆角,看到了吗?乌油油其实就是“深绿、(板书:深绿)你看,夜本来是黑的,伸手不见
11、五指,啥也看不到,但是在迅哥儿的眼里,那一夜竟然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么斑斓的色彩。这斑斓的色彩跟看社戏有关吗?关系是什么?生5:戏子会穿花衣服,这是来源于演戏的人穿的衣服。另外一部分是在去看戏和看戏回来的路上所看到的颜色。师:这是环境的颜色,对吧?作者用有颜色的环境写出了水乡的夜色之美。有个词语你们经常用,叫“渲染二(板书:夜色之美渲染)作者用斑斓的色彩渲染了看戏的美好氛围。这些颜色都是看得见的颜色,徐老师觉得在这篇小说中还有很多看不见、但是可以感受到的颜色。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温馨的淡紫色,你“看”到了吗?读课文,然后把你在文章中看到的“淡紫色”划出来。PPT看戏那“夜”里,有“看”得见的颜色,也
12、有“看”不见的颜色。有一种温馨的淡紫色,你“看”到了吗?【学生静静读书】师(2分钟后):有没有发现的同学?生1:第7段“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我认为这一段体现了外祖母对“我”的关心,她让“我”这个小辈感受到了温馨的感觉。师:是的,慈祥的外祖母给了“我”家的温暖。这种温暖是淡紫色的,很好。生2:我找到的是小伙伴对“我”的关心。比如说第19段,“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这里写朋友看“我”渴了,就给我舀水喝。还有后面偷豆的情节,“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
13、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的多呢。”这里写阿发为了让小伙伴们吃饱,甘愿把自己家的豆子给小伙伴们吃,即使自己可能会面临挨骂的风险。师:你读书非常认真,发现了两处。生3:我觉得环境描写也有一种温馨的感觉。第14段说:“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作者把景色描写得似仙境一般,这种模糊感很温馨。师:“温馨”的感觉我是认可的,但未必是淡紫色,对吧?模糊在水气中的戏台有可能颜色不是淡紫色的。你来。生4:第21段,“全船里的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
14、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所有人都是熬不住的,都不想看戏了,但是有我这个客人在,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其实我也不想看了,但我也不好意思说。双喜看出来了大家的情绪,带头把这句话说出来了,让我们有了休息的机会。这里的感觉也是很温馨的。师:说得多好啊,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这些少年朋友白天已经看过戏了,但是他们晚上还强撑着陪“我”去看戏。所以,你看到了少年的那份友情是温馨的淡紫色。生5:我找到的是第7段和第9段。第7段的最后一句话是“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从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第9段中有“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
15、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我”想出门,但是母亲怕外祖母不同意,此刻“我”的境地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办。双喜比较善解人意,他为了让“我”可以出去玩,答应给母亲写包票。这是一个温馨的场面,让大家都有了一个台阶可以下。第9段写外祖母和母亲一起在那里微笑,我们几个小孩子也非常开心热情的一起出了门,一起去玩。我觉得那种快乐、愉悦、轻松的场面也很让人感到温馨。师:说得真好,要是小孩子夜里吵着要去看戏,母亲一个巴掌拍过来,说“夜里谁有空陪你去?”就一点都不温馨了,对吧?好,你一直举双手,你来。生6: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小朋友之间的温馨友情。第26段,“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
16、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小朋友们当时是在豆田里偷豆,但是双喜却考虑到这是阿发家的田,怕偷多了,他家里人伤心。他是在为朋友考虑,我觉得这也很温馨。师:是的,善解人意的双喜。如果徐老师在这里设计一段阿发的娘的哭骂:“你们这些不要脸的东西,把我们家的豆都偷走了,要赔我们”可不可以?生7:我觉得文章既然没有这么安排,也就是想体现一种温馨的感觉。如果把这段哭骂加上去,就失去了这种温馨的感觉。师:那么六一公公的反应是不是温馨的淡紫色呢?生8:第34段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J前文写我们偷了六一公公家的豆,而且还把他的豆地给踩坏了,但是现在六一公公并没有责怪我们,而且还笑道“请客,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