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铜陵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铜陵学院二C)一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一、办学定位2二、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2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2四、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5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5(一)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5(二)招生专业进一步调整5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6一、师资队伍6(一)生师比6(二)职称结构6(三)学位结构7(四)年龄结构7(五)学缘结构7(六)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7(七)“双能双师型”教师7二、教学经费投入7三、教学设施条件7四、图书资料建设与利用8五、信息资源及利用8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8一、专业建设9二、课程建设H(一)本科生课程开设
2、情况11(一)课程体系11(三)课程资源建设11三、教材建设13四、实践教学13五、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4六、创新创业教育14(一)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完善14(二)创新创业“支撑体系”逐步成型15七、教学改革16(一)以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抓手,引领学校加快深度转变16(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16(三)以校地、校企合作为重点,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16八、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17第四部分质量保障体系17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7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18(一)推行两级管理,狠抓制度建设18(二)注重过程管理,强化常态监控18(
3、三)畅通信息渠道,重视评价反馈19(四)开展自我评估,持续质量改进19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19一、毕业与就业19(一)就业及攻读研究生情况20(二)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0(三)毕业生成就20二、学生获奖情况20三、学生其他学习成效情况23四、学生满意度情况23第六部分特色做法25一、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特色,着力打造特色学科专业群25二、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5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26四、以校地、校企合作为重点,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26第七部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6一、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人才队伍27二、强化“双
4、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27三、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资源建设28铜陵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铜陵学院坐落于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迄今已有近60年办学历史。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学校现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学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财经教育办学特色。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铜陵学院与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o此外,学校还是国家级大学生
5、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大学生AA级创业孵化基地。近年来,学校围绕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开放办学、产教融合、合作育人之路,不断创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在安徽省较早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思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方面,走在全省同类高校的前列。2008年12月,学校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单位。2009年,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验收。2015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
6、设单位。学校坚持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与地方共建“四个中心”(地方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地方产学研合作中心、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中心、地方教育文化中心)为平台,共建“四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和研究基地)为依托,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初步形成了校地、校企互利共赢、共生共育、共同发展的局面。学校积极构建以沈浩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安徽省卫生工作先
7、进单位、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等。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经济类、管理类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发展目标定位: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努力实现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招生就业优势进一步扩大,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突破,现代大学制度初步建立,师生和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二、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
8、推行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基础知识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面向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服务一线有一定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立足皖江地区,面向安徽,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现有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法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12个学院,另设有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
9、院等教学机构。现有59个本科专业(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学校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财务管理1个国家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另有10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3月我校申报的互联网金融、金融数学、公共艺术三个本科专业成功获得教育部备案和审批。其中互联网金融专业为目录外新专业、教育部审批专业。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成功获批填补了安徽省高校申报目录外新专业的空白。2017年学校招生专业为56个(其中有5个专业分两个大类招生),停招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
10、息系统两个专业。表1铜陵学院2016-2017学年设置本科专业一览表序号学科门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所在学院特色专业1管理学120104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管理学120401公共事业管理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3管理学120403劳动与社会保障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4经济学020202税收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省级5工学0806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学院6工学080701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学院7工学08100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学院8工学080703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学院9工学080801自动化电气工程学院省级10法学030101K法学法学院11法学030302社会工作法学院12
11、法学030102T知识产权法学院13管理学120801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学院14管理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学院15管理学120202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学院省级16管理学120601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学院17管理学120703T质量管理工程工商管理学院18管理学120204财务管理会计学院省级19管理学120203K会计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省级20管理学120203H会计学(中外合作)会计学院21管理学120207审计学会计学院省级22管理学120208资产评估会计学院23工学08020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学院24工学080204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学院25工学080202机械设计制
12、造及其自动化(第二学士学位)机械工程学院26工学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学院省级27工学080405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学院28工学080208汽车服务工程机械工程学院29理学070504地理信息科学建筑工程学院30管理学120103工程管理建筑工程学院31工学120105工程造价建筑工程学院32工学082801建筑学建筑工程学院33工学081001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学院34经济学020303保险学金融学院35经济学020302金融工程金融学院36经济学02030IK金融学金融学院省级37经济学020309T互联网金融金融学院38经济学020304投资学金融学院39经济学0204
13、01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院国家级、省级40经济学02040IH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经济学院41经济学020102经济统计学经济学院省级42经济学020101经济学经济学院43经济学020I05T商务经济学经济学院44经济学020305T金融数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5工学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6理学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7工学080906数字媒体技术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8工学080905物联网工程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9工学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计算机学院50文学050262商务英语外国语学院51文学050201英语外国语学院52文学050303广告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3文学050101汉语言文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4艺术学130503环境设计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5艺术学130401美术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6艺术学130502视觉传达设计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7文学050306T网络与新媒体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8艺术学130201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