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5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上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上饶市科学技术局江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二。二一年八月-,Z-a刖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开局期,也是上饶推进建设区域性科创中心、促进上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升级,进一步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和发展竞争力,聚焦补短板、强弱项、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举全社会之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依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江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纲要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上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2、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上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对“十四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1第一节发展基础1第二节面临形势6第二章科技创新发展总体思路10第一节指导思想10第二节基本原则11第三节发展目标12第四节战略部署14第三章优化区域科技创新布局15第一节打造区域科创中心15第二节推进区域协调创新发展15第三节加强创新型县(市、区)建设17第四章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坚行动18第一节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18第二节加速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21第三节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4第四节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25第五节加强
3、社会发展科技创新28第五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攻坚行动30第一节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31第二节积极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32第三节提升平台建设质量和创新力33第六章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攻坚行动33第一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33第二节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34第三节打造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35第七章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坚行动35第一节提升重点领域基础研究能力36第二节谋划科技创新重大研发项目37第三节推进重点关键领域技术创新37第八章科技创新服务提升攻坚行动40第一节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发展40第二节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服务能力41第三节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功能42第四节提高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成效42第九章科技
4、合作水平提升攻坚行动43第一节力口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44第二节加强与名企高校院所科技创新合作44第三节拓展国际科技创新交流45第十章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攻坚行动45第一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46第二节强化本土创新人才培养46第三节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47第十一章构建规划实施保障体系48第一节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48第二节强化科技创新投入保障49第三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50第四节健全领导与统筹及监评机制51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主要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市委、市政府
5、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为推动上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科技支撑。(一)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坚持政策引领推进,相继出台了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驱动“2211”工程的实施意见中共上饶市委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饶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的通知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共上饶市委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
6、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上饶市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16条措施上饶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进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兴产业发展、企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型城市创建等工作,稳步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区域科技创新格局初步形成。坚持系统观念,切实推进上饶大数据科创城建设,进一步夯实大数据产业平台支撑、科技支撑、产业支撑,注重数字产业创新载体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大数据科创城。2020年,上饶市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大数据研究院创新创业产业孵化中心共孵化
7、企业121家;全市集聚大数据企业1300余家,引进数字产业高端人才124人,大数据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5亿元。立足主导产业,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施了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大攻坚计划”、创新能力“六大培育行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三大建设工程”,强化科技创新“六大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体制创新,激发潜在创新活力;以“一城两区”为核心,着力打造“五大科创体系”、“两大科创板块”,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带动产业技术创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坚持务实高效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截至2020年,全市
8、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个,建成国家级“海智工作基地”1家,省级高新区6个。上饶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列入科技部考察计划。产业科技创新创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截至2020年,全市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0家;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0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级众创空间1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院士工作站2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5个;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获批组建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研究院和江西省光伏发
9、电及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四)科技创新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坚持人才为本,引培结合,通过实施国家级各类科技人才计划、省“双千计划”、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以及市科技人才团队计划等,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5人;评定高层次人才204人,市级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53人;拥有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2个,省级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创新人才团队18个;同时,通过引进和培育两条途径,实现每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有1-2个核心优势创新团队。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为外籍人才来饶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国外B类以上人才380余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6人。(五)科技型企业培育
10、工程成效显著。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至2020年底,我市有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5家、潜在瞪羚企业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总数达486家。(六)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坚持多维叠加,积极帮扶解困,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科贷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工作,引入银行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在德兴市、广丰区“科贷通”试点工作基础上,2020年“科贷通”已在全市10个县(市、区)和上饶经开区铺开,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总额达3850万元,“科贷通”入库企业194家,“科贷通”累计放款66
11、笔,资金1.52亿元。(七)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坚持产投并重,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跃上新台阶。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2.7%;2019年R&D经费投入总量为26.19亿元,同比增长40.1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40个百分点,投入强度为1.04%oR&D经费投入强度最高的玉山县达1.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市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9项,其中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和中药材产业)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获专项经费支持1496万元;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356项,其中274项获批立项,合计争取12297.7万元专项经费
12、支持;市本级科技计划立项总计352项,投入市本级财政科技专项经费1653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致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玉山)参与研发的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评定上饶市科技进步奖29项(自2017年起不再设立市级科学技术奖),其中市级特殊贡献奖1项、市级一等奖5项、市级二等奖11项、市级三等奖12项。“十三五”期间,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累计约达32.83亿元。(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坚持统筹推进,求实而为,持续开展科技入园入企、进村入户行动,实施农林产业科技创新创业富民强县工程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
13、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0家、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8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个;在上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上饶市农林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站,在12个县(市、区)加强45个省级科技特派团工作站和46个省级科技特派团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科技型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科技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促进科技、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下沉农村,推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二、科技创新存在的短板与弱项“十三五”期间,上饶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较显著成效,但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的要求相比较,创新能力仍然不强,新业态、新
14、产品、新技术、新专利较少,科技研发平台不足,科技进步各项指标在全省范围内均处于中下水平,科技创新综合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较多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有待深度认知,补齐强化。科技创新基础有待夯实。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与同类城市相比,仍然处在相对落后的地位。2020年,我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3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7件,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1566件、3.68件)比较差距较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创新链中低端水平。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7%,低于全省38.2%的平均值。具有辐射能力的科技金融、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意营销等环节发展仍旧滞后。
15、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升。2020年,我市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总量13亿元,仅为全省总额的5.91%。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区域内缺乏专业化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构,以及面向全国科技资源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缺少向本土企业提供先进技术信息的渠道,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困难。科技投入力度有待加大。研发投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仅为22.76%,2019年全市R&D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04%,与全省1.55%的水平有较大差距。此外,与周边城市相比,我市创业投资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政策对创业投资产业引导力不足,对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领军人才培育有待加强。区域内高校院所偏少,高层次科研机构、优质高科技龙头企业较少,自身培养人才难度较大,对外吸纳人才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市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稀缺,高端创新人才、高端创新团队的存量难以满足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第二节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