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25620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篇)《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战略与路径的读书心得(4篇)知著见微一一读战略与路径前几天刚读完战略与路径: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这本书是根据2020-2021年期间黄奇帆先生在复旦大学讲的12堂课编辑成书。放在前几年我是基本不怎么看这种讲宏观经济类的书,但近几年宏观的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切切实实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书名战略与路径说得就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紧扣当下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而这个未来战略也并非遥不可及,也就是到2035年未来十几年的中长期发展路径。有成语名“见微知著”,语出韩非子,指见到细微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发展的趋势;而读这样一本讲中国未来十几年宏观路径的书,大概感觉是反过来的,可以称之为“知著见微

2、”一一知道宏观事物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预见对个人微观生活的影响。本书主题广泛,本文简单分享下我感受颇有启发的两点。城市与房要说到与我们普通人最相关的非房地产莫属。过去几十年,中国城镇化率到2021年为64.72%,可以说是接近了天花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将农村劳动力吸收到城市里,如今农村还没进城的多是老人和儿童了。未来十几年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可能来自农村老人慢慢离去以及城市新生人口,大规模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进程将大大放缓。那么中国城市化的终局会如何?按“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看,大体上每1亿人的国家或地区会产生1个上千万人口的超级或特大级的城市。比如美国有3.4亿人,有纽约、洛杉矶、芝

3、加哥3个超、特大城市;日本近2亿人,有东京、大阪2个超、特大城市;德国8000多万人,英国、法国都是6000多万人,各有1个特大城市柏林、伦敦、巴黎。”那么中国14亿人,大概也会产生十多个超、特大城市。大家都往大城市扎堆,在于好的资源(教育、医疗、就业、商业、娱乐)也都在大城市集中。以我所在的四川来看,现在不到一亿人,成都会是这边唯一的超级大城市,基本虹吸了周边绝大多数资源,未来的发展机会也主要围绕在这些超级大城市周围。过去二十多年,伴随城镇化进程,房价基本是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两番式地上涨。“预计今后二三十年房价会保持与地区GDP同步增长”,这个论断隐含的结构变化是:全面的、快速的上涨没有了,

4、但房子还能缓慢温和的和地区GDP保持同步增长,实现保值能力。而地区和地区之间差别会很大,估计不在上述十多个超大城市辐射范围内的地区,GDP增速多半是落后于均值的。话说房子长期看人口,所以另一个变化来自于人口增长拐点,中国新房建设已经过了巅峰(每年17亿18亿平米),未来会逐年下降到(每年10亿平米左右)形成新的均衡。这样看十来年后,“中国城市住宅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50亿平方米以上,按通常50多年更新折旧的要求,每年1.5%2%的折旧率需要建造10亿平方米住宅,这将是常态J自此房地产将形成从高峰回落,之后形成L型走势。房地产过去那种疾风骤雨、铺天盖地、大拆大建的大时代大概是过去了,而历史的车轮还

5、会滚滚向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也是一个经济体从贫穷到发达的必经之路。第一阶段,增长由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驱动。改革开放早期,我们开放了市场,引进外资,建设工厂,搞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方式搞出口贸易,赚得是最廉价的制造、加工和装配的钱。这个方式让很多农民进厂当了工人,人均产出就提高了,释放了人口红利,经济自然快速增长。这个阶段拉动经济的主力是出口,但工厂释放的人口红利是有上限的,而出口本身也可能面临经济周期波动,而一次巨大的向下波动在1998年到来。1998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6、出口增速跌入谷底,第一阶段拉动增长就快走到了瓶颈,面临向第二阶段的跨越。第二阶段,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第一阶段出口做的都是低附加值的加工、装配,一旦廉价人口红利释放完毕,这个阶段就陷入停滞了。而第二阶段要求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升级工厂,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用市场换技术,和外商合资建厂,建设全门类的工业化产业链。除此之外,这个时刻(1998)还启动了另外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1998年国家正式启动住房改革,决定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商品房制度。商品房制度启动了房地产市场,其后二十年我们GDP增长的40%左右就是靠房地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无

7、论是引进先进技术、升级工厂,还是大搞房地产,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柱从劳动密集转向资本密集。而资本从哪里来?早期的出口外汇储备加上爱存钱的中国老百姓。商品房以按揭贷款的形式,释放了老百姓的大量储蓄,转化为基建资本。资本驱动发展了二十多年后,把我们带到了中等收入国家阶段,但又到了新的瓶颈,因为投资拉动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一条高速公路都没有时,修一条路经济效益很大;当全国高速路网都铺满了,继续修路的效用就几近于无了),而进入下一个阶段需要一次新的跨越。第三阶段,增长由创新驱动,这也是通往发达经济体之路。你得有独门的技术,有世界性的产品和品牌,才能占据价值链的上游,才能继续提升人均产值,通往发达之路。

8、现在的状态是我们正在跨越第二阶段。好的一面是一些国潮品牌出现,并且部分品牌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全球市场。包括像新能源车这样的新兴领域,在产品、品牌和技术方面三者都处在前列。坏的一面是一个十多亿人口大国经济体的上升,放在全球市场上必然挤占旧格局势力的利益。所以,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会走向更复杂的局面。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Ll万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按世界银行标准,人均1.25万美元属于高收入国家。“一些国家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问题是这50年来居然没有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跨过中等收入阶段,所以有许多经济学家把它叫作中等收入陷阱。”这些

9、国家的共同特征都是停滞于第二阶段增长,缺乏第三阶段增长路径。从2020之后的15年路线图中,中国预计2025年进入高收入国家(人均L4L5万美元),2035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人均3万美元)。大概就是十多年人均收入再翻一倍多点的样子。黄奇帆先生讲这门课时还在2020到2021之间,整理成书已是2022年,今天读到已是2023了,未来已来,正在路上。战略与路径阅读思考在中国所有的市长里面,黄市长的名气算很大了。一个原因是他在旋涡中“片叶不沾身”,另一个就是搞经济有很好的口碑。黄市长在的时候,重庆的经济发展很好,房价控制得很好,老百姓的获得感是比较强的。退居二线以后,在人大财经委继续发挥余热,一方

10、面为中国经济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为国家的发展积极宣传普及,让老百姓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总的来说,是一个懂经济,干实事,口碑好的高级领导干部。这本战略与路径,主要围绕近期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所提出的政策、思路进行讲解、分析,几乎把现目前最热门的问题都进行了交流探讨,见解全面,数据扎实,讨论深入,让人获益匪浅。而且这是根据黄市长的讲课整理而来,更让人钦佩他的理论之扎实,思维之全面。书里重点探讨了12个问题,主要包括“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国内国际双循环、碳中和、数字经济、房地产市场、中欧班列以及中美冲突等。下面我就我读到的内容做一些思考和分享。1、我们目前所处的

11、特殊的历史时期很多人都听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句话,但至于为何这是百年未有之变局,很多人可能并未深入思考。我个人的理解是,目前这个时间阶段,于国内,是属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真正的上台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间,于国际,是中美两个大国冲突对抗,如果美国赢了,那么世界格局依然延续,如果中国赢了,那么这是近两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对于这个时间节点的中国和世界,都尤为重要和关键。如果让我总结2035远景目标的话,我觉得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标志着中美对抗我们赢得胜利,就标志着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就标志着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标志着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

12、将掌握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话语权。所以,从现在开始的十多年时间里,我们处在一个尤为重要,特别重要的时间节点。要真正的胆大心细,要真正的搀起袖子加油干。那么这个时间节点,哪些问题是特别突出的,我们接着讨论。2、“碳中和”绝不仅仅是个环保问题低碳发展,它的第一个目的肯定就是环保问题,因为地球升温,南北极冰川融化,极端天气不断出现,于人类生存是个重大的考验,气候保护当然相当重要,但如果单单是气候问题,一定不至于国家花如此大的代价和投入。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能源革命。中国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度非常高,每年天量的石油、天然气进口,能源的买卖和运输等各环节都极易受人制约,于国家能源安全非常不利。降低传统化石能

13、源的依赖,探索一条可持续、可管控的能源路径,是摆在中国面前一道重要且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近10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我们渐渐实现了弯道超车,比亚迪、小鹏等一批优秀的国产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拥有一战之力。目前国际上的新能源汽车,就是一堆国产品牌和一个特斯拉的较量。可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仅仅是“碳中和”中小小的一环,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一环。真正的“碳中和”,包括清洁能源,比如风、光、水、核等的发电,还包括智能电网管理、特高压技术、储能、新能源汽车应用等。从发电端来看,要替代传统的火电,那么风力、水力、光伏、核电等都可以算作清洁能源,但是,因为自然条件的约束,风、光、水等发电都存在巨大的不稳定

14、。实际商用时,需要稳定的电力输出。核电稍好一点,但因为核裂变的放射污染问题,也无法大规模铺开。如果某一天实现了可控核聚变,那可以算作划时代的能源革命,甚至是颠覆,但目前看,可控核聚变商用依然遥遥无期。所以,虽然我们国家目前在国际上,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和技术等都非常先进,但依然无法有效替代火力发电,就是因为稳定性。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储能。目前比较主流的储能比如抽水储能,但水力发电本身应用场景较小,需要很强的地形条件。所以,我们急需要发展更多更好的储能方式。比如,重力储能,制氢储能等。这里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未来10年,20年,储能行业一定是超万亿级别的投入,对于投资的朋

15、友,可以多关注这个行业。因为如果储能的问题不解决,绿色发电就很难大规模商用,也就很难实现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提高智能电网管理能力以及特高压技术。这两项的目的是实现电力的跨区域,长距离传输。比如,新疆的光伏电力充足,但新疆本地电力需求并不旺盛,多出来的电可以外送东部沿海地区。而电力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损耗。智能电网和特高压技术就是保证几千公里的电力传输损耗降到最小。我国的国情就是西部资源充足,但需求小。东部资源紧缺,但需求大。不管是“西气东输”、“东数西算”还是“西电东送”,其根本就是这个客观实际造成。国家在2016年还提出要建设全球智能输电网络,我们可以

16、设想一下,提出这个规划未来会是什么样?依靠中国的技术,可以将全世界的电力统一调配,使局部的电力紧张得到更大程度的缓解,是真正的全球化解决方案。说了这么多,“碳中和”其根本上,是中国的一次弯道超车,是站在未来能源革命的制高点的一个事关全局的考虑。如果我们在新能源的赛道上,比美国做得好,比欧洲做得好,那么我们不仅技术上领先全世界,同时,我们也解决了能源“卡脖子”问题,中国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将发生改变。我们既要解决好发电端的问题,也要解决好传输端的问题,更要解决好存储和应用的问题。未来,有关碳中和的投入将非常巨大,而且是十年、二十年的长期投入,总投入资金一定会超过百万亿人民币,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而中国,已经站在的非常有利的位置。3、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中美脱钩之间的关联这两个问题需要连在一起思考。先说中美问题,目前中美脱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脱钩:贸易脱钩、投资脱钩、科技脱钩、教育脱钩、互联网脱钩、资本市场脱钩、金融机构脱钩、SWIFT网络脱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