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44412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摘要: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都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具有中国特色3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理论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之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其关键构成是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要素供给;新型工业化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相互融合的、具有“时代特质和中国特色”的工业现代化。新质生产力能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能够催生新质生产力,二者具有统一性和共通性。从总体上看,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存在科技创新、制度变革、产业转型、要素集聚、多元融

2、合、瓶颈突破、设施承载等多种相互作用路径。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雄厚物质基础和强大动力支撑。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且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引擎和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3、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机遇培育和形成新型工业化的内在动力,无疑是亟须解决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时代之问,2023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随后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9月22日至23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出重要指示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

4、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国在新时代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新型工业化有了新内涵、新特征和新要求,需要新动力和新引擎。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带来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正在与

5、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和融合度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先进程度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了涉及领域新、科技含量高、交叉属性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了强大动力。结合时代特征、突出中国特色,对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内涵进行科学阐释,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一、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科学

6、内涵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都是中国特色语境下形成的、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的理论范畴。同时,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都是历史的、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其科学内涵和理论外延都在不断深化和拓展。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前沿领域,新型工业化是建立在绿色化和智能化基础上的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二者统一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是抢抓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机遇、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系统研究了生产力与

7、生产关系。他指出,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指人们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那些自然对象与自然力之间的关系,它表明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所反映的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始终把握住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根本决定性作用,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实践能力的最终结果,是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三大要素。生产力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生产工具,也是过去的、客体化了的劳动。由于科学技术越来

8、越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首先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三要素”的基础上引入科学技术,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形成了生产力“四要素”理论。在生产力构成要素中,任何要素的发展、创新和应用都会引起生产力的变化甚至变革,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不同质态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中都存在实体性因素、渗透性因素、协调性因素和传递性因素。实体性因素是指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渗透性因素主要指科学技术;协调性因素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协作;传递性因素主要是指信息和数据。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形态,决定于构成变革自然而获取社会财富的生产

9、诸要素组合的结构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功能、形成的机制和合力。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后,生产力水平随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而发展提升,呈现出新的质态,表现出新的科学内涵、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新科技、新产业、新要素为主要驱动力的新型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更具创新性的前沿生产力。新的劳动者、新的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新的劳动对象、新的科学技术等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在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其关键构成是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和新

10、的要素供给。从技术视角看,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科学技术的研发、扩散和应用,都是新质生产力的来源。现阶段,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来源包括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技术和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工程、未来网络、深海开发、空天探索等领域的前瞻性未来技术。从产业视角看,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的细分产业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范畴,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从要素视角看,新质生产力的要素构成指的是能够代表新兴技术、创造新的价值、形

11、成新兴产业的生产要素或生产要素的总和。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是一切质态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人类的前几次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浪潮带来大量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成为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因素,新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新型质态的生产力作为内在驱动力,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新质生产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涌现出的发展新动能,适合新工业革命的需求。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跃迁,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方式。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

12、,表现出高效能、高质量、绿色低碳等主要特征,它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符合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孕育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二)新型工业化的理论阐释工业化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动现象,是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通常被定义为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国际上一般采用人均工业生产总值、工业化率、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

13、结构和城镇化率等指标来具体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实际上,工业化的内涵、要素、发展路径和约束条件一直在不断发展演变,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推动不同类型的工业化过程。新型工业化是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时期工业的现代化,既是基于对世界工业化共同特征和时代发展趋势的把握和认识,更是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也是中国特色的体现;新型工业化是具有“世界时代特质和中国国情特质的工业化,如同新质生产力一样,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本质上就是特指中国特色,既具有新工业革命的时代特质,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特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型工业化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

14、实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发展理论。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对新型工业化提出了顺应第四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内涵和新要求,更加强调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是多维度的,包括内涵、目标、方式、发展路径等都要体现时代特色。其中,内涵的新,在于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生态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数字经济、生态经济等新的经济业态培育壮大;目标的新,就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方式的新,就是体现创新驱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路径的新,就是通过培育和形成新

15、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由此可见,新型工业化是以科技变革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数字智能和绿色低碳为底色,以可持续发展为内在要求,通过新科技向各产业、各领域广泛渗透融合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二、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并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催生了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这些新动能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也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是新的增长引擎,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创新,载体在产

16、业,潜力在要素。其中,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产业主要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素既包括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等传统要素,也包括科技、知识、数据等新型要素。在现阶段,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内生动力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在于发展新产业,要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1.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科技。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