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31764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TheTermsofDaquStructureinTangDynasty作者:王安潮作者简介:原文出处:王安潮(1975),男,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博士后(芜湖241000)o内容提要: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52-59页唐代大曲集中展示了中古伎乐的艺术成就,本文对记载这一音乐体裁的唐宋大曲结构文献进行了考索。认为在唐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献中,对结构有不同的意义所指。此研究力图厘清学界对唐大曲结构名辞含义模糊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照。TheDaquinTangDynastydemonstratingtheartisti

2、cachievementsofancientmusic,thispaperresearchonthedocumentsofDaqustructure,whichrecordofthismusicgenreinTangandSongDynasties.TheauthorheldthatthereweredifferentmeaningtostructureindifferentperiodsofdifferenttypesofTangandSongDynastiesliterature.Thisstudyaimedtoclarifytheconfuseunderstandardoftheterm

3、meaningofTangDaqustructureinacademia,providingreferencesforfurtherstudy.期刊名称:复印期号: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2年01期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体裁/隋唐俗乐/文献考源/中国古代音乐结构/ancientChineSemusicgenre/folkSOnginDynaStieSOfSUiandTang/documentsOntheSoUrCe/ancient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项目隋唐俗乐研究(编号:20100470583)、2010年教育部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国古代俗乐史(编号IO

4、YJC760068)阶段性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721(2011)03-0052-08DOL103969j.issnl003-7721.2011.03.007唐代大曲较之于其它古代音乐体裁的显著之处是其结构比较庞大,如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诗中对其结构的阐述就至少有十八段(散序有“六奏(遍)、中序后有“十二遍)l此类的唐代文学作品评述还有很多。后世针对唐大曲的研究也多涉及其结构。在唐大曲结构考源”领域,阴法鲁是较早的一位。其唐宋大曲之来源及其组织广搜唐宋大曲史料,并对唐大曲结构进行了辨析。他认为现存很多大曲之结构有共性特征,如:多遍(遍数较多),具备序

5、、破之组织,主体是歌遍(中间部分),三部性结构等。但唐大曲结构、段数也会因曲而异,不同曲目间的结构差别有时可能很大。文中还从古人、王国维、任二匕的论述中引申开对“散序至煞滚等十二个大曲段落名辞及其含义的考证2。此后,又有王小盾3、叶栋4、赵复泉5、秦序6、张红梅刀等学者继阴氏之法对唐大曲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中叶栋之文,在自己解译古谱的曲谱基础上,对唐大曲结构的乐句进行了较为细微的分析;而秦序则通过民间文学资料的分析对霓裳结构提出了新看法。纵观上述,既往研究多以文献的考证为主,涉及到音乐本体的分析较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段落术语考证方面,其研究所进行的文字训诂对结构名辞的历史衍变基本没有注意到,忽

6、视或看不到唐、宋之不同时期的大曲段落名辞之间的差异性,从而造成研究中均将唐、宋大曲结构混为一谈。厘清唐代大曲结构含义对于全面、真实地认识唐大曲之结构内涵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唐大曲段落名辞及其范畴值得重新考证。关于唐大曲的段落之名,各典籍中的记载同中有异,各家之说有部分差异,体现出历史和典籍类型的差异性。但今世的研究文论多将唐、宋大曲段落之名混为一谈,在段落名的具体意义内涵上模糊不明。唐大曲结构在不同典籍史料中的记述内容及方式大不一样,各种结构名辞意义所指内涵和外延也有很大不同。一、正史记载中的段落名1 .关于变、遍、僦、章正史典籍旧唐书、新唐书的礼乐志中关于唐大曲段落结构的记载不多,所记载的大

7、曲史料多侧重于其功能性的记述,有以下类型:演出的排场如何之大,所谈大曲是何皇帝所为等。旧唐书志第八音乐一:玄宗时,又令宫女数百人自帷出击雷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上述史料强调了所演出的三部大曲在演出人数上有宫女数百人,出场的方式是“自帷出,但记述演出的动作较简单一“击雷鼓。由此可透露旧唐书记载大曲的特有方式及特点。相似的详细些的记载还有下例,旧唐书志第九音乐志二9: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象。破阵乐,太宗所造也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银饰之。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兴。庆善乐,太宗所造也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裾襦,漆髻皮履。舞蹈安徐,以象文德洽而天下安乐

8、也。大定乐,出自破阵乐。舞者百四十人。被五彩文甲,持槊。歌和云,八纥同轨乐,以象平辽东而边隅大定也。上元乐,高宗所造。舞者百八十人。画云衣,备五色,以象元气,故曰上元。圣寿乐,高宗武后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铜冠,五色画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变而毕光圣乐,玄宗所造也。舞者八十人。乌冠,五彩画衣,兼以上元、圣寿之容,以歌王迹所兴。上例史料中除了强调各部大曲演出阵容的数据、舞蹈服装和阵势外,还强调了所作大曲是何功用:以歌王迹所兴,而对于音乐的本体(包括结构)没有涉及,反映出记载中的大曲的功能性(即礼的层面)。正史中有关于唐代大曲段落记载的,多是一带而过,颇为简略,可查史料如下:旧唐书志第八音乐志

9、一(1)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只有两遍,名曰七德。立部伎内庆善乐七遍,修入雅乐,只有一遍,名日九功。上元舞二十九遍,今入雅乐,一无所减。10(2)凡为三变,每变为四阵,有来往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数日而就,更名七德之舞。11(3)太常奏:准十二年东圭拉山日所定雅乐,其乐曰元和六变,以降天神。顺和八变,以降地祇。12新唐书志第十一礼乐十一13:(4)太常卿韦万石定凯安舞六变:一变象龙兴参墟;二变象克定关中;三变象东夏宾服;四变象江淮平;五变象狡猊伏从;六变复位以崇。仪凤二年,太常卿韦万石奏:”请作上元舞,兼奏破阵、庆善二舞。而破阵乐五十二褊,著于雅乐者二褊;庆善乐五十褊,著于雅乐者

10、一褊;上元舞二十九褊,皆著于雅乐。”新唐书志第十二礼乐十二14:(5)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上述史料出现了变、遍、褊等几个段落术语,字音相同,变、遍”可认为是通假而用,而“遍、宿则为异体字。其中,旧唐书音乐志所载(1)的史料和新唐书礼乐志(4)所载的史料所述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其中段落名词由遍改为褊,意义相同。但同出于新唐书礼乐志(5)的史料中依然在用遍,可见这不是宋欧阳修对后晋刘晌的发展,只是记述的文体而异。第2、3、4折史料都出现了变”的段落名,在两唐书中都有出现,可视为同字异体。旧唐书音乐志一载:成、韶。而九成、六变之容,八僧、四悬之制

11、。口5此变当和上述之变意义相同,是刘峋在记述中参阅了古法而记载唐大曲之段落。那么,此变”的外延是否是一样的呢?是如今的“乐段之意,还是乐章之意?从破阵乐五十二褊,著于雅乐者二褊中可知,破阵乐入雅乐后体制缩减,也就是现在认为的室内乐形式,此僦的范畴当属“乐段之意。而凡为三变,每变为四阵中的变释为现今之乐段意义就不太符合乐舞演出的实际情况。试想一个百二十人的舞蹈,要做四个变阵,还要做来往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实在无法完成。那么,此处史料中的变又有乐章”之意,外延扩大。而第(3)、(4)史料中的变作为乐段之意则尚可。也就是说,变有乐段、乐章两种外延之涵盖。阴法鲁曾将唐大曲中的遍、变、褊均释为西洋

12、音乐中的“乐章16,由上述分析看,是不完全准确的,其中当有“乐段之意。变,郑注云更也,乐成则更奏口刀。大曲之音乐结构长大,为推动音乐的发展,在每段音乐完成后,都会寻求音乐的发展变化,是为更奏之变,由此,也就有了乐段之起讫。其实,在古代音乐史料中有“乐章”一词,如:旧唐书志第十音乐三载:“开元十一年玄宗祀吴天于圆丘乐章十一首。降神用豫和圆钟宫三成,黄钟角一成,太簇徵一成,姑洗羽一成,已上六变词同。18仅从行文中看,其变和乐章当为同义,从其中所录歌词看,可以理解为当今之乐段。但旧唐书音乐志四所载睿宗大圣真皇帝室奠献用景云之舞一章19中,章”的意义又似当今西洋音乐的“部或乐章之意。同出一卷的七德舞条

13、亦有此意:七德舞者,本名秦王破阵乐。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会必奏之,谓侍臣曰:虽发扬蹈厉,异乎文容,然功业由之,被于乐章,示不忘本也。20综上,正史中的变、遍为通假字,遍、褊为异体字,相当于今之乐段;但变亦有乐段之意,但有时涵义也会宽泛些,兼有“乐章之意;而乐章、章则和今之结构名辞外延相类。2 .关于大遍、小遍新唐书志第十二礼乐十二载21:凉州曲,本西凉所献也,其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上述史料中的“大遍、小遍有整部作品的结构意思,大遍即大型编制的那部凉州曲,小遍即小型编制的那部凉州曲。此遍”为当今之部(首)的意思,即指一部(首)作品。而阴法鲁将小遍释为大曲中

14、可以独立之篇章22,这从宋之大曲的使用情况来看,是略显片面的。宋大曲在使用唐大曲时并非整部全用,而是选用部分(摘遍),往往会在各部分都选择一些段落(常选入破”部分),有时还会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大曲形式,这一方法从晚唐时就已开始。欧阳修所言之大遍,即全部之段落都演出的凉州曲,小遍”是部分演出之凉州曲,即宋时所谓之摘遍,而并非凉州曲中的独立乐章。尤为重要的是,大遍、小遍”在旧唐书或唐代资料中均未出现,可见它们是宋人才开始有分拆大曲使用之习惯。所以,宋人欧阳修撰史时方出现大遍、小遍之分。3.关于曲、叠、成、阕新唐书志第十二礼乐十二载:(1)代宗繇广平王复二京,梨园供奉官刘日进制宝应长宁乐十八曲以献,皆宫调也。玄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壮士举榻,马不动。大历元年,又有广平太一乐。23(2)贞元中,南诏异牟寻遗使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言欲献夷中歌曲,且令骡国进乐。皋乃作南诏奉圣乐,用黄钟之均,舞六成,工六十四人,赞引二人,序曲二十八叠24上引史料(1)中出现曲”这一唐大曲段落名辞。唐大曲中有部分作品是由若干小曲组合而成的,这部分大曲有:倾杯乐、玉树后庭花、泛龙舟等。那么,此处史料中的曲”即是此意。如此看来,此曲当和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声乐器乐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