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全面开启计量事业发展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一、编制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计量科研成果大量涌现,建成185项国家计量基准和6.2万余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供给数量持续增长,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更加
2、完善,获得国际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达1779项,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成为全球有能力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的8个国家之一。计量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全社会计量意识日益增强。计量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2018年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全面采用物理常数定义,国际测量技术规则与格局将予重构,由此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与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领域量值传递溯源能力还存在空白,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有待突破,计量监管思路和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计量社会共治亟需加强。实施计量优先发展战略,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强化计量应用支撑,提升国家整体计量
3、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重大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强计量顶层制度设计,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引领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突破、改革引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加大基础、
4、前沿和应用领域计量薄弱环节计量技术研究,推动计量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新型计量监管模式和思路,推动计量制度改革,提升计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坚持需求牵引、供给提升。面向经济主战场和重大民生需求,围绕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加强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强化计量服务支撑,提升计量自主可控能力和水平,培育计量新业态、发展计量新模式,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计量发展新机制。坚持政府统筹、市场驱动。突出计量战略资源地位,加强政府对计量事业发展的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培育计量校准、测试等高技术服务业,规范各类市场计量行为,
5、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协同融合、开放共享。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积极性,着力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计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发展新格局。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开放合作,推进计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力、影响力进入世界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计量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加强量子计量、量值传递扁平化和计量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建立国际一流的新一代国家计量基准,攻克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制一批具有原创性成果的计量标准装置、
6、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建设一批国家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测量实验室,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计量科研团队和计量专家队伍,确保国家校准测量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计量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更加突出,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基本覆盖重要产业发展领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研制一批专用计量测试设备,形成一批专用计量测试方法和标准规范,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体系日趋完善。计量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推动计量法和配套法规规章的制修订,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探索建立新
7、型计量监管模式和制度,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社会各方计量溯源性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开放共享的计量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展望到2035年,国家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关键领域计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前列。建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专栏1计量发展主要指标领域指标2020年2025年属性科学技术获得国际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国际前列国际前列预期性新增国际计量比对主导率(%)8.412预期性国家计量基准实现国际等效比例()8085预期性新建计量基准核心装置自主可控率(%
8、)2035预期性支撑保障现代先进测量实验室(个)10预期性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个)10预期性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个)3550预期性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数量(项/年)400600预期性法制监督标准物质数量(万项)1.22预期性引导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万家)1020预期性强检项目省级及以下建标覆盖率(%)8590预期性三、加强计量基础研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四)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实施“量子度量衡”计划,重点研究基于量子效应和物理常数的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标准装置小型化技术,突破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标准技术,形成核心器件研制能力。研究人工智能
9、、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程序与有效性评价、计量作用机理和效能评价等理论研究。专栏2计量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计量理论研究。重点开展计量战略发展研究,量和单位、测量不确定度理论模型与应用、测量程序与有效性评价、可计量性设计、计量整体解决方案理论研究,计量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理和效能评价研究。量子基准和传感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量子精密测量和传感器件制备集成技术、量子传感测量技术研究;研制量子基标准核心芯片、器件;加强时间、质量、温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电流等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复现技术研究。精密测量技术。重点开展高端数字测量
10、技术、微纳米测量技术、图像识别测量技术、复杂几何量测量技术、高精准基因检测技术等研究和应用。(五)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国际单位制建设,推行国际公认的数字校准证书。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计量数据融合、共享与应用,建设国家计量数据中心,加强计量数据统计、分析和利用,强化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在生命健康、装备制造、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等领域培育一批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建设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规范计量数据使用,推动计量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六)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计量需求,研究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方法,解决综合
11、参量的准确测量难题。建立扁平化场景高适应性的量值溯源体系。研究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计量等关键技术。加强国家标准物质在制备、定值、保存、溯源评价及量值传递应用新模式等方面的全寿命周期、系统性研究与评价。加快推进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及标准物质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专栏3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创新远程和在线计量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精准远程时间频率溯源技术,智能仪表远程校准平台,环境辐射监测仪表远程检测技术,采样类流量仪表远程检测方法,高压大电流设备远程校准技术,高温测量传感器在线校准技术,诊疗设备实时校准技术,气态污染物、水质、泥沙等在线测量技术,环境噪声在线监测计
12、量技术,生物制药在线监测计量技术,大型天线原位校准技术,功能涂层红外发射率原位测量技术。复杂环境和极值量计量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复杂电磁空间无线电参数溯源关键技术,复杂环境中声学振动计量技术,复杂极端服役工况下新材料摩擦润滑计量技术,核设施现场中子和高能射线计量技术,皮牛级微小力值和百万分之一量级(PPM级)固体密度计量技术,微纳计量技术,高真空、高低温测量校准技术,超低本底放射性核素计量技术,超大功率激光计量技术,体液环境微量基因突变测量技术。(七)加强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加快开展量热技术、数字化模拟测量技术、工况环境监测技术等基础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加强智能化计量校准技术研究,开展计量软件功
13、能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高精度、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技术研究,攻克高端计量测试仪器设备核心关键部件和技术。建立有利于计量新技术、新方法向产业转移的服务平台。(八)构建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强化国家级科研机构导向作用,发挥综合性、行业性科研院所引领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先进计量基础设施,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先进计量测试实验室。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计量优势资源力量,建立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计量、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等融合联动的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四、强化计量应用,服务重点领域发展(九)支撑先进制
14、造与质量提升。实施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准、标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搭建计量公共服务平台,聚焦制造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充分发挥计量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研究建立国家工业计量基础数据库,加强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专栏4工业强
15、基计量支撑计划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领域。开展轴承、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紧固件、链传动系统、控制器驱动器、多功能模具等基础零部件特性量及结构成分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强智能传感器、光电子器件、光通信器件、电路元器件等关键元器件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装置研制,开展失效数据分析和应用。基础材料领域。重点开展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轻合金集成电路用高纯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微纳电子和光电子材料、节能低碳材料等基础材料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性能评价。基础工艺领域。加强高效及复合加工、高速高精切削磨削、先进近净成形制造、清洁高效真空热处理、增材制造、精密及超精密加工、轻量化材料成形制造、核心电子元器件制造等关键工艺过程计量控制,开展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和应用。(十)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加强高精度计量基准、标准器具的研制和应用,提升计量基准、标准关键核心设备自主可控率。加强色谱仪、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精度原子重力仪等高端通用仪器设备研制,加快面向智能制造、环境监测、国防等领域专用计量仪器仪表的研制和推广使用。加快量子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高速光电传感器等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