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28993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24课三顾茅庐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4三顾茅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 .思维发展与提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说情节。3 .审美鉴赏与创造: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分析理解人物形象。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古人胸怀大志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蓄势和反衬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体会中国文化中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传统。三、教学设想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一感受小说情节的曲折,体会构思写法的精妙;分析形象特征的独特,感悟人物的家国情怀

2、;通过背景策略的运用,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同时创意一个课堂活动:用思维导图助读,探究“隆中对”的内容。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二、检查预习1 .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3、。山西太原人。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2 .背景链接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刘玄德)听徐庶(徐元直)和司马徽(司马德操)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

4、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本文即是写刘备第三次前往草庐请诸葛亮的情景。3 .文本链接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三、初步感知(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I

5、)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字或不认识的词,借助工具书明确字音。拜谒(y巨)今番(fan)叱(ch1)侥幸(jido)岂可相强(qing)谬(miu)倾颓(tu1)窃命(qie)沔水(min)(2)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设计意图:通过预习检测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相关背景,扫清阅读字词和理解的障碍。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1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明确: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

6、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2 .划分文章的层次,仿照示例,补充故事情节。示例: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三十八回定三分隆重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第一部分:刘玄德阶下拱立诸葛亮第二部分:刘玄德五、合作探究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确: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过两次都没有见到。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草庐又等了好久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结果: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2 .在课文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

7、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示例)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J飞应诺。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张飞大怒,谓云长臼:“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作用:用张飞的急躁和粗暴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3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明确:刘备:求贤若渴、

8、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第二课时一、导入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这一章节,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我们就可见一斑。二、走进课文(一)精读细研析人物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刘备的哪些品质?方法指导:(1)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2)紧扣人物相关事件进行分析。(3)其他人的

9、衬托、作者的评价。明确: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为苍生计,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诚心求贤:刘备为见诸葛亮,不顾贵胄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心与宽厚。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从刘备与诸葛亮的对话中可以看出。2 .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思考这些句子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直接描写:a.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外貌,表现他的气宇轩昂,气质非凡;b.通过描写诸葛亮的语言

10、,表现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及淡泊名利、知恩图报的特点;c.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动作,表现他处事谨慎的特点。侧面烘托:a.通过写后人所作诗句,侧面烘托了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形象特点。b.通过写刘备的礼贤下士,表现了诸葛亮的卓尔不群。3 .第3自然段中诸葛亮针对刘备的询问,阐述了哪些内容?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分析曹、孙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作为霸业的基础。归纳策略要点并指出光明前景。有政治头脑,有见识,雄才大略。4 .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明确:关公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说明他稳重、

11、顾全大局。张飞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说明他暴躁、鲁莽。5 .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前,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张飞、关公对玄德此举的反应?明确:关公反对一一玄德欲见大贤张飞无理一一玄德怒叱责备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特点。(二)合作探究一一明写法1 .小说常见的人物出场方式主要有:“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走出场来);“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结合课文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铺垫渲染。例如,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好处:在出场前

12、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 .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确: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只不过是未遇明主时的权宜之计。三、拓展提升悟乐趣试探究为何三顾茅庐的故事经千年传唱成为佳话且经久不衰?明确:(示例)三顾茅庐的情节在史书中仅有寥寥几笔,但在罗贯中的笔下,这个故事丰润起来,并随着三国演义的感染力一同为人悉知。三顾茅庐的“隆中对”部分,表现了诸葛亮之智,又类似于总纲内容,给人深刻印象,因此经久不衰。古代士人都有一个择主而事的梦,求贤若渴也是贤君的表现,这正是士大夫乃至平民

13、百姓的理想,因此经久不衰。四、课文总结袁枚曾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波澜横生,令人欲罢不能。然而,这仅仅是三国演义这部近八十万字巨著中小小的一角,当你了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智者诸葛亮;当你认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当你同情“既生瑜,何生亮”的大将周瑜时,你才会真正明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诗中所蕴含的落寞与安然。请同学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再读三国,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吧!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组成小组,将“三顾茅庐”的故事改编成小话剧,在班级表演。可以将“三顾茅庐”“前两顾”的情节纳入进来,可以在不影响主要内容的情况下,加一些创新点,使你的剧本创作新奇有趣。教学反思“立足语言文字运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我这节课教学理念的支撑。学生对课文内容较为感兴趣,但在学习中感受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志存高远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中重点抓住文中描写刘备、诸葛亮动作、语言、神态等词句细细品味,感受人物的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