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62281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一-“认识厘米”一课为例数学教学是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教学,这是由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为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找准知识的契合点,及时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他们个性化的发展,完善人格。下面我就结合执教的认识厘米这节课,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思维的提升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提升点一:认识1厘米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具体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利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导入,激发矛盾冲突,凸显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然后通过问题“1厘米有得多长呢?

2、”这个深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通过直观与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构1厘米的概念。采取的策略是:1.操作感知,提升思维本节课通过四次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概念模型。先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在直尺上尝试找1厘米。这是给学生提供标准的1厘米的长度模型,也是准确建立厘米的第一印象,即初步感知1厘米。接着让学生在直尺上找不同的1厘米,然后通过和直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找到1厘米的小棒模型看看有多长,这是将直尺上的1厘米具体化。借助小棒,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将1厘米长的小棒模型,在“比划一一验证一一调整”的过程中,牢牢地

3、记在脑子里。最后脱离小棒,再次比划1厘米。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静下心来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通过学生想,引领学生从刚才的动作操作走到表象操作,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学生脱离小棒,用手指比划1厘米,又一次通过动作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把自己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感受,通过两根手指比划再表现出来,学生经历了从“物”到“形”的抽象过程,头脑中1厘米的长度表象就越来越清晰,从而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模型。2.及时追问,深化思维当学生找到不同的1厘米时,老师及时追问:“你怎么这么快找到了1厘米?”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个性中感受到共性的东西,那就是使学生明白“直尺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就是1

4、厘米二3.联系实际,拓展思维通过谈话,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大约是1厘米?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长度或宽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由“形”回到“物二学生借助熟悉的物品,牙齿、图钉、小正方体、田字格、扣子等,更加丰富1厘米的表象,强化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同时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点二:认识几厘米学生对1厘米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理解1厘米,因此当学生认识了1厘米后,安排了认识2厘米和几厘米的活动,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观察比较,强化思维在本节课中,学生在尺子上找到刻度0刻度1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不同的1厘米,通过找不同的1厘

5、米,让学生体会到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在找2厘米的过程中,学生也是先找到了0-2是2厘米,然后通过找不同的2厘米,通过“你怎么这么快找到了2厘米?”引导学生发现2个1厘米就是2厘米。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比较,从而发现不同的1厘米、不同的2厘米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通过以上这些环节,加深了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2.拓展延伸,绽放思维在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之后,安排了认识2厘米和几厘米的活动,通过学生找不同的2厘米和几厘米的拓展活动,使学生明确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进一步深化学生对1厘米长度的体验。通过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对1厘米的感受逐步趋于精确,更加完善1厘米的概念

6、模型。提升点三:测量和计算相结合练习中“蝴蝴和蝠蛔谁是跳远冠军”这道题,蛔蛔的跳远成绩从7厘米到16厘米,一种方法是运用1厘米的模型数出9个1厘米,就是9厘米。这种方法学生已经运用自如,本题还承载着另一个教学目标:用计算的方法,从16厘米里面去掉尺子上断掉的7厘米就等于9厘米,但在几次试讲中解决蛔蛔的跳远成绩时,学生都没有运用计算的方法,而是用刚刚建立的1厘米的模型去数一数,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实现测量和计算相结合呢?我采取了以下的策略。采取的策略:1.体验感悟,引发思维鉴于在磨课的基础上,在原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断尺,第一个断尺是从5厘米到19厘米,第二根断尺是从10厘米到43厘

7、米,这时候让学生数一数,学生还感觉到太小了,没法数或者太麻烦了,通过这两根断尺让学生体会到用数一数方法局限性,计算的方法也就呼之欲出。2.质疑追问,深化思维当学生想到可以用最后的数减开始的数算出结果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质疑、交流活动,让学生从本质上明白为什么用“19-5”“43T0”,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测量与计算相结合,同时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从而达到拓展应用概念的目的。总之,提升学生的思维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找准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通过知识的迁移、思想方法的渗透,及时引导归纳,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