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想专题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治思想专题党课讲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法治思想专题党课讲稿202X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法治思想,明确了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中的指导地位。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萌发和孕育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和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化和拓展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一、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内和国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
2、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法治思想。法治思想有着深厚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一)法治思想的政治意义法治思想站在政治的高度,深入分析了错综复杂的法治现象背后的政治根源、政治逻辑,有力论证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立场、政治优势,清晰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政治要求。用法治思想武装头脑,能够帮助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坚守法治、厉行法治的政治定力,也必将引领我们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法治思想的理论意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
3、治理论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也必将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持续创新发展。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治领域的重要理论成果,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法治领域的创新成果,创立发展了系统完备的科学法治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发展。(三)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法治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经过实践证明、富有实践伟力的思想理论成果。在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的法治建设战略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法治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法治工作效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法治保障能力实现了历史性提升。作为新时代全面
4、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思想明确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宏伟图景、战略布局以及目标任务。(四)法治思想的世界意义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治思想站在世界历史和全球思维的高度,深刻把握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法治思想为发展中国家走向法治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提出了中国主张、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法治思想在揭示全球治理体系必然变革的同时,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指明了方向。二、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为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的“十
5、一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十一个坚持”既是重大工作部署,又是重大战略思想,集中展现了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和实践要求,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旗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坚持党对
6、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优势,居于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优势。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实现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
7、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根本所在。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面依法治国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作出的必然选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原则和目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将人民作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我们需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8、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法治建设永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坚持立法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依法保障全体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律确认和保障平等。(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9、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从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坚持和发展党领导人民建设法治的宝贵经验和制度优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制度体系,具有显著优势。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有自信、有底气、有定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走适合自己的法
10、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坚持依法治国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宪法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我们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同西方所谓“宪政”有着本质区别,必须不折不扣以我国宪法为核心,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都必须依据宪法确立的职权和程序开
11、展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把宪法制度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强大效能,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根据宪法制度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必须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12、义宪法理论和宪法话语体系。(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我国之所以
13、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同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要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六)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目标、总抓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14、义法治体系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要积极推进重要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典范,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要建立权责统一、高效权威的依法行政体制,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健全全民守法的激励
15、约束机制。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要建设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体系。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必须加强政治、组织、队伍、人才、财力、科技、信息、物力等保障,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支撑。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完善以“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党章的指引下,完善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
16、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本质一致、目标一体、成效相关,必须相互统一、共同推进、形成合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围绕重要任务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在法治政府建设上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加快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八)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