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安全放心大健康特色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安全放心大健康特色产业.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打造安全放心大健康特色产业*是“中国麦冬之乡”,麦冬种植历史达500余年,常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总产L2万吨左右,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0乐80%以上。近年来,县致力抢抓国家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麦冬列为三大特色产业之首,大力推进“一带一镇一园”建设,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力争通过3-5年使麦冬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5-10年力争达到300亿元。截至目前,X先后被列为“市现代农业首选主导产业省首批中药材大品种和大健康重点产品”国家新兴产业重大工程中药标准化项目”,可望被列为“国家中药材大品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麦冬大健康产业园”正式挂牌。一、健
2、全组织体系,环环相扣套牢责任链条(1)落实层级监管。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双组长”领导机制,建立以麦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麦冬产业办等10个相关县级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组建县国家级出口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联合执法工作组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在14个麦冬生产镇乡建立农业服务中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配备生产技术指导员、质量安全监管员,实行划片负责制,开展农残检测、安全防治等工作。在每个麦冬种植村配备协管员、植保员,按照持证上岗的要求,开展麦冬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治、培训等工作,县财政每年为麦冬产业发展单列预算专项资金500万元和50万元的工作
3、经费。(2)并轨考核制度。制定麦冬国家级质量安全出口示范区创建工作意见,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把8大类83项创建任务细化分解到县级部门和镇乡。完善县农业化学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县国家级出口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等制度,2017年6月成功申报为省级和国家级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同步开展创建工作专项督查,将督查结果纳入县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并作为年度推优评先依据,实现责任监督落实到位。二、强化安全生产,分类主体提升产品质量(1)注重政府引导。一是制定关于麦冬安全生产及规范加工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麦冬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知等麦冬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文件,建立麦冬生产加工、包装
4、销售、不合格产品处理及防虫防鼠记录档案,实现质量管理规范化。二是整合国土、气象、环保、农业、农办等部门,开展水、大气、土壤、环境、产地环境监测,麦冬质量安全检测、麦冬块根(须根)卫生技术指标等检测,分别出具了监(检)测报告,形成麦冬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分析报告、示范区环境现状评估报告等。三是积极开展质量认证工作,已认证有机产品麦冬企业3家、药品GMP认证1家、麦冬GAP认证5个。(2)打造优质基地。与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麦冬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源麦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26家院校、企业、专合组织合作开展麦冬提质增效试验示范,推广“药-粮-菜”“药-富架菜-菜”等种植模式,形成最佳集成技术。累计
5、建成麦冬标准化种植园4000亩以上,培育GAP基地5个共8000亩。去年,涪城麦冬栽培系统被农业部列入“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新启动建设万亩麦冬绿色生态种植示范园,正加快建设10万亩出口麦冬标准化基地。(3)培养技术骨干。建立“省市县镇乡村(专合社、基地)”五级培训机制,围绕麦冬质量安全监管、病虫害测防等9方面内容,邀请检验检疫系统技术专家对全县300名创建工作骨干开展安全示范区“八大体系”建设和创建工作中心任务培训。采取会议集中培训I、现场指导、广播培训等形式,重点对农资生产企业、麦冬专合社、麦冬GAP基地负责人等30万人开展培训。(4)提升群众素质。印发示范区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计划
6、关于加强涪城麦冬无公害化生产管理的通告,完善麦冬无公害生产技术涪城麦冬种植技术规范等,依据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国家标准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麦冬麦冬市地方标准、出口麦冬农残和污染物限量标准等内容,编发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册和群众教材,通过成立“村种植户微信群”、召开社区、村民种植指导会等方式,运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视频播放等途径,推广生产管理、培训指导、化肥农药购买使用等教学活动。三、开展绿色管控,动态引导严防违禁投入(1)全领域农药监管。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实行准许使用化学投入品企业备案制,严格落实农资经营门店“三证一照”管理,建立投入品购销和使用台
7、账,强化投入品日常监管和规范管理。二是成立县绿洲农资配送中心,实行配送农资监测报告制、索证索票备案制,实现麦冬用药专储专供、专柜专营、专车配送,形成“生产企业十三级配送体系(县、乡镇、村和基地与合作社)”农资专营购销网络。三是在全省率先实行农药经营处方笺制度,通过处方单告知的方式,向购买农药群众提供农药名称、病害症状、使用方法等注意事项,做到对症下药、科学施药,得到农业部、省农业厅的高度评价。(2)全过程执法检测。是引导企业加强麦冬质量自检,开展麦冬抽样检测监控,常年麦冬样品质量检测50个以上,形成以政府为依托、以麦冬龙头企业为补充的检测网络,实行从农田到市场的不间断、无空白全程检测,确保麦冬
8、质量安全。二是制定联合执法组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10次联合执法行动,累计对59家农资生产企业、农资配送中心、农资经营门店进行专项检查,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累计15件。(3)全覆盖技术推广。一是出台县麦冬重大病虫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县麦冬疫情监测计划及控制方案等文件,制定并公开出口麦冬病虫害防控推荐用药名单、麦冬有害生物病原物控制技术规范和防控技术标准。二是建立县、镇乡、村三级联动麦冬重大病虫监测防控体系,各镇乡在村运行经费中安排资金用于村植保员人工补助,由植保员完备病虫害监测记录,推广绿色防控病虫害生物农药、诱杀技术,实行“药-粮-菜”间套种模式,依托专业化防治队伍推广“五统一”模式,建成绿
9、色防控病虫害示范片3个、1万亩。四、运用信息技术,源头追溯提供放心产品(1)搭建信息追溯平台。制定县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开展质量可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示范区可追溯系统平台建设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落实行政管理、监管部门、监管对象主体“三个责任”,实行麦冬档案登记制度,依托7个大型麦冬加工配送中心、63个大型超市XX专柜以及43个麦冬专业合作社和30余家麦冬生产加工企业,全面采集麦冬生产、仓储、包装、流通等各环节信息。目前,正积极与广州大气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洽谈合作,加快建设麦冬可视化溯源和大数据平台系统。(2)建立红黑名单制度。一是构建示范区企业质量安全及诚信
10、体系,与全县农资经营单位签订麦冬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实行农资信用等级评价,评定授牌“放心农资店”43家、“放心农资企业”5家,同时纳入政务网、新闻网等平台进行公示。二是建立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制定企业失信行为举报管理暂行办法,整合农业、食药工质、供销等部门网络平台,将违法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并进行网络媒体、纸质媒体公布,由相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存在问题,提升企业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3)打造预警应急机制。一是开展麦冬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监测预警信息报送,累计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500余条,短期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病虫害综合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二是建立麦冬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示范区突发环境事件、出口麦冬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麦冬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三大预案”,对发生问题须通过网络公示说明,同时引导企业建立2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辖区实现近2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今年以来,己送检麦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麦冬样品21个,全部符合日、韩等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要求,其中涪城麦冬质检浸出物达到80%以上,总皂昔达到20%以上,总多糖达到50%以上等,远超2023年版国家药典规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