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98006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上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TheReviewandReflectionontheStudyofChuStateBambooSlipEditionofConfuciusontheBookofPoetryinShanghaiMuseum作者:陈丹奇作者简介:陈丹奇,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北京100872原文出处:中州学刊(郑州)2021年第20215期第146-153页内容提要:学界对孔子诗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作者、简序编排、简文释读、文本阐释四大议题,文本阐释又包含对其诗学、诗经学史、思想史、历史文化价值的多维探索。回顾与反思其学术史可知,作者问题要立足先秦时代的著述观念与实践,注意区

2、分“作者”“述者”“抄者”的各自角色及其意义;简序编排要重视物质形态的作用,遵循形制第一、表达第二、意义第三的原则;文本阐释应建立在文本整理的坚实基础之上,文本整理又以简文释读为核心;诗学研究是诗论研究的根本与归宿,其他阐释研究则要注意文献的使用限度。TheresearchonConfuciusontheBookofPoetrymainlyfocusesontheauthor,orderofbambooslips,explanationofbambooslipsandtextinterpretation.Thetextinterpretationincludesamulti-dimension

3、alexplorationofitspoetics,researchhistoryofTheBookofSongs,historyofthought,historyandculturevalues.TheresearchhistoryofConfuciusontheBookofPoetryshowsthattheidentificationoftheauthorshouldbebasedonthewritingconceptsandpracticesofthepre-Qinera,distinguishingtherolesandsignificanceoftheauthor,thenarra

4、torandthescribe;Theresearchontheorderofbambooslipsshouldfocusonthefunctionofphysicalforms,followingtheorderofformfirst,expressionsecondandmeaningthird;Textinterpretationshouldbebasedonthetextcollationandfocusontheexplanationofbambooslips;PoeticsresearchisthefoundationandobjectiveofConfuciusontheBook

5、ofPoetry,andthedocumentshouldbeusedtoalimitedextentinotherinterpretationresearch.期刊名称:中国占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1年10期关键词:孔子诗论/作者/简序编排/简文释读/文本阐释/TheStUdyOfConfUCiUSOntheBookOfPOetryauthortheOrdCrOfbamboosiips/cxplanationOfbambooslips/tcxtinterPrCtation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先秦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15AZWoO4)。中图分类号:1206

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5-0146-081994年,上海博物馆分数次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回1200余枚战国楚简(后简称上博简),其中绝大部分为先秦佚籍,这是继郭店楚简之后先秦古籍的又一次重大发现。2001年,由马承源整理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一册公开出版,其中包括孔子诗论等三篇简文。孔子诗论首次呈现孔子系统授诗的言论,迅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马承源、李学勤、饶宗颐、庞朴、李零等一大St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不少带有颠覆性的观点。李学勤先生指出,孔子诗论对于中国整个学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从诗经早期传本、孔子整理诗经、孔门诗学发展、

7、毛诗与毛诗序、四家诗传授、历代诗学评价、近现代诗学反思七个方面详细说明。对近20年孔子诗论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不仅有助于孔子诗学思想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整个诗经学以及中国诗学传统的研究。以往关于孔子诗论研究的综述未能全面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且多限于整理研究的探讨,对阐释研究关注不足。本文拟在通盘回顾孔子诗论学术史的基础上,对其研究中的若干原则与方法进行学理上的反思。一、关于孔子诗论的作者学界对诗论作者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诗论中口的隶定释读,二是诗论作者的确定。以下分而论之:1 .授诗者口”的考释之争诗论正式发布前,马承源曾介绍该篇见于多简的口为孔子的重文,而授诗者就是孔子;

8、裘锡圭、李学勤怀疑口为卜子,即孔子弟子子夏;黄锡全又指出,11不排除是孔子曾孙子上的可能性。以上探讨虽涉及诗论的授诗者,实为对合文的隶定释读之争。先说孔子”说,学者们有三方面的论据:就字形而言,该合文的主体部分是当时孔字尚未规范化的写法,古字书所存古文字形可验证,其字形来源不单是书写上的讹变,还可能为有意的音化;从文例来看,在竹简形制、字体相同的子羔鲁邦大旱中也出现这一合文,而鲁邦大旱的,Dz在对话中自称丘“,可知匚I即孔子;在文辞语气上,诗论中评诗者主观的直率评语与子羔中施教者的训诫口吻,均可判断匚1,为孔子。再说卜子说,李学勤以为合文中的卜是取楚文字占上半所从的“卜”。最后说子上”说,黄锡

9、全提出匚是上字借用了子的笔画Q1)。否认合文为“孔子”的理由,主要是两周文字中未见孔子”的此类写法,但卜子子上”亦复如是。楚文字只有类似合文中“卜”的写法,但“卜子与战国的合文规范及运用合文意图不符(12),典籍中也无“卜子作子夏之例。楚简中没有子上说所谓的借笔实例,而此说亦与文献记载相明晤。要之,孔子”说既有古文孔”的字形依据,也符合文字讹变、音化的内在规律,加之同一批简文中的文例实证与语气判断,11为孔子几成定论。2 .诗论作者辨析先秦时代的著述观念与后世殊异,诗论的授诗者与诗论的作者不能等同,即便认同合文口为孔子,诗论的作者问题仍无法解决。迄今为止,学界对诗论作者的说法有五类九种:第一类

10、为“孔子”说。学者们从授诗者、评诗方式、思想倾向等层面加以考论,强调诗论作为后学记录、整理先师语录”的文本,理应将其著作权归于孔子(13)。第二类为“孔子弟子”说,细分为子夏子羔子游三种。子夏说最初建立在误读合文的基础上,在承认授诗者为孔子后,学者们又从文本结构(14)、句式修辞(15)、思想背景(16)等层面论证其合理性。子羔说主要由简文的物质形态引发Q7),诗论在形制上承接子羔而来,而简文先子羔问孔子“三王之作后孔子论诗的形式,又与孔子家语庙制的相关问对有异曲同工之妙(18)。“子游”说立足诗论的思想内容,即将论语礼记和郭店简性自命出五行所见的子游学派思想,与诗论中的论诗特点和内容、论诗术

11、语、解诗用语等相印证(19)。第三类为“孔子再传弟子”说,可分为泛论再传弟子与划定学派归属”两种。前者以称谓来判断作者是孔门再传弟子(20);后者则由“子夏”说推演为“子夏门人说(21)。第四类为孔子曾孙说,即黄锡全以合文作子上而立说(22)。第五类为“不知名说,一种是接受春秋官学而以诗为史”的学者(23),这出于对诗论与传世文献中孔子解诗言论的比较;另一种是思孟学派中以心志性情”解诗的不知名学者(24),其源于对战国著述实际的反思。综上,既然合文即孔子”已为学界共识,那么孔子曾孙说可排除。以诗为史的不知名”说与简文事实不符(25)。思孟学派不知名”说与子游说均以心性论为基础,而子游又是思孟学

12、派酝酿期的重要人物(26),此说实可归入“孔子再传弟子说。相较而言,孔子孔子弟子”孔子再传弟子”三类说法均有文字释读、文献考证、文本分析等较为完整的证据链。三者的根本分歧是诗论文本中孔子言论的地位。将诗论视为弟子后学征引孔子言论的学者们秉持两点论据,一是部分简文非孔子言论,二是诗论与礼记中庸征引孔子言论的体式相类(27)。但经徐正英考辨,诗论非孔子言论的比重很小(仅占1/14强)(28)。此外,孔丛子所载的“孔子论诗”孔子论书(29)与诗论均是对“五经的评论,却呈现出问对而非懈经的形态,中庸在体式上的参照意义有其局限性。诗论总体呈现出孔子与弟子围绕诗而加以问对的形态,孔子言论贯穿文本始终且居于

13、主导地位。换言之,诗论是弟子后学对孔子诗说的追忆与传授。参考余嘉锡古书通例及西方学者对先秦时代作者问题的意见(30),我们可从诗论文本的生成过程入手,对其作者的不同面向加以理论化描述:首先是孔子讲授其对诗的原创性思考;然后是弟子后学在传习中不断地阐释与改写;最后是南楚学者对源自鲁地的文本加以转写与传抄。因此,诗论的“作者”是孔子,述者”是孔门弟子后学,“抄者”则是楚地学者或文化程度不高的睇抄手”,以上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诗论作者的概念。二、孔子诗论的简序编排“简的第一道编线之上和第三道编线之下都留白(31)的“留白简,与其他写满文字的“满写简形制差异很大。对留白简”的认识和处理关涉诗论整体的简序编

14、排。1 .留白简的成因与原貌学者们或以为“留白简原有文字,如皱缩说,即简首、简尾因化学作用而导致字迹脱灭(32);又如舌哨说,即留白”是先写后削(33),并推断“留白简”原分三栏书写,后因故将上下两栏刮去(34)。或以为“留白简留白部分原无文字,其一是为装饰保护中端文字而人为修削竹简(35);其二是所据底本为残本,抄本因袭而留白(36);其三是抄手先抄竹简中段而来不及未电上下两头(37);其四是强调一段文字而故意如此书写(38)。以上说法有三种与实际不符。对皱缩说的质疑是不会整齐脱去上下两端且不留墨迹(39)与竹简受自然力影响而失去字迹的实例不符(40);所据底本为残本”说的主要缺陷在于抄写遇

15、到残缺可“留白而不需要刮削;来不及补抄”说则建立在诸多假设之上。刮!削说证据不足,彭浩指出竹简先写后刮的实例主要用于有意改正误字或删除某些文字(41),诗论简规整的刮削不应在书写文字后。而彭氏所倡原分三栏后刮削上下两栏的说法,又与先秦古书分栏抄写的现象不符,如郭店简语丛三简64至简72分两栏书写,但上、下栏的容字数基本相同,若诗论留白简分三栏,则中间一栏的容字数约分别为上、下栏的5倍。且语丛三主要为体式短小的格言警句,诗论的问对体式似无分栏必要。相形之下,留白简原无文字的第一、四说可互为补充。首先,留白简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字布局(42),其简端呈现的圆弧形是为审美需要而特意修治的(43);其次,竹简的修治流程中有更细致的平整、打磨和简端修治的步骤(44),“留白简即经历此步骤而用以特殊书写的竹简(45);最后,留白简所抄内容具有特殊性(46)。总之,留白简因竹简修治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