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氏立氏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氏立氏考(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屈氏立氏考(一)原创2022-09-2816:11溪河子按:本文共2.3万字,分三篇刊出。此第一篇。屈氏多源。本文所言皆为芈(姨)姓屈氏。屈氏是楚国强宗大族。屈氏因战国屈原,而光炳千秋、名扬天下。世人称楚国三大姓,必言“屈、景、昭”。近年来通过考古发掘,伴随着楚国大量文物的出土,景氏和昭氏源起已基本清晰,然而较之更为古老的屈氏,仍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研究屈氏立氏,必须解决三大问题,即何时?何人?何地?一、屈氏立氏的几种观点(一)楚武王之子屈瑕食采于屈说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注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句云:“高阳,颛顼有天下之号也。帝系日:“颛顼娶于腾隍氏而生老僮,是为楚先。其后熊绎事周成王,封为楚子,
2、居于丹阳。周幽王时,生若敖,奄征南海,北至江、汉。其孙武王求尊爵于周,周不予,遂僭号称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页。唐林宝元和姓纂:“屈,楚公族芈姓之后。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屈重、屈荡、屈平,并其后。”此后,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郑樵通志氏族略三等都承袭此说,并成为当今主流观点。张正明先生并不赞同王逸所注,认为:“旧注或谓屈瑕乃武王之子,纯属猜测,不足为据。”同时指出,“楚国真正的封邑或称赏邑,始于武王封公子瑕于屈。先前的楚国贵族只是以祖居之地为氏,不曾以封赏之地为氏。”张正明:楚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8
3、0页。周建忠先生认为:“屈氏始于屈瑕,原因有两说:王逸受屈为客卿、元和姓纂食采于屈,因客卿往往授予他姓,故学界尝以食采于屈为确。然据史记正义引王逸语,为受屈为卿,无客字。此应从正义本,王逸古注应无客字,受屈为卿,因以为氏可能更接近历史原貌。”周建忠:“三闾”渊源考,江汉论坛2005.2第66页。(二)楚君熊渠之长子熊伯庸封于甲水说赵逵夫先生在屈氏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一一兼论三闾大夫的职掌一文中,论定屈氏的始祖为西周末年楚君熊渠之长子熊毋康(世本作“庸”,楚世家作“康”)。熊毋康即离骚篇中的伯庸,被封于庸以北的甲水边上。甲氏即屈氏。此说对近年来研究屈氏起源影响较大。庄子庚桑楚:“是三者虽异,公族也
4、。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著封也;非一也。”谥法:“典礼无衍曰戴。注:“戴谓谥。”“著戴”,即著谥,以谥为氏。景氏、昭氏,以谥为氏,分别出自楚景平王、昭王之后。“封”,说文“爵诸侯之土也”。注:“封,土地之事也。”“著封”,意即以封地之名为氏。然而在楚公族中,并没有甲氏。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出土简书(包山楚简、新蔡楚简等),截至目前.,均未发现以甲为氏之人。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说云: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甲氏,其即屈氏欤?马叙伦、范耕研、郭沫若、姜亮夫等学者都认为庚桑楚中的“甲氏”即屈氏,“昭景甲”亦即史记汉书等所载的楚三大族“昭景屈”。田成方先生则从古音上进行了解读,认为:“庄子言甲氏
5、之著封,且与昭、景并称三公族。这个以封邑著称的楚公族,无疑应是屈氏。庚桑楚将屈氏写作甲氏,当是音近所致。屈字上古音为物部溪纽,与质部见纽的吉字可通假。属叶部见纽的甲字,与吉字通假之例更多,比如汉水支流甲水,古又称吉水。屈、甲两字上古音接近,存在通假的可能。”田成方: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论文第58页。赵逵夫先生进一步推测屈氏封邑,大约在古麋国地域。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第812页。田成方先生认为,“赵氏将屈氏封邑定在古甲水附近,略显偏远。屈氏封邑更可能靠近楚都所在的南阳盆地,大约在今湖北哪县附近”。田成方: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论文第59页。(三)屈钏是屈氏之祖的可能性较大。田成方先生持此观
6、点,其认为“屈陷匀)(钏)与屈氏之间可能存在直接亲属关系。东周时期屈氏家族世袭莫敖,或与屈钏在早期楚史中的地位、贡献是分不开的。”田成方: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论文第39页。屈钏出自清华简楚居,“至舍狂亦居京宗,至舍绎与屈钏,使若嗑卜徙于夷屯,为横室,室既成,无以内(纳)之,乃窃若人之犍以祭,惧其主,夜而内尸,抵今日夕,夕必夜。”楚居整理者认为屈钏与楚武王之后的屈氏无关。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第184页注25对此说,田成方先生认为“值得商榷”。田成方: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论文第39页。除此之外,有学者认为屈氏是蚣冒之后。王廷洽先生认为“莫敖之先实为蚣冒,蛉冒音亦与莫敖近
7、”。王廷洽:楚国诸敖考释,江汉论坛1986年第9期。还有学者认为“屈瑕不是武王之子,而是武王之弟”。张君先生持此观点,他的主要理由是屈瑕“当武王在世之时即以邑为氏,这显然也是违例的。张君:楚国斗、成、遁、屈四族先世考,载楚文化觅踪,第183185页。以上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可屈氏是楚公族,“食采于屈”,或者说“著封于屈”,以屈为氏。不同之处,则在于自“何人”开始立氏,在“屈地”的寻找上各有不同。且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都没有从楚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彼时的社会大背景,深刻探讨楚国各个时期公族的成因,分析研究楚国“分族与命氏”规则,因此对于屈氏起源的“三大问题”,都不能作出客观的结论,故难以服众。
8、导致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了传世文献鲜有记载外,还在于有关屈氏的文物出土太少,缺乏铁证。二、楚国的分族与命氏(一)分族与命氏很久以来,人们对楚国的认识存在一个很大误区,认为自公元前1042年舍绎建国到公元前223年负刍亡国,楚国一直是存在的,其实不然。“公元前791年熊骂被杀,楚公逆(舍号)编钟为周宣王虏走。为打破楚人在江南势大国强的局面,周宣王迁楚于若,削去楚子之爵,降低身份等级,封畲义为敖,以示惩戒。熊仪迁若,实际楚人成为了若国的附庸,说其亡国也是恰如其分的。”景广海:景氏源起与楚史若干问题考辨,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12第109110页。事实上,自公元前791年楚国被灭到楚武王称王期
9、间,从正统的角度上讲,楚国是不存在的。甚至从楚武王称王到楚国被秦吞并,楚国的地位也一直未被周王室认可,只是周室孱弱,惮于其强,唯有默许而矣。众所周知,王的儿子称王子,王的孙子称王孙,此谓王族;王孙的儿子称公子,王孙的孙子称公孙,此谓公族;公子中的嫡长子,为大宗的族长,也称宗子。而对于诸侯国而言,国君称公,公的儿子称公子,公的孙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称世子。宗子、世子的地位可世袭。分族模型表:L太子iIIJIIIIII王一!IIIII1J王子王孙公子公孙IIIII王族公族I:舍绎建国,被封为子爵,称楚子、或楚公,自然楚公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楚武王称王之后,就不同了,这一称谓向后顺延。当然在楚
10、国亡国之时,楚君(敖)的儿子不能称公子、孙子不能称公孙。有意思的是,耿直的鲁国太史左丘明不承认楚国“自我为王”,对楚王的儿子们依然文称公子。比如楚景平王的儿子,左传里一律称公子,有“公子申(子西)”“公子结(子期)”“公子启(子闾)”等,他们的身份实际是王子,应称王子申、王子结、王子启。楚国历经“立国(畲绎)一一亡国(畲野)一一称王(畲达)灭国(负刍)”的巨变,芈姓宗族不仅在称谓上发生着改变,而且氏族宗法制也随之变化。楚国国情的变化,对于楚公族的产生起着主导作用,从而影响着楚国“分族与命氏”规则的变化。通过对楚国景氏、昭氏、悼氏、庄氏、黄氏等公族的研究,我提出了“分族命氏模型”。景广海:景氏源
11、起与楚史若干问题考辨,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12第12页。命氏模型表太子王子(字A)(众)王孙楚王(谥W)王子(字B)(众)王孙王子(字C)(众)王孙众公子(以A为氏)众公孙(以人众公子(以B为氏)众公孙(以众公子(以W为氏)众公孙(以一王族 -(芈姓舍氏)公族(芈姓A氏、B氏、吗!晓因为楚武王与屈瑕的“父子关系”,涉及到“立氏时间”的具体问题。下面,我们有必要先来看看鲁国在分族与命氏方面是怎么做的。春秋左传:“(隐公八年)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日: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月乍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从春秋左
12、传的记载可证:一是“立氏”是一项国家行为,羽父(公子翠)需要向上请求于鲁隐公。礼:“姓非天子不可以赐,而氏非诸侯不可以命。姓所以系百世之正统,氏所以别子孙之旁出,族则以氏之所聚而已。”二是无骇族以“展”为氏,系以王父字为氏。“公命以字为展氏”,“展”实为公子之字,而非名。三是立氏在无骇去世之后。展无骇(?一前714年),鲁孝公曾孙,任鲁国司空之职,也作司空无骇。无骇生前统帅鲁师灭掉极国,立下战功。无骇死后,鲁隐公便以其祖父之字为其命氏,曰“展氏”。经:“冬,十有二月,无骇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卒而后赐族,故不书氏。”鲁孝公一一公子展一一公孙夷伯展无骇展获(柳下惠)鲁国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的封
13、国。周公作乐制礼,也就是说鲁国奉行的宗法制必定完全符合周礼。鲁国展氏家族在无骇去世之后才命氏,显然这是周朝礼制,是制度使然,左传又是鲁人左丘明所记,绝对不会出错的。然而,正义云:“公之曾孙,正法,死后赐族;亦有未死则有族者,则叔孙得臣是也。”对此,后人多有争议,我认为大家之所以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恰恰表明了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变化,诸侯国并不是从始至终的,一以贯之的,西周时期执行的尚可,到东周时期就开始混乱了。春秋战国之际,诸侯更是将“赐族”,即“命氏”,作为一种公权力,对公族行使管理。其实,正义所注可能非是。其云”公之曾孙,正法,死后赐族”,我认为有悖人伦道德。从经所言的“卒而后赐族,故不书
14、氏”来看,显然也存在“生而赐族,书氏”的状况,比如宋国的戴族华氏,即在华父督还活着时,其后即被赐族命氏,日华氏。楚国亦然,以楚景氏为例,从出土的“兢孙旗鬲铭”“兢孙旗壶铭”,可证在王孙旗(含旗,字丕服)在世时,景氏即已立氏。(二)王逸观点的分析王逸云:“(楚武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那么,问题来了?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身份为王子,当与王同氏,为芈姓舍氏,是不应该在世时被立氏的。此其一。楚居载:“至武王畲达自宵徙居大,焉始称王,祭祀致福。众不容于大,乃渭疆涅之波而宇人,焉抵今日郢。”唐达(熊通)称王建国,并城郢,但却没有迁都。公元前740年舍达自宵即位,公元前704年在大
15、(郢)称王。另据左传记载,鲁桓公十一年春“楚屈瑕将盟贰、轸”,是年系公元前701年,屈瑕能够代表楚国与贰、轸二国结盟,一方面说明身份显贵,另一方面说明其已成年。若按王逸所言“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屈瑕出生在公元前704年,至参与盟会之年,始才三岁,显然这是荒谬的,此其二。然而,如果我们反过来推测一下,屈瑕是在楚武王即位时所生的话,至盟会时已有39岁;武王即位于非常,按25-30岁主政计,其去世于公元前690年,大约活了80岁左右,从其在位50年来看,这也是合理的。同时,我们不应忽略楚武王在称王之前的身份,其为楚“宵敖”。景广海:景氏源起与楚史若干问题考辨,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12第149页。如此一来,屈瑕的身份既不是王子,也不是公子,在活着时立氏也是有可能的。此例可参照楚建氏:春秋左传正义桓六年:“楚武王侵随,使遁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杜预注:建章,楚大夫。世本:“蚣冒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