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贾宜传》与苏轼《贾谊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96022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贾宜传》与苏轼《贾谊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史记-贾宜传》与苏轼《贾谊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史记-贾宜传》与苏轼《贾谊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史记-贾宜传》与苏轼《贾谊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史记-贾宜传》与苏轼《贾谊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贾宜传》与苏轼《贾谊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史记贾宜传与苏轼贾谊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gO诸生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施至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渚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零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

2、,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后岁余,贾生征见。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材料二: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g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W罪,或者其自取也。夫绛侯

3、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注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纾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节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注“痛哭”:贾谊治安策中谈及当时形势

4、,有“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这样的话。10 .材料一画破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每诏令A议下B诸老先生不能C言D贾生尽为之E对F人G人各如其意H所欲出。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指订立,与过秦论中的“赢粮而景从”的“景”用法不同。B.害,指嫉妒,与屈原列传中的“争宠而心害其能”的“害”词义相同。C.自用,指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成语“师心自用”的“自用”意思是一样的。D.之,指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与墨子兼爱中的“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

5、乱也”的“之”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正因为适时改变了秦朝的法令而政通人和,其变法革新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B.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之后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C.苏轼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对比情同骨肉的开国功臣和初出茅庐的洛阳少年,为汉文帝的决定做出强有力的支持,说明汉文帝不用贾谊的客观原因。D.苏轼和司马迁都对贾谊的遭际含有惋惜之情,但两人的表达方式不同,司马迁寓情感于叙事之中,而苏轼则在议论中表达情感态

6、度。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4分)译文:(2)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4分)译文:14 .苏轼在贾谊论中认为贾谊有才不得施展有其个人原因,那么,身处新时代的你该如何“自用其才”?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述看法。(3分)【答案解析】10. (3分)BDF【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11. (3分)C【C项文中“自用”的意思与成语不一样。“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老师,指只相信自己。自用,自以为是。】12. (3分)A【A项,并非因为改

7、变了秦朝的法令而政通人和,强加因果;对于秦朝法令不是“适时”改变,从原文的“悉更秦之法”可以看出是“全盘”改变;“其变法革新触及权贵利益”错,从“固当”二字可以看出贾谊只是提出建议,并没有事实上进行变法革新,混淆时态13. (8分)(1)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全,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评分标准:共4分,关键词1个1分。短,说别人坏话;擅权,独揽大权;纷乱,使复杂混乱。大意1分。)(2)谋略一次不被采用,又怎知最终都不会被采用呢?(评分标准:共4分,关键词1个1分。见,被;安,怎么,哪里;用,被采用。大意1分。)14. (3分)要自爱其身,积极乐观(文本依据:“

8、纾郁愤闷,趣然有远举之志”“自伤哭泣,至于天绝”“自残至此”);要有所忍耐,等待时机/要善于处穷(文本依据:“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不善处穷”“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要开阔胸襟,增长见识(文本依据:“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汉文帝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自己的才能

9、比不上他。汉文帝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他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些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这以后,汉文帝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

10、长沙王太傅。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征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去世了。材料二:一个人有才能并不难

11、,怎样使自己的才能得到运用才真正困难。可惜啊!贾谊有辅佐帝王的大才,却不能使才干得到发挥。君子有远大的志向想要实现,那就一定要有所等待;宏伟的事业要想成就,那就一定要有所忍耐。古代的贤人,都具备成就功业的才能,最终却不能发挥它的万分之一,这未必都是当时君主的过错,有的实在是自己造成的。绛侯周勃亲自捧着皇帝的玉玺交给汉文帝,灌婴统兵几十万来决定刘、吕两大政治势力的胜负,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老部将,那种君臣之间生死与共、相互投合的亲密情分,岂止是父子兄弟的骨肉之亲才有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城里的一个年轻后生,却想让皇帝在一朝一夕的短时间里,完全抛弃元老勋臣和既定国策,另搞新的一套,也就太难了。作为贾

12、谊,如果上面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下面能够得到周勃、灌婴这班元老大臣的支持,从容不迫地跟他们搞好关系,逐渐渗透同他们结成深交,使得皇帝不猜疑他,大臣不忌恨他,然后才能使整个国家按照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不超过十年,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哪有在刚见面站着交谈的顷刻之间,就突然对皇帝谈论值得痛哭流涕的天下形势呢?我看他经过湘水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着忧郁愁闷,心情激荡不安,有高飞远举的退隐之意,后来终于因为自伤怀才不遇、忧愁哭泣而过早去世。这正是不善于在困窘不得志的逆境中生存的表现啊。自己的谋略一次不被采用,又何以见得最终都不会被采用呢?不懂得默默地等待时势的变化,却自我摧残到这种地步。唉!贾谊是志向远大而器量狭小,才能有余而识见不足啊。(古文观止钟基、李先银、王身钢译注,中华书局,2011年5月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