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专业(群)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也是提高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水平重要手段。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为主线,对接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特种作业操作证,大力拓宽培养路径,推动地方、学校、专业群三级联动,强化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同,有效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育人平台,促进“岗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合力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专业群建设作为职业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实训教学条件、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等举措,打造专业群品牌效应,起到良好的专业
2、示范作用和服务地方经济作用。一、实施背景(一)地方产业用工需求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全市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41.91万,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地区,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著名水电之乡。河池市经济以冶金、化工、蚕茧和蔗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据调研,地方行业企业每年技术工人用工需求达10多万人次,行业企业常出现用工荒现象。因此,培养和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仅是产业支撑的需要,也是企业的发展需要,还是当地劳动就业需要,更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二)学校专业认证需求专业认证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3、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质量提升需要质量控制体系推动,而进行专业认证是提升职业教育面向产业行业的能力以及办学质量的手段。学校如果没有质量控制机制,容易带来办学质量的下降。现有的评估机制与评价体系对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的影响有限,引入企业及政府主导的人才评价、专业评价机制,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三)专业群建设发展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核心在于专业的发展。以专业优化促进产业发展,做强传统优势专业、做精战略急需专业、做实新兴专业,是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着力点。自治区教育厅提出中职品牌专业建设计划,力图进
4、一步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快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创新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学校专业群发展的迫切需要。二、主要目标建立“三级协同”合作机制,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学校配合的运行机制,建立品牌专业群平台,依托平台软硬件,“岗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建立“1+X+1”的证书技能评价体系,实现学校毕业生培养、企业岗位人才培养、地方劳动力培养的多目标实现。三、实施过程(一)合力共建“一平多能”的专业群平台在充分调研地区企业资质、资源、优势等基本信息后,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甄选优质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校企合作机制
5、,加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平台建设工作。建设一批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服务本地劳动力及就业市场需求的实训室。与河池市应急管理局共同建设低压电工特种作业考试标准化考场,配置标准化培训设备。并完善相关专业的实训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除了专业平台的硬件建设外,学校还与企业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以政、校、企合作方式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培养懂技术、能上岗的人才体系。最终实现同一平台,服务多项培养任务,即课上是学生动手实操的实训室、课余是承接企业员工培训的培训点、考试时是特种作业操作证考点的多功能应用。(二)构建“
6、岗证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对行业企业的对接,及时了解并掌握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了解职业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变化情况,紧跟行业新标准、新规范、新要求重构课程体系。确定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及支撑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分析核心课程所需要的支撑课程,构建平台共享、项目教学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将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和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标准等纳入实训教学中,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创新“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层次递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丰富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同时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激发“双师型”教师发展活力,保障课程体
7、系的顺利实施。(三)“内外互通”的三方评价认证体系构建由学校、企业、政府共同构建的“l+x+l”的评估机制与评价体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1”是学校评定的学历证书、“X”是企业评定的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后的“1”是应急管理局评定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书。以专业认证为抓手,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四、条件保障(一)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内涵建设的基本逻辑起点是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以及专业能否跟随产业发展而进行科学动态调整。健全专业跟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服务院校特色发展和整体战略规划实施。重心下移、对接地方,围绕以区域优
8、势、特色产业为内核的产业链,努力形成专业群,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需求的对接。(二)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着力推进专业群层面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将开放合作育人平台建在专业群上,以专业群为基础单元,面向产业和行业、面向企业和职业、面向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扎根底层。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重视市场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与行业企业共同研讨制订专业教学方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规范实践教学基本要求,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三)系统推进实训体系建设加大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比重,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要求
9、为原则,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互为补充、相对完备的实训体系,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工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距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教学课题与生产课题零距离。(四)重视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是提高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一项难度很高的系统工程。推动教学信息、资源与行业企业一线“零距离”或“短距离”对接的课程与课堂教学发展,在课程、教材、数字化等资源建设上形成校企协同建设机制,建立行业企业资源引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改造流程和评价体系,真正使优质资源进入课堂;要积极吸收和运用现代化的知识传播模式
10、,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与学习方式相协调的协同变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远程互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同时,针对专业育人平台带来的生源类型多元化情,面向在校生、退伍士兵、企业员工、本地劳动力等开发特性课程,分层实施课堂教学。五、主要成果与成效(一)建成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通过三年的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得到加强,相关专业实训室不断完善,专业实训平台搭建起来,丰富了各种类的培训及教学资源。建成河池最大、河池市应急管理局指定的低压电工特种作业培训点和考试点,场所配备情况如下:1 .配备有理论教学室1间,实操室3间,办公室1间,财务室、档案室、候考室各
11、1间,能同时容纳60人进行培训。2 .配备有安全防护服、防护鞋、安全帽、绝缘手套80套、灭火器等安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和应急救援设备10套,各培训教室粘贴有安全警示标志。3 .理论教室使用面积120户,可容纳60人同时进行考试,教室配备有全新课桌椅、讲台及高配置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有茶水区及口罩、免洗消毒液等防疫物品。4 .配备有3名专职考勤人员,并配备有人脸识别考勤系统。除进行特种作业考试培训外,还能够进行常规教学实训,实训室开出率达90%。(二)“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效果好以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打破原有课结构体系和边界,实现课程体系与人才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课程
12、体系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以及“1+X+1”证书的考核标准,达成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考试内容完美对接。融通教学是根据专业群确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该职业资格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取得需要哪些能力,根据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的“融合”。设置与“1+X+1”证书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将职业培训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解决了课程体系与岗位脱节的短板问题,从而更加适应性地满足了岗位需求,进阶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使得学生学习参与度大幅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三)人才培养质量有保障,有竞争力通过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1+X+1”证书评价体系,提供了专业群发展
13、过程中的有效质控依托与屏障工具,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巩固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单元,提升了专业群的建设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竞争能力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实现了专业群的品牌效应带动下的学校品牌效应。六、体会与思考职业教育备受国家重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己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并形成国家开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范式。在专业群建设层面,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未来得专业群发展,还要进一步健全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结构、畅通成长渠道、优化内外部环境等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充分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