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目录前言4一、发展基础和机遇5(一)发展基础5(二)存在问题6(三)机遇与挑战6二、规划思路9(一)指导思想9(二)规划原则10(三)主要目标H三、产业布局12(一)发展定位12(二)产业空间布局(三)重点项目19四、重点发展任务19(一)扩量提质主导产业19(二)巩固提升优势产业(三)积极打造化工产业链五、发展路径25(一)强化创新驱动,(二)推进智能制造,(三)突出龙头带动,(四)提升园区承载,(五)提升品牌质量,(六)抓好绿色制造,(七)致力协同合作,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二)完善配套措施,(三)争取政策支持,(四)优化服务环境,增强产业发展新
2、动能25开启数字工业新时代26形成整体发展新格局27拓展集聚发展新空间28塑造精品制造新标志30构筑生态发展新导向31谱写开放发展新篇章33严格督查考核强化要素保障实施区域联动转变政府职能附表:县“十四五”期间工业重大项目情况表38“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开端,是开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开局时期、实施创新强国阶段的开局时期。“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科学编制县“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对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总体
3、部署和要求,在衔接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基础上,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编制了县“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主动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激活力”,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对县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县工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是指导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
4、期,规划期限2021-2025年。一、发展基础和机遇(一)发展基础1.工业质量不断向好。2020年,全县共有规上企业132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8.5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3.8%,居全市第4位;工业经济效益指数464.1%,增幅16.5%o“十三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0%,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缴税收达到1.12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7.8%,工业拉动经济增长1.38%o2 .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2%,增幅居全市第6位,技改投资增速61.5%,增幅居全市第5位。全县有45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0亿元,其中鸿丰纳米、月兔科技、福特科光电等
5、4个省级技改项目完成投资L2亿元。3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县引进月兔科技等一批企业落户,新建技术创新平台4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个,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小巨人领军企业5家。累计实现专利申请量1420件、授权量91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7件。4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实施工业项目240个,完成工业投资129.81亿元。其中,日昌升机制砂等项目开工建设;鸡公绢风能发电、鸿丰钙化物深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固泰有机硅、纳新硅业等企业组团入驻华侨经济开发区,项目部分投入生产。5 .企业主体迸发活力。培育规下企业,众邦电器、盛宏食品等13家规下企业成功入规
6、,占全市新上规企业总数的l6o壮大龙头企业,月兔科技稳步向百亿龙头企业目标迈进,销售额突破10亿元。扶持高成长企业,鸿丰纳米科技、长宁纺织等2家企业成功纳入2018年度省级高成长企业库,其中鸿丰纳米科技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二)存在问题与此同时,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不优,总体规模较小,主导优势产业占比一般,尚未形成核心带动作用。一是企业规模不大,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3家,月兔科技有限公司、长宁纺织有限公司和行洛坑鸨矿有限公司。二是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分工仍处于价值链低端,过度依靠要素投入,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
7、。三是科技创新偏弱。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平台不优、创新人才不精、创新工具使用率偏低。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园区消费、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滞后,相关第三产业没有与之配套。(三)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一是中央支持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和苏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专门制定出台政策支持发展,尤其是2021年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明确“研究支持建设革
8、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推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安排国家应急管理部对口支援,省委省政府安排省应急厅、省金融监管局、省冶金(控股)集团公司等8家单位对口帮扶,促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这些都赋予我们重大使命、带来重大机遇,为我们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二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带来的合作机遇。近年来,省委审时度势、科学谋划,作出了建设两大协同发展区的重大决策,并在共建产业基金、建设共享共用平台、打通互联互通通道等方面出台了专项政策。是闽赣合作的重要窗口,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闽赣两省合作向纵深推进,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条件更加成熟。这些都为发挥省际交界地独特优势、更好地融入“闽西南
9、协同发展”大战略,对接泉南城镇产业带带来契机,也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布局创造了机遇。三是数字化发展为工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机器设备智能化、科技研发成熟化、操作程序简单化,需通过“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传统制造方式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特别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并以此为基础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这也为工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挑战:一是国内外形势多变带来的挑战。当前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
10、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感染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复苏动力和贸易增速趋缓、新一轮产业革命导致创新要素竞争加剧。同时,两岸深度融合还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加之美国战略重心将进一步向亚太转移,挑起区域紧张局势,这些都对国内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对这样一个山区县发展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二是高质量发展基础不牢带来的挑战。受自身实力有限、市场需求不旺、融资难、融资贵等因素影响,企业还存在着内生动力不足、产业转型步伐不快、支撑项目不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不强,工业发展模式粗放,工业新增长点接续不足等诸多问题。如何引导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县“十四五”时期亟待破解的重
11、大课题。三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带来的挑战。我县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型、传统型、资源型结构为主,县内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型科研机构比较缺乏,产业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能力都处于比较低的发展层次,全县研发投入强度长期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科研院所数量有限,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更是凤毛麟角。人才支撑不力,人才总量偏少,层次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培养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二、规划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对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
12、创新”的总体要求和中央制造强国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抓中央支持和老区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扣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自动化、服务化、品牌化方向,坚持稳增长与转方式并举、扩总量与提质量并重、调结构与促创新并进,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特色工业园区发展壮大为突破,以重大项目推进为抓手,全面提质改造生产工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贯穿于产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全过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二)规划原则坚持创新为先。把创新驱动摆在工业高质量发
13、展的核心位置,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突破,促进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坚持集群为上。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扶强做大,推动企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间功能互补、合理分工、协作配套。统筹空间布局,提升一批重点园区、示范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坚持合作为重。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对接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强化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努力招引一批产业链上中下游配套企业。密切对内协作,优化
14、要素配置,形成分工明确、协作密切、相互关联、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促进工业转型与绿色发展融合并进。坚持融合为本。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加快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变,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三)主要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12%,工业增加值达到71.01亿元,年均增长8%。“十四五”期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o2.具体
15、目标-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提高到28.2%;智慧家电、矿产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打造智慧家电制造百亿产业集群。到203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在全市中上水平。到2035年,产业发展效益显著提高,产业整体质量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累计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90家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家。全县单位GDP能耗、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成市定目标任务,每年新增高成长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
16、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力争到2025年,每年滚动实施工业重点项目60个以上,带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12%以上。突出产业策划招商,每年滚动策划储备重大项目30个以上,招商对接重大项目20个以上。到2030年,形成产业项目滚动接续发展和良好态势,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产业后劲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产业项目质量显著提升,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有力支撑。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家以上,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0%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分别提高到10%以上;全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