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下《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六下《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统编六下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单元人文主题:让真情实感在笔尖流露。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感情的。习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会认读确乎、空虚等14个词语。指导书写生字:藏、蒸。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惋惜之情。3 .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运用连续追问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惋惜之情。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运用连续追问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以诗入题,激发兴趣。1 .出示古诗长歌行,生背诵。2 .这
2、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珍惜时间)古人关于珍惜时间还这样说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跖。(钱鹤滩明日歌)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3 .那么现代作家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时间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匆匆,师板书,生书空。(提醒匆字里面长点:要想写好匆勿把长点忘。)齐读课题。二、简介作者,初识散文。1 .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是
3、最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其散文善于把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文笔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在文学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2 .初识散文特点。形散神聚:散文一般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但又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意境深邃:散文常常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散文具有优美的意境,语言上具有清新隽永的特点。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三、感受叠词,整体感知。1.读课题,说说匆匆意思。再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叠词)匆是匆忙,那匆匆呢?(很匆忙)在我们汉语当中有很多叠词,读起来十分优美,很有节奏感,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吗?3 .生交流:渐渐、头涔涔、泪潸潸、斜
4、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赤裸裸、白白4 .叠词美吗?(美)美在它的姿态,美在它的声音,美在他的情感。这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中有十五六个叠词。朗读时有种节奏的美感。这没敢要在朗读中去体会的。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己朗读吧!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5 .认读词语:确乎、空虚、不禁、挪移、觉察、叹息、徘徊、微风、何曾、游丝、赤裸裸、蒸融。6 .指导书写藏、徘徊。7 .明确课文为什么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四、感悟追问,体会情感。课文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共有几处疑问,请你拿出笔用横线勾出所有问句。(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 .又是一年春
5、来到,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作者如何写大自然的现象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你发现什么呢?(排比、对比)2 .师生配合读: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师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你又发现什么呢?(对比)你还观察到大自然中哪些循环往复的现象?模仿着说一说:()了,有再()的时候;()了,有再()的时候;()了,有再()的时候。3 .师生配合读:师“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生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6、一去不复返呢?师“是有人偷了他们吧:生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通过这些问句,你读出了什么?(惆怅、焦急)4 .带着这种惆怅焦急一起来试着背诵这一段。(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 .面对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疑问,作者又有怎样的追问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回答。2 .生交流。(1)作者在这个自然段发出了几次疑问?作者发出这么多疑问,他有回答吗?几处回答?(2)探讨两次回答。a.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徘徊是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是的,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
7、罢了。那作者为什么会徘徊呢?我们来看看当时的背景资料。补充资料: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找不到奋斗的方向和人生的目标,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但他又不忍心虚度年华,在风尘中老去,仍然想要有所作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了散文匆匆。b.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轻烟的特点是什么?薄雾的特点又是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体会到什么?小结:是的,作者这样写使得时间更形象化了,让我们仿佛看到时间的烟雾就飘渺在眼
8、前,可摸可触,而瞬间又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3.师生共读,体会追问抒情的表达方式。(1)同学们你们看作者提出了这么多疑问,却只回答了两个。那么,他有其他的回答吗?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思考思考。(2)通过问答读文,感悟作者情感。a.经过同学们的思考,你们的心中一定有了答案。现在我们就配合着来问一问,答一答吧。(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两种方式)b.连续六问,作者只回答两次,且这两次也未说面对时光流逝到底该怎么做!同学们,从文章六次追问中,你读懂作者了吗?生交流。(3)体会不甘。本段看似作者从未回答,其实答案已在文章的角角落落,究竟作者想怎么走这一遭啊?生交流:偏要()走这一遭!(4)补充资
9、料,明确作者态度。补充资料:朱自清就是抱着那份不能白白走一遭的心境,在他的余生当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时间赛跑着。1924年到1928年的几年间,他连续出版了两部文集;在1926年到1927年,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他创作了大量抨击时弊的杂文;在1930年到1931年间,朱自清先生留学英国,也游历欧洲各国,并在1934年归国之后发表了他的欧游杂记。他始终笔耕不辍,以积极的态度来度过他的余生,在分秒中活出生命的意义。(5)再读追问,感受情感。让我们带着他内心那份不甘虚度光阴,想要惜时奋进的决心再一次读一读这一段吧!(6)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在课
10、文的哪里也出现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小结:这样由问而来,由问结尾,结构完整,引人深思。五、总结收获,再悟匆匆。1 .同学们,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有这样一句话: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情感会因为景物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文辞则根据情感的变化而抒发。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能用简短的一句话来说说你对时间的认识吗?2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小结表达方式。3 .本节课通过作者连续追问,直接抒情感受到作者面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惋惜及作者对时间的珍惜,那么无形的时间作者又是如何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教后反思: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安
11、排了两篇课文、两篇习作例文、一个交流平台、一个初试身手、一个习作。单元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要求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匆匆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文章,是一篇老课文,也是一篇文情并茂,寓意深邃的散文诗。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是一篇特定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发人深省的文章,作者抓住人所习见的自然现象,触景生情联想自己年轻的生命,追问生命的价值;感叹时间匆匆却无法挽回,在生活中找寻时间的痕迹,将抽象的时间流逝与生活中小事的过往有机结合,让每一个读者与之同感,与之共鸣。本堂课我选择课后第二题进行教学,课后题要求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
12、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J针对此要求,我设计为本课的第一课时。纵观全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个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问句中,表现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牵引了作者的情感,凸显、深化了主题。本节课我在感受散文中叠词之美的前提下,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在散文中就是明确神的精髓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抓住自然界中的枯荣与循环往复,让学生练习发现自然现象并会模仿说话,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自然往复的认识,接着引出直接问,连续问,感受作者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惆怅之情,师生对读感受问的焦急、问的无奈,并适时引导落实背诵任务。在第四段中,由问感受作者的徘徊、无奈、不甘心虚度光阴的决心,问的畅快、问的直接,在与学生的对读中,让学生感受作者连续追问、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看似未回答,却处处有回答,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追问抒情的魅力。两处资料的补充,填补了学生对连续追问、直接抒情的认知,同时升华了作者情感的认知。对于这样一篇特定环境下创作的优美散文,学生只有走进文字背后的故事,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