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小国史——曹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周小国史——曹国.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东周小国史曹国原创2023-07-2820:01历史长河边的磨坊#文化历史解析#曹国,周代的一个重要的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附近,始封于西周初期,国土较小,地处中原,国力较弱,春秋末期被宋国所灭。曹国是一个小国,并不重要,所以历史记载较少,所以此文只算简略介绍曹国。曹国起源与爵位周武王灭商后,周武王以“天下未集”就将大量同姓诸侯封在殷商故地,如周武王分封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邺、懿、卫三国,这即是后来的“三监”。“武王己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余次皆就封,无为天子吏
2、者”。曹叔振铎与其他王室子弟几乎同时受封,除在朝廷为官的周公外,皆出外就国。而叔振铎亦被分封到“漕”地(河南滑县),同时期周公初封地原在今河南鲁山。“三监之乱”后,周公东征以后,平叛了“三监”,亦征服了“作乱”的东夷,于是将未参入叛乱的诸侯国重新分封。鲁国被迁到山东,同时曹国也从河南之“曹”迁到了山东定陶附近,直至灭亡始终未再迁。史记只载“封叔振铎于曹”,并未言其爵位,不过曹国地位与蔡(蔡叔度)、卫(卫康叔)等国是相同的,应该为侯爵,另外,史记中自曹叔振铎以下,太公脾至惠伯八个国君,皆称“伯”。这里的“伯”并不是指伯爵,而是指“方伯”,而“伯”意为“五侯之长,谓方伯”,又有周礼解释;“畿外之侯
3、,伯也。”由此可见,伯为诸侯之通称,并不一定表示爵位。进入春秋后,自穆公之子桓公至靖公,亦皆称公,然而在诸侯会盟时都称为“曹伯”。称谓比较“乱”,是因为众人对于周代的“爵位”是有很大争议的。比如周礼:“邦畿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邦畿指的是王畿,即周王直属的领地。王畿千里之外的五百里为侯服(侯爵),又五百里为甸服,这里的“甸服”也是爵位(等级)的一种,只不过被放弃不用的。而曹国左传说;“曹为伯甸”,就是“伯爵居甸服”,以“伯爵”的身份管理“侯爵”的领地。不过这种与国都距离远近的说法,应该不正确,因为鲁国与齐国距离国都更远,但它们的爵位肯定不比曹国低。周朝真正以等级
4、划分国家大小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大国、次国、小国、附庸等几等。以秦国举例,秦国最开始比“附庸”还低,到周孝王时,升级为“附庸”一一“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周宣王时为西垂大夫,周平王时帮助平王东迁,升级为诸侯国一一“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至于大国,次国,小国应该以军队为标准一一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曹国世系国若姓名在位起止年在位年数得注曹叔振评姬姓.叔振.名择周武王成王时期周武王之笫太伯牌的周康王时期境公的周昭王时期封公合的周穆王时期件取T官伯候的冏恭王时期孝伯云的周鬟王时期静公周孝王、熨王时期夷伯喜前贫I-前83530*伯前834-前8269贼伯苏前826
5、前79630患的(史记年前795-前760兄36或名“雉”弟兄”作“惠公”)W760刚维位即被其弟移石南石由1公式所弑.程公武前75%葡7573曾伯石南之第恒公终生前756-前70255一作“终涅”庄公夕姑前701-前67131又名“射站”值公狄前670-前629昭公班前661-前6539共公襄前652前61835文公寿前617-前59523世本名”Ir直公前珈-前57817左传名“心”成公负刍前577前55523宣公之第武公胜前554-前52827平公家前527-W5244悼公午前52A前5159声公野前514-前5105悼公之笫的公通前50M前5064平公之笫靖公X前505-前5024声公
6、之笫曹伯阳阳前501前48715珍泰历辟崭那:磔赚万曹国西周时期的历史西周时期,曹国新建,而西周王朝国力强盛,一大众诸侯国只得听随周王室的调遣。曹国首任国君曹叔振铎到曹太伯时,大约相当于周成王周康王时,正值“成康之治”,“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曹国此时国基初立,休养生息。曹墉公、封公、仲取时期,相当于周昭王、穆王之时。周昭王周穆王遇到“四夷不服”,频繁出兵征伐。曹国在此时已经发展了百余年,国内根基渐稳。但天子征伐必定会征集各诸侯国之兵,各诸侯国也必然会承担沉重的徭役。穆天子传所载,“孟冬辛亥,邢侯、曹侯来吊”,指周穆王时,穆王妃薨,曹侯吊之。曹宫伯、孝公、静公时,约相当于周恭王、懿王、
7、孝王、夷王时期。此时周王室败象渐生,对外征伐次数减少,且无胜迹可言。而且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矛盾渐趋尖锐,据竹书纪年,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侯于鼎”,周夷王因听信纪侯的谗言,而烹杀齐哀侯,使得各诸侯从此逐渐离心。曹夷伯、幽伯、戴伯、惠伯时期,约相当于西周晚期的厉王、共和、宣王和幽王之时。西周败亡,各诸侯国几乎不再受周王室控制。而史记载“(曹)幽伯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曹国发生弟弑兄事件,这与西周后期王室衰落以及诸侯公族势力的崛起有关。曹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曹惠伯晚期、曹伯石甫、穆公以及曹桓公时期,处于春秋初年。曹伯石甫刚即位就被其弟穆公所杀。春秋初期,郑国“小霸”初显,东方诸侯分为
8、二派相互争斗,以郑齐为一派,以卫、宋、陈、蔡为另一派。曹桓公在位55年,曹国政局相对稳定,又没参入二派斗争,所以麻烦较少。且曹桓公自知已老,遂让太子去朝见鲁国,“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左传,可从曹国的地理位置可知,曹国的外交方针相对务实。前698年,关B、鲁结好,并且会盟于曹国,曹庄公按所谓的盟会礼节,“致饰”,这里的“馆”是一种接待待遇极高的礼仪,礼记“饱有牛、羊、黍、粱、稷、禾等。曹国也参加此次会盟,说明曹国开始跟随大国。曹庄公后期以及曹僖公、昭公、共公前期,齐桓公称霸。此阶级,曹国跟随齐国,听从齐桓公调遣参与诸侯征伐。曹庄公后期,宋国发生“南宫之乱”,宋国公室不得不借用曹国军队平叛一一“
9、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后因宋国背叛齐国,齐国曹、陈之师伐宋。这是宋国与曹国失和的开始。曹僖公时,曹国周边的“己氏之戎”较为强大。出现“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的记载,说明己氏之戎可能操作曹国国政。曹昭公之时,曹军跟随齐桓公救邢,参与诸侯之师伐蔡、伐楚之战。曹共公时,齐桓霸业盛极而衰,曹国也逐渐失去齐国的庇护。前680年,宋因旧怨而伐曹。宋襄公时宋师攻曹,但因国内不稳而撤军。其后“泓之战”爆发,楚败宋,宋襄霸业流产。楚国始霸,曹国也首次依附于楚。林胡春秋后期的诸侯国义渠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曹国处于曹共公后期以及文公、宣公、成公、武公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围宋,晋
10、国出兵攻击从属于楚的曹、卫以救宋。晋军攻入曹都,执曹共公,并将曹国的“济西之田”瓜分给予宋国,让宋用所得的“济西之田”贿赂齐、鲁。曹国也被迫与楚国绝交,楚令尹子玉大怒,起兵攻晋。前632年,晋楚战于城濮,楚师败绩。楚军战败后,晋文公放回曹共公,让其回国,但“济西之田”还是给了鲁国。从此后,曹国依附晋国。曹宣公、曹成公时,卿大夫势力日强。曹宣公死后,“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公子负刍即是后来的曹成公,他杀了太子自立。“子臧将亡,国人皆将从之。成公乃惧,告罪,且请焉。乃反,而尽致其邑。”子臧即公子欣,公子欣安葬了曹宣公后,准备逃亡,结果“国人”都想跟着公子
11、欣,这里的“国人”是都城内中下级贵族和平民,人数众多。曹成公见公子欣得众多人支持,很恐惧,承认罪过,并请求公子欣留下。公子欣回来后,将“城邑”都让了出去,这就是“子臧让国”。曹武公、平公、悼公、声公、隐公、靖公、伯阳时期,处于春秋后期。其中曹靖公在位4年卒,曹伯阳立。曹伯阳任用公孙强为司城,公孙强执政后,为防备宋国的进攻,“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邛,结果没什么大的作用。曹伯阳十五年(公元前487年),宋景公伐曹,曹国灭亡。究曹国灭亡的原因,大概有二点,其一春秋后期曹国卿大夫势力已成气候,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其二“弭兵大会”后,晋楚国力衰退,曹国失去大国保护,国内动乱,再加上中等国家宋国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