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第14课第二框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64209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第14课第二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第14课第二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第14课第二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第14课第二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第14课第二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第14课第二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第14课第二框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第二框教案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L了解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理解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和要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2.了解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理解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意义和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积极参与全民绿色行动,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教学重难点理解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学情分析通过第14课第一框的学习,学生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懂得良好

2、的生态环境对民生的重要意义,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知道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途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诸多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行为,同时对本专业或其他领域的绿色生产方式不甚了解。本框题的教学宜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自觉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教学方法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实践体验法、案例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1 .文本资源:巴黎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2 .视频资源:纪录片征程第十九集为了地球村,科普中国视频一“笔”开始绿色生活绿色生活从减少一次性物品开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3、课前预学【回归生活调研先行】【发布任务,热身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巴黎协定。(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专业或其他领域有哪些绿色生产方式,形成小组调查成果。(3)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4)开展调研,了解在家庭、学校、社区都有哪些绿色生活方式,这些绿色生活方式有什么积极作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提升社会责任感。课中研学子议题1: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一、1三绿色生产方式【创境激趣导出新知】1.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情境创设】1.阅读教材第136页“阅读与思考”。2 .观看纪录片征程第十九集为了地球村精彩片段。【小组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课前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对巴黎

4、协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了解。【小组讨论】1.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2观看视频,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是什么?3 .我国为什么制定上述目标?【知识讲解】碳达峰指某国家(地区)或某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学生通过展示小组课前研究成果和小组讨论,进一步了解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相关内容,理解我国坚持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的原因。2.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和实践要求碳中和指通过抵消或从大气中去除等量的碳来平衡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达到净碳足迹为零的做法。“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制定这一目标

5、,既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响应巴黎协定约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总结建构】教师总结讲授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绿色生产方式,要求按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组织生产,创造绿色产品、满足绿色消费。推进绿色生产方式是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举措。【相关链接】绿色产品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从开发设计、原料采用、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利用的全过程,都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即“清洁工艺”,以最大限度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好物分享:请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绿色产品。【小组展示】小组代

6、表展示课前研究成果: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思考:1 .为什么要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2 .如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总结建构】教师总结讲授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和实践要求: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就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为抓手,全方位全过程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加深理解】播放科普

7、中国视频一“笔”开启绿色生活。学习任务:观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感受。在学习绿色生产方式内涵的基础之上,补充学习绿色产品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并使用绿色产品。通过学习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转型的意义和路径,提升学生对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的政策认同,提升中职生作为未来职业人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子议题2: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二、绿色生活方式【探究学习建构新知】【情境创设】阅读教材第137页“阅读与思考”,结合课前搜集材料,回答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对个人与家庭饮食有哪些相关规定?2.你还知道哪些绿色生活方式?【知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通过补充中华人民共

8、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从法律角度了解食品浪费的危害以及节约粮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1.绿色日通过,并于当日公布施行。其中,第十四条对个人与家庭饮食作了如下规定:“个人应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外出就餐时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和用餐需求合理点餐、取餐。家庭及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应当培养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按照日常生活实际需要采购、储存和制作食品。”除此之外,第十三条中还规定:“婚丧嫁娶、朋友和家庭聚会、商务活动等需要用餐的,组织者、参加者应当适度备餐、点餐,文明、健康用餐。”除了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提倡“绿色

9、出行”之外,绿色生活方式还体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双面使用纸张、垃圾分类、拒绝过度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等等。【总结建构】生活方式的教师总结讲授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内涵绿色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衣、食、住用、行等日常2.形成生活中注重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人们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知识讲解】绿色生活方绿色生活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早到晚,从头式的意义到脚,几乎每个人每天每一个生活细节都会涉及绿色或不3.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主要举措绿色的选择问题。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否绿色,直接关系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活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

10、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内在要求。【情境创设】1 .现绿色生活漫画。2 .播放科普中国视频绿色生活从减少一次性物品开始。【议题描述】1 .你还知道哪些绿色生活方式?2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要求是什么?3 .作为学生,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课前调研成果,在班级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绿色生活方式及自己的绿色行动。【知识拓展】绿色低碳,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含碳物质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温室效应。绿色消费,指人们在消费领域里提倡的一种主张,要求消费者不购买那些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

11、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品,是环境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后出现的一种趋势。【总结建构】教师总结讲授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主要举措:(1)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食要性,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通过调研和讨论,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既可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可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2)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3)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人们消费行为的规范与引导。课后践,学:【知识拓展素养提升】【布置作业分层检测】1 .布置基础作业:学生学习用书相关练习题。2 .布置拓展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在家庭生活、公共场合、未来职场,我们还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调研活动。(2)各小组设计并确定活动方案。(3)积极参与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学生置身于“家庭生活”“公共场合”“未来职场”三个不同的场合,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本教案作者: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蔡圣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