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及整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及整治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城市建成区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及整治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改善城市建成区环境,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地方实施、多方参与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机制,全面整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二)基本原则系统治理,有序推进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好上下游、
2、左右岸、地上地下关系,重点抓好源头污染管控。坚持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相结合,既集中力量打好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歼灭战,又抓好长制久清的持久战。精准施策,控源截污。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治污规律,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摸清污染源,科学合理精准施策,加大力度控源截污,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工作。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力戒形式主义,既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实现黑臭水体消除目标,又通过加快城市建成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导致水体黑臭的相关环境问题。(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底,我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下水管道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力争达到100%同时要巩固城
3、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二、持续深入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一)全面开展黑臭水体排查。城市建成区要严格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建城2015130号)明确的黑臭水体识别要求,在此前排查的基础上,对城市建成区内水系、水体以及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体再次开展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黑臭水体及返黑返臭水体,要建立工作台账,逐条分析明确水体黑臭的成因、主要污染来源,确定责任人,制定整治方案,限期治理。高度重视,认真排查、科学研判。(二)科学制定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城市建成区政府要对排查出的黑臭水体按“一点一策”的要求,科学制定系统化整治方案,并抓好落地落实。三、统筹推进黑臭水
4、体治理(一)开展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在开展溯源排查的基础上,科学实施沿河沿湖旱天直排生活污水截污管道建设。公共建筑及企事业单位建筑用地红线内管网混错接等排查和改造,由设施权属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单位)或者管理单位等负责完成。要根据最新管网排查情况,进一步完善“一厂一策”方案,抓紧对照方案明确的具体措施和时限要求,严格落地实施。(二)深入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持续深入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沿岸排污口排查,摸清底数,明确责任主体,逐一登记建档,分期分批分类进行整治,不断加大整治力度。(三)加强城市建成区雨季溢流污染控制。
5、合流制排水区因地制宜采取源头改造、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损修复、管材更换、雨污分流改造、增设调蓄设施等措施降低雨季溢流污染,实施合流制溢流污染快速净化设施建设,对合流制溢流污染进行处理后排放,减少雨季污染物入河湖量。(四)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工业企业应加强节水技术改造,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提升废水循环利用水平。工业企业排水水质要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排放标准规定。工业集聚区要按规定配套建成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稳定运行,达到相应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五)科学开展内源治理。科学实施清淤疏浚。调查底泥污染状况,明确底泥污染类型,合理评估内源污染,制定污染底泥治理方案。鼓励通过生态治理的方式推进污染
6、底泥治理。实施清淤疏浚的,要在污染底泥评估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处置;经鉴定为危险废物的底泥,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严格落实底泥转运全流程记录制度,不得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严禁底泥随意堆放倾倒。四、强化监督检查(一)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要开展透明度、溶解氧(Do)、氨氮(NH3.N)指标监测,持续跟踪水体水质变化情况。每年第二、三季度各监测一次。加强汛期污染强度管控,因地制宜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二)实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积极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排查治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督促相关责任人按期整改到位。(三)鼓励公众参与。要做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信息发布、宣传报道、舆情引导等工作,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问题,保障群众知情权,提高黑臭水体治理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群众参与度。采取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引导群众自觉维护治理成果,不向水体、雨水口违法排污,不向水体丢垃圾,鼓励群众监督治理成效、发现问题,形成全民参与治理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