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巫溪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巫溪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31.1 编制目的31.2 编制依据31.3 适用范围31.4 工作原则4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42组织指挥体系52.1 县级组织指挥机构52.2 乡镇级组织指挥机构52.3 专家咨询委员会53监测、评估、预警与报告53.1 监测53.3 预警73.4 报告74应急响应74.1 先期处置74.2 扩大响应84.3 响应终止94.4 信息发布95后期处置105.1 总结评估1()5.2 抚恤和补助105.3 征用及劳务补偿106应急准备106.1 专业防控体系建设106.2 人力资源建设116.4 应急物资保障126.5 应急装备建设136.6
2、 应急技术准备136.7 信息通讯技术保障136.8 应急培训与演练146.9 健康宣传与教育146.10 法律保障与监督检查147预案管理157.1 预案体系与衔接157.2 预案评估与修订158附贝J158.1 预案解释158.2 预案实施161总则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危害,指导和规范全县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8.3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3、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预案,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预案。8.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食品安全事件、核和辐射事件、突发环境事件等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按照重庆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1.4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
4、为本、生命至上理念,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有效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防范意识,落实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装备等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强化统一指挥、专常兼备、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共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依法科学、高效处置。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快速调集应急力量,按照“早、小、严、实”原则,规范科学、高效有序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分区、精准施策。坚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分区
5、施策要求,精准实施应急处置工作。社会参与、群防群控。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政府、部门、社区、个人“四位一体”,形成群防群控工作合力,有效落实各项综合性应急防控措施。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具体分级标准见附件1。2组织指挥体系2.1 县级组织指挥机构设立巫溪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指挥部),在县卫生健康委设立巫溪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指挥部办公室)。在组织指挥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状态时,可根据需要成立若干专项工作组。2.2 乡镇级组织指挥机构各乡镇(街
6、道)参照县级模式,组建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承担属地职责,落实属地应急管理措施。2.3 专家咨询委员会县指挥部组建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由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动物防疫、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多单位、多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库。2.4 、评估、预警与报告3.1 监测3.1.1 全县统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制度,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3.1.2 县卫生健康委按照国家和市级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全县实际,重点开展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症状监测、实验室监测,以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监测和重点疾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市场监管、农业、林业等部门,针
7、对预防本行业、本领域所涉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开展行业、领域内日常监测。3.1.3 县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全县日常监测信息集成和共享,部署开展应急监测,加强对日常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3.2 风险评估县指挥部建立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度,依法对各类风险点、危害源进行调查、辨识、评估、分级、登记,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管控和化解风险。3.3 预警331预警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专家分析研判意见,预估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应发布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预警,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332预警发布一级(红
8、色)、二级(橙色)预警由县指挥部办公室提出,报经县政府,由县政府报经市政府,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发布;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域的一级(红色)预警信息,需同时由市卫生健康委报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后再发布。三级(黄色)、四级(蓝色)预警由县政府负责发布;涉及跨区县行政区域的三级(黄色)预警信息,由县指挥部办公室报经市指挥部办公室批准后发布。3.3.3预警调整与解除根据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因素、影响范围变化或消除,以及发布预警信息的部门和单位认定可进行预警调整的其他情形,发布预警信息的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对外发布预警级别调整或解除通知,并调整或解除预警应对措施。3.4 报告3.4.1 突
9、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342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及时、客观、真实报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不得缓报、谎报、瞒报、漏报。3.4.3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发生单位、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动物防疫机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均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学校校长或托幼机构主要负责人、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均为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人。4应急响应4.1 先期处置事发乡镇(街道)或单位要迅速控制可疑的传染源、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自救互救,疏散、撤离、安置受威胁人员,向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报告,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快速派出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和控制,组织就近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救治病人,并加强个人防护。4.2 扩大响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后果,结合可动员的应急能力和预期效果,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响应、分区响应”原则,开展扩大响应处置。4.2.1 分级负责一般突发公共卫
11、生事件由县政府成立组织指挥机构负责应急处置。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政府成立组织指挥机构负责应急处置,市卫生健康委视情况给予业务指导。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国家统一指挥下,市指挥部落实属地处置责任,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业务指导。4.2.2 分级响应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原则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一级响应,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二级响应,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三级响应,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四级响应。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级别尚不明确或发展趋势不明时,可结合专家研判意见和防控工作需要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1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进展,应急响应级别可适时调整。县级层面启动或调整三、四级应急响应,由县指挥部办公室提出,报请县政府批准,由县指挥部或县政府指定部门对外发布,并实施对应的应急响应措施。需要启动二级及以上应急响应时,需报请市政府批准,由市指挥部或市指挥部办公室或市政府指定部门对外发布,并实施对应的应急响应措施。4.2.3 分区响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根据区域风险等级和防控工作实际情况,执行市指挥部划定的应急响应级别,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有效应对。4.3 响应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应同时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最后1例相关病例经过最长潜伏期后再无新
13、病例出现;多数病人治愈出院,危重病人病情基本稳定。4.4 信息发布县指挥部或县卫生健康委根据市、县政府统一要求和市卫生健康委的授权,及时、准确、全面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信息。4.5 处置5.1 总结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县指挥部办公室要组织有关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情况进行总结评估。5.2 抚恤与补助各级政府应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医疗卫生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补助。5.3 征用及劳务补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各级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置期间紧急调集、
14、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6应急准备6.1 专业防控体系建设6.1.1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县疾控中心建设。配齐人员编制,强化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建设,提升县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风险评估与预警、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实验室检测等能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技术支持。落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防控能力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发现、先期处置、具体落实防控救治措施提供技术支持。6.1.2 应急医疗救治体系(1)综合医疗救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范的感染性疾病
15、诊断室,强化传染性疾病警惕意识,早发现早报告可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病例。县级医疗机构。建设规范的感染性疾病门诊,提升感染性疾病专科诊断、检测和救治能力,落实应急医疗扩展准备。(2)传染病救治机构县域内一般传染病病例由县人民医院负责医疗救治,重大传染病病例转送至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进行集中医疗救治。(3)中毒控制机构县域内中毒控制工作依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共同负责突发中毒事件调查处置和病人救治工作。6.1.3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健全统一的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加强监督执法能力建设,规范执法监督行为,承担与职责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任务。6.1.4心理干预救援体系县精神卫生保健院要强化能力培训,制定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心理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监测、分析、评估,对不同目标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6.2 人力资源建设6.2.1 县政府按照“专业化、实战化、标准化”的原则,逐步健全县级卫生应急队伍体系。622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疾控中心分别建设1支以上负责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传染病防控或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的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