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背景”的困境:北岛移居海外后的诗歌创作-ThePredicamentofChangingtheBackgroundBeidao'sPoetryWritingafterHisImmig.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背景”的困境:北岛移居海外后的诗歌创作-ThePredicamentofChangingtheBackgroundBeidao'sPoetryWritingafterHisImmig.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修改背景”的困境:北岛移居海外后的诗歌创作ThePredicamentofChangingtheBackground:Beidao,sPoetryWritingafterHisImmigrationOverseas作者:梁艳作者简介:梁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原文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沪)2014年第20144期第138T43页内容提要:以北岛移居海外后创作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可以看到,“背景”成为其内心的一大纠结,他当年的创作因当年的黑色背景而格外夺目,而今天的艺术却因脱离了母语的背景而兀自神伤,“修改背景”于是不但意味一种冲动,也成为一种想象,并成为北岛
2、海外诗歌创作的一个最重要的意象。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4年11期关键词:北岛/当代诗歌/今天/回答/背景/回家/意象/现代性标题注释:本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YJEZHOoI)阶段性成果。北岛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并不算多,而且就是对这不多的作品,不少学者也表达了一种失望,认为他内心中有了某些妥协,不再具有批判和思考的力量。的确,当我们提起北岛,总会记起铿锵有力的回答: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即使今天重新阅读北岛在海外的创作,也依然不由自主地总是想象着那个过去的北岛,在他现在创作的诗歌中寻找那种逝去的
3、力量,结果自然难免失望。陈思和先生曾经将当今文学上出现的问题,称为文学的中年危机”。新文学的开端,思想是新鲜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作家大多也是年轻的。从“五四直到“新时期文学,可谓是文学的青年时代,这一时代是由一批年轻的大师如鲁迅那样来赋予它的价值的。但是当文学走到新世纪文学阶段,唱主角的是如余华、莫言等,虽然,他们得到各种殊荣,甚至诺贝尔奖,但是他们没有鲁迅刃瞬幸运,在文学做到今日,各种文艺形式冲击他们的纯文学之路,这条文学之路已经步入中年阶段,即使优秀作品不断出现,也开始有了恐慌。那么,北岛是否也是缘于一种文学的中年危机?我们如何理解今天的北岛?如何理解对于北岛我们的失望”?一重返故乡:旅居
4、融卜作家的情感基调思乡可以说是移居海外北岛长时期的创作主题,犹如绝大多数寻常的旅居海外的作家。北岛移居到海外,开始的日子,他不能忘却自己远离的祖国和他坚持的文学,于是有了今天的复刊,虽然海外版的今天与当年的民间刊物今天风格完全不一样,但是仍可以看出,北岛依旧拥有那颗躁动的心,仍要对世界回答自己面临的问题。随着去国日久,思乡情越来越浓。尽管先后在1994年、1990年代末、2001年、2011年回国,但对于故乡的思念却那么地不可遏制,尤其是在异国他乡的语言环境中,母语的诗歌创作仿佛被蒙面的少女,你无法期望在那刹那的对视间就获得心灵的颤动。于是,他最终选择了离北京不远不近的香港生活下来,虽然依然是
5、不满意的,而这是他能接受的最佳距离。香港,商业味道的浓厚,文化的匮乏,使得北岛始终是抱怨的。可是,他可以经常接触到来自大陆的学者、诗人,一起回忆七八十年代;虽然没有办法再回到那个年代,他依然满足每个短暂聚会。自然,他的诗作也不能不表现出强烈的思乡情绪,展现他内心的苦闷:必须修改背景/你才能够重返故乡/时间撼动了某些字/起飞,又落下/没透露任何消息/一连串的失败是捷径/穿过大雪中寂静的看台/逼向老年的大钟/而一个家庭宴会的高潮/和酒精的含量有关/离你最近的女人/总是带着历史的愁容/注视着积雪、空行/田鼠们所坚信的黑暗(背景)这是1994年回去后,他明白了北京的现在与他的过去心目中的北京不一样了,
6、为了使自己能够认识它,他要做的就是“修改背景,这样才可以回到那个世界。整个诗歌是悲观的,与回答那种声音相比完全变了,没有了气势,剩下的是失败,是黑暗,他的前途未卜,所以家人虽然是在欢庆他的到来,但他却仅仅是用酒精麻痹着自己,当清醒之后仍然是忧愁。可见,回到国内没有解思乡愁,相反使他情绪更加低落。继续设法回家,可回家”的现实却与“妄想相连:回家,当妄想/收回它的一缕青烟/我的道路平行于/老鼠的隐私/往事令我不安/它是闪电的音叉/伏击那遗忘之手的/隐秘乐器师此刻的压力/来自更深的蓝色/拐过街角我查看/天书和海的印刷术/我看见我回家/穿过那些夜的玩具/在光的终点/酒杯与呼喊重合(回家)20世纪90年
7、代末,托熊秉明的帮助,北岛得以通过特殊途径,悄然回国探望病重的父亲。我父亲前年春天重病住院。熊先生很着急,专门给杨振宁先生打电话,希望能由他出面帮我回国探望。他和杨先生是世交,父辈都是清华数学系的教授;他俩不仅同龄,还是同班同学,深厚情谊一直延续至今。我那时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书,有幸跟杨先生结识,很投缘。在熊先生的重托下,杨先生留卜重视。我终于得以成行,回北京见到垂危的老父亲。熊先生一直关注我回国的事,并常问起我父亲的状况。此生此情,怎是一个谢字了得?这段记事,使得我们知晓了北岛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回国,尔后也就有了回家诗歌的创作。北岛的这首诗更抽象,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读出他诗歌中的忧愁
8、,与背景相类似的忧愁。回家这里有不安,有乡愁,有青春理想远去、物非人非的沧桑。它有更多的抽象意象,比如隐秘的乐器,音叉犹如闪电,触及到了遗忘之手,遗忘被电击。到了黑色地图,这一愁绪进一步发展:寒鸦终于拼凑成/夜:黑色地图/我回来了一归程/总是比迷途长/长于上冬天的心/泉水和蜜制药丸/成了夜的话语/当记忆狂吠/彩虹在黑市出没/父亲生命之火如豆/我是他的回声/为赴约转过街角/旧日情人隐身风中/和信一起旋转北京,让我/跟你所有的灯光干杯/让我的白发领路/穿过黑色地图/如风暴领你起飞/我排队排到那小窗/关上:哦,明月/我回来了重逢/总比告别少/只少一次(黑色地图)北岛意识到自己一生的命运正是从书中记录
9、的事件中开始,甚至直到最后也是将永无归程,哪怕在本来的意义上他确曾归来过。”若是重逢比告别少一次,那么意味着最后的聚会以分离告别作为结束,多么悲凉的结局,伤感的结局。同样“归程长于迷路,尤其是当这一归程是没有方向的,“归程”在未知中,唯一的终点就只能是走进黑夜。整个诗歌依然是悲凉的。移居到海外的北岛,内心渴望回归,但以为自己愿望难以实现时,渴望就变成了苦闷,最终成为没有希望的“黑色地图。三首诗歌都是悲凉的,凄冷的;使北岛看不到希望,越发得感到孤独。在重逢后没有喜悦,多的是悲凉与失望,不仅仅是对现代的北京的失望,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前途的未知的一种恐慌。当然,同样是乡愁,诗人的乡愁无疑是最深刻的。正
10、如有研究者谈到,无论父亲、故国文明还是母语的存在,在这里仍是以回声的方式存在的。回声之神埃科(Echo)毕竟只能反射他者的声音,而没有自己作为主体的发声。只借助于回声而存在的诗人,主体性注定要成疑问的,黑色地图反映出的依然是镜像的诗学。生命之根的他者化,或者说与母体和根源的脱离,使这一主体的依旧处于在路上的过程中。流浪的主题在这里依然存在。但是流浪的主题,成为一种常态之后,北岛开始接受这个主题,变成写作的主要的背景。不过,北岛诗歌中的“背景”的意义却并不限于此。二修改背景:个人的心灵纠结和普遍的现代困境北岛思乡,但是北岛却并不仅仅是在思乡。在海外,他思乡;回到北京,他却“走不进北京:必须修改背
11、景/你才能够重返故乡,以至于回家,当妄想”。在这里,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北岛对于“修改背景才能够重返故乡”的感慨。为什么”必须修改背景/你才能够重返故乡?是主体自我的背景还是对象城市的背景?是社会身份的背景还是心灵记忆的背景?是旧日诗歌的“背景”还是今日创作的“背景?一我以为,正是在这里,诗人出现了巨大的纠结。面对日益变化的城市,北岛在城门开中强烈地表示: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一用我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这段话的直接意思是面对今日的北京,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等等,他感到陌生,不愿意接受。不过,若只是这样的思考,却也不能完全解读北岛对北京的情感,解读北岛对北京情感的复杂性。有
12、意思的是,他似乎更在表示:在异国他乡想象北京,但那个北京不但是特定时代的北京,更是他在异地对北京的重塑,他心目中的北京比那个时代的实际北京还要好,所以当他重新回到北京,心理上的差异如此之大,现代的北京与想象的那个时代的北京相比很难让北岛认可。于是有了城门开: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口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进而言之,这也许不妨看做更是诗人对于自我,对于自我与社会背景的关系的一种重新解读。北岛最重要的诗歌当然是回答,回答(11)告诉我们: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
13、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干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一不一相一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在回答中,看得出北岛的勇气与力量,我不相信.而诗歌之所以有力量,正在于与当时社会背景极
14、其深刻的联系: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触电),烈火般的诗歌直指现实,现实的黑色底板又成就了诗歌的绚丽,国家不幸诗家幸”。但是,等到背景,等到回家,时代背景不再是非黑即白,而是复杂多元,如果说回答的年代,如早期创造的自昨天起:我无法深入那首乐曲/只能俯下身,盘旋在黑色的唱片上/盘旋在苍茫时刻/在被闪电固定的背景中/昨天在每一朵花中散发幽香/昨天打开一把把折椅/让每个人就座/那些病人等得太久了/他们眼中那冬日的海岸/漫长而又漫长(12),是一种“被闪电固定的背景,而刃瞭的背景又是那个年代一切清醒者的共识;那么,如今的背景如此复杂,以至于使北岛不但不理解甚至有些
15、排斥不接纳,但同时,又不能不激活对过去年代背景的一种反思。所以我们可以感知到今天的北岛与过去的北岛,北岛面对今天北京与过去的北京内心当中产生的一种张力、纠结。其实,这种在诗歌创作与现实背景,诗歌与现实之间,诗人想象的现实与确实的现实之间的徘徊,这种当下时代与过去生活之间的纠缠正是不断敦促着北岛要反思过去与现在的力量。在这里,“修改背景”更深刻的意蕴也许在于:一方面,貌似是北岛想回到过去,但在现实面前,他被现实所包围,拥抱,也不能回到过去;另一方面,修改背景,想回到过去,其实是想回到自己理想中的“我的过去而非历史真实的过去,而我的过去不但意味着一种理想,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自我的封闭性。吴晓东也认为北岛有“表现出挣脱这种封闭性的意愿,所谓穿越镜子,就是力图打破自我编织的想象界的镜像阶段,而重回现实界的努力。虽然最终的结局是:我穿越镜子的努力/没有成功(无题)(B)0我们离不开过去,但是只有修改背景才能够回到过去,而所有对于背景的修改尽管是美好的,无疑又是徒劳的一这已经不仅仅是诗人个人心灵的纠结,更意味着当代人一种难以佻脱的现代性的困境。对着镜子说中文:日常生活神圣性的体认在“修改背景”的同时,他开始渐渐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