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进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实行中国制造X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进展工业互联网的有关部署,贯彻执行X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进展三年行动计划(X-X年),加快进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深入开展转型进展攻坚,推动X制造业高质量进展,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代表、工业互联网为支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正在引发一场“制造革命”。近年来,我市认真实行中国制造XX行动纲要,发布了中国制造XX行动纲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两项融合”,促进X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随
2、着全市转型进展攻坚全面展开,“三大改造”(工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深入推动,智能制造进展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巨大进展潜力。应当看到,我市智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对转型进展攻坚的整体带动效应还不突出,在认识水平、支撑能力、推动力度、进展成效上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加快进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是深入实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内容;是深入实施“三大改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进展的关键举措;是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市的必由之路。全市上下务必统一认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紧紧抓住智能制造这个转型进展攻坚的“牛鼻
3、子”,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X新型制造业体系。(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面实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固树立新进展理念,把进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坚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同步发力,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系统推动的工作路径,突出智能制造在“三大改造”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全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工作中,重点把握以下原则: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
4、开展智能制造、进展工业互联网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政务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企业进展营造良好环境。示范引领,系统推动。积极借鉴省内外有效经验和模式,依托骨干企业实施一批突破性、带动性强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分行业选树一批标杆企业,由点到面开展推广和应用。遵循规律,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地方、行业、企业进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从关键岗位、生产线、车间、工厂、园区5个层面推动智能化改造,着眼强化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进展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开放合作。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推动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系统软件、成套装备等集成创新;实施开
5、放带动,加强沟通合作,大力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打造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开放创新生态体系。(三)进展目标。到X年,全市“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进展水平大幅提升,智能转型企业增多,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努力构建智能制造成为主流、工业互联网广泛掩盖的制造业进展格局,实现智能制造由点状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建设40条智能化示范生产线、10个智能车间、10个智能工厂、1个智能化示范园区;通过试点示范,打造10个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力争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
6、率提高20%以上;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o智能制造产业规模渐渐壮大。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有所提升。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框架形成。推动工业企业参与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细分领域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带动中小企业上云,建设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二、主要任务(一)实施关键岗位“机器换人”行动。以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倍增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重点行业、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实现“点”上突破。围绕机械、电子、食品、新型材料等重点行业,在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
7、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安全风险高、工艺要求严的关键岗位,通过“用户+制造商”联合开发、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等方式,以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替代人工生产,实现“减员、增效、提质、安全”的目标。X年起智能装备示范应用数量逐年翻番,到X年示范应用达到300台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二)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行动。以设备互联、数据互通为重点,推动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实现“线”上链接。围绕食品、建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流程型行业,支持企业应用智能仪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替代人工记录,推动关键生产环节工艺数据自动采集,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掌握和在线优化。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离散
8、型行业,支持企业应用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成套掌握系统,优化工艺流程,建设柔性智能制造单元,提升设备运转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X年建设40条智能化示范生产线。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三)实施智能车间建设行动。以生产管理、工业掌握两大系统互联和集成为重点,推动制造过程各环节动态优化,实现“块”上融合。制定智能车间建设标准,加强评估验证。支持骨干企业应用传感识别、人机灵能交互、智能掌握等技术和智能装备,促进车间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等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实现可视化管理;促进制造执行系统与产品数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研发、制造、仓储、物流的系统集成。至UX年,建
9、设10个智能车间。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四)实施智能工厂建设行动。以厂内纵向、厂间横向和用户端三大集成为重点,推动生产系统智能化、制造营销协同化、上下游企业融合化,实现“面”上协同。支持骨干企业在建设智能车间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制造执行、企业资源计划、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平行生产管控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研发、设计、工艺、生产、检测、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集成优化;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智能管理和决策,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到X年,建设10个智能工厂。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五)实施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行动。选择1-2
10、家智能化基础和条件较好的产业集聚区,建设集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一体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动企业生产运营、园区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打造研发生产、质量掌握、运行管理全面互联和产业链环环相扣的智能化园区。支持优秀产业集聚区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方向)、国家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力争X年建设1家智能化示范园区。牵头单位:市进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六)实施智能装备产业升级行动。坚持市场与技术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聚焦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四个重点领域,重点进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生产加工成套设备,依托产业优势,
11、进展特色智能装备。X-X年,每年推出5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七)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平台资源,与本土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合作,构建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企业供应基础设施、能力交易、应用软件等综合服务。依托我市制造业龙头企业,重点在绿色食品、特色装备、新型材料等领域,开放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支持有基础、有优势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工业软件普及应用,推动
12、工业APP(应用程序)的研发和产业化。到X年,培育12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八)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和门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基础设施层面,重点推动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防护等上云,实现计算资源、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动态安排,提高数据存储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牢靠性。业务系统层面,重点推动协同办公、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业务上云,提高企业协同能力、运营管理水平和研发设计效率。设备产品层面,重点推动高耗能、高风险隐患、通用性强、优化价值潜力高的设备和产品上
13、云,建立设备产品运行数据模型,开展设备产品在线监测、工况优化、故障猜想和远程维护等服务。推动百家工业企业、带动千家中小企业上云。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九)实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育行动。围绕智能化转型需求,面对不同行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装备改造、技术支持、检测维护等方面为行业供应服务。鼓舞制造业龙头企业依托专业优势,与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强合作,面对行业供应服务。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十)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引领行动。围绕制约智能制造进展的瓶颈问题,鼓舞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联合体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
14、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在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开展智能制造对标达标评价工作。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担当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等试点示范项目,领先开展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为行业普及推广积累经验。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活动,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质监局。三、支撑保障(一)开展企业分类评价。依据X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方法(试行),突出单位资源要素产出导向,建立以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单位能耗总产值、污染物达标排放等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领先对产业集聚区制造业企业按年度开展综合
15、评价,将企业分为优先进展的A类企业、鼓舞提升的B类企业、倒逼转型的C类企业。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实施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三年内推动全部A类企业和50%以上的B类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并优先赐予政策支持。牵头单位:市进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统计局。(二)推行企业诊断服务。依据“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双向选择、上下结合”的原则,通过省工信委组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入各县,围绕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市场服务各环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为智能化改造需求迫切的企业开展实地调查和咨询诊断,提出实施智能化改造的可行性、技术路线、硬件选型(研制)和集成内容、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要点,制定可行性解决
16、方案,支持智能制造项目实施。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三)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加快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5G(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NB-IoT(窄带物联网)等商用部署和规模进展,开展企业内网IP化、扁平化、柔性化建设部署,建设低时延、高牢靠、广掩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业掌握系统等领域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技术防护水平。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产业化应用。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落实无线电频谱等关键资源保障。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通信管理办。(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建设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整合政产学研用优势资源,开展技术研发、产业公共技术支撑、成果转移孵化等服务。支持制造业骨干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