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泛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黄泛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讨石秋菊,郭晓春(1.东营市小清河管理服务中心,山东东营257300;2.广饶县水利工程公司,山东广饶257300)广饶县境南北长46.2km,东西宽60.1km,总面积1166km2,是国家和省确定的优质粮棉菜基地与畜禽养殖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冬枣等。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全县骨干水利工程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保安体系、灌排保证体系、蓄水工程体系、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和水生态保护体系。同时,小型灌排渠道、小型灌溉泵站、小型提排涵闸、小型水源工程、小型低压管道等“小农水”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瓶颈”。加大水利投入、加快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
2、刻不容缓。1建设现状及基础条件1. 1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广饶县以加快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为契机,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先行,走集中连片建设的路子,针对“小农水”工程面广量大的特点,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既考虑渠路布置,又兼顾耕种习惯,编制了广饶县20222022年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山东省水利厅、财政厅批复三年共实施0.35万hm2黄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和0.18万hm2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同时,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整合各类支农涉水资金2.36亿元,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加快农田水利
3、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全县有效灌溉面积5.27万hm2,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面积为3.4hm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7h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48o1.2 高标准农田建设依靠科技提质增效以实施良种工程、沃土工程、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机推广工程、农业服务体系工程为重点,加强农户与企业对接,加强与科研单位的联系,广泛开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活动,普及科学种植技术,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覆盖乡村一体化农技体系,使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特别是在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示范县项目建设中,广饶县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探索采用了5项国内外农田水利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使
4、农田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另外,还配合中国水科院在井灌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布置模式研究、渠灌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布置模式研究和灌区高标准农田畦田规格研究等3项科研项目。1.3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广饶县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稳定粮棉,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拓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培育和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和景观林业,优化林业结构;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使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得到不断优化和改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断优化,由2022年的5.7:70.7:23.6调整到2022年的7.6:59.8:32.6。积极实施“农业立县
5、”战略,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粮食、蔬菜、棉花、林果、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初步形成,观光生态农业发展起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4 农民合作组织快速发展经过积极探索和培育,众益绿色蔬菜,老家果蔬,帅佳、荣兴泰、盛源蔬菜,大王绿源灌溉协会,乐安街道惠民供水灌溉协会,益禾农田水利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崛起。目前,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691家,家庭农场发展到800余家,初步形成了与当地实际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创造并实践了“龙头企业+合作
6、社+基地+农户”“协会连农户”“基地带农户”“科技引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带动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4.67万hm2,会员户均增收1500元。农业经济总量、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等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面临问题与挑战2.1 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亟待完善广饶县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设计标准低,规划设计和布置不合理,管理主体不明,资金投入不足,引水渠道老化、渗漏、淤塞,降低了渠道的输水能力。机井房、交通桥等农田水利建筑物年久失修,影响了供水安全。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覆盖率低,渠系建筑物不全,田块不平整,畦块偏大,田间串灌、漫灌现象较普遍,亩均耗水量远超过设计综
7、合亩灌溉用水量。灌溉高峰期无法实施分区轮灌和计划用水,出现上下游抢水现象。2.2 节水工程发展缓慢,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现状灌水方式沿用传统的畦灌,各级渠道大部分为土渠,坡岸倒塌致使沟渠淤积,河床抬高,渠系过水断面缩小,影响引水和排涝能力,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肥流失。管灌、微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数量较少,建筑物和田间工程配套差,导致水资源利用不足,灌溉保证率低,灌溉面积下降,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矛盾突出。供水量不能满足灌区粮食生产灌溉用水需要,影响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2.3 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手段有待加强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
8、建设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太多,地方财力薄弱,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后,农民群众的投劳投工大幅减少,加之一些土地由于零散分散等原因无法兴建传统水利设施,导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灌区农业现行供水水价较低,在农业生产成本支出中,水费支出已与当地农用商品支出如化肥、农药形成巨大反差。农田水利工程长期以来实行低价供水,灌区经费入不敷出,无法进行工程的维修养护、改造加固,影响了灌区管理工作。3对策措施3.1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按照水利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山东现代水网。把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作为构建现代山东水网的
9、“最后一公里”摆到突出位置。黄泛平原区应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环境,抓住机遇,迅速启动,全力打造全国的优质“粮袋子”、绿色“菜篮子”,优质畜、禽、水产品供给基地。3.2明确发展定位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具有高效、生态特色的新型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生态和谐、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快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变,由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3.3 打造独具特色示范区各地根据所属镇村、作物种植结构、管理方式、所在灌区等情况,将全县灌区内的耕地进行网格化,按照区域划分和工程划分的原则,
10、确定实施部门,进行行政确认,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信息化平台。按照“先急后缓”“治一片成一片”的原则进行实施,依托全县现代水网建设,对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风、沙、碱、渍综合治理,对全县农田进行集中、规模、彻底治理,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集成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4 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按照“明晰产权、搞活经营权、放活建设权”的原则,采取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建设和管理小型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积极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供水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全面实施项目工程
11、产权登记,明晰产权,将工程管理权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合作组织,全部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建立健全工程管护和监督机制,实现工程的长期高效运行,实现工程的可持续运行。3.5 分步推进建设规划一是建立健全规划的推进机制。县、镇(街)、村三级要层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建立起分级负责的目标责任体系。二是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考核监督奖惩机制。加强规划项目的跟踪监督管理,强化规划项目和措施的落实。实行规划、项目公示制度,增强项目实施的透明度。三是加强规划宣传。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广泛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确保规划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