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与新时代之“大道”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为公”与新时代之“大道”全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天下为公”与新时代之“大道”全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到的“天下为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是新时代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天下为公”中的“天下关怀”和民本思想“天下为公”语出礼记礼运,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社会理想、价值目标和政治智慧。春秋时期孔子参加鲁国的年终祭祀,祭祀结束后,孔子见祭礼不完备,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时,不禁喟然长叹。他的弟子子游在旁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的明君,我孔丘都没有能够赶上,但我是多么向往啊!然后又说了一段话:“大
2、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J孔子恰好是在“大道既隐”的现实情况下,想象和描述关于“大道之行”的理想社会,他心目中“大同”社会最重要的标志和核心内涵就是“天下为公二自古至今,对这四个字已有多种解释,而最广为接受的,是汉代郑玄所作的注解:“公犹共也J意即“天下”是天下人所公有或共有的“天下”。“天下为公”首先反映了中国古代圣贤心中的“天下关怀”。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千
3、年传承,绵延不绝。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更加激荡起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整体联结的情怀。“天下为公”最重要的是顾及全体人民的利益,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尽管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但民本思想始终是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基础观念。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提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J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等人,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更将民本思想发展到传统社会所能容纳的极限。民为邦本,民心是衡量政治良善与否的标准,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天下为公”,方能万众一心,维系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促
4、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天下为公”的拓展与延伸到了近代,仁人志士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时,上取三代,远采泰西,“天下为公”的内涵不仅有了现代性的飞跃,而且“天下”的外延也获得了极大的延伸,扩展到整个世界。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将“天下为公”这一传统政治理想与西方近代民主主义结合起来,从对内、对外两个层面加以新的发展。对内方面,孙中山将其发展为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即“天下”为所有人共有共享,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对外方面,发展为世界大同的国际政治理念,强调“王道”,反对“霸道”,主张全人类互助共荣。2016年11月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学习孙中山
5、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L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天下为公”的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将传统文化基因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发展了“天下为公”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宽广的视野、引领的姿态,赋予“天下为公”更为深刻的现代意义。传统的“天下为公”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和探索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天下为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大同”观念具有融通性。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的运
6、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等论述,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传统“大同”理想的真正“大道”。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使得“天下为公”真正具备了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J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造,都反映了传统“天下为公”观念在新时代的最新发展。与此相应,新时代对共产党人又提出了道德和精神境界的更高要求,党的干部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私心杂念;共产党人应当做到大公无私、“我将无我”
7、;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永葆共产党人初心本色,成为超越自我、堪当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先锋战士。“天下为公”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得民心、顺民意、厚民生、行民主,是党执政的根本价值理念和制度选择。从“为人民服务”,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深刻认识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论的提出,又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集中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刻阐明了中
8、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又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充分体现了党在民主问题认识上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天下为公”与世界视野、大国担当。在2015年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J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着眼于“天下关怀”和人类共同命运,理解不同文明对人类共同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是“天下为公”理念在新时代对现代世界的重大贡献。出于新时代的世界视野和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经济全球化,维护有利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国际秩序,这正是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全球治理提供富有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