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1课时船的历史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船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五年级学生能说出许多种船的名称,如竹筏、轮船、帆船等,知道一些常见船的用途。但是,他们对船的历史没有深入了解过,不清楚船在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对船在行驶中如何保持稳定、减少阻力的方法认识模糊。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造船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科学思维* 感受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同时期船的特点。* 通过制作独木舟模型的活动,感受“最初的小船”的样子和船的载重量、稳定
2、性和水阻特性。* 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态度责任* 感受船的发展历程,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难点通过实验认识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等。学生准备圆木(直径5厘米左右)、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钩码、刻刀、水槽、记录表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 .用课件展示船的图片,介绍:船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输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 .聚焦问题:关于船
3、你知道什么?还想研究什么?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关于船的原有认知。二、探索活动一:交流关于船的知识。1 .用课件展示班级记录表,小组内交流讨论“关于船的知识”,并记录。引导学生从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角度描述船。2 .小组汇报。3 .梳理学生还想研究的问题,并将信息整理记录。1.充分调动学生前概念,学生集体交流,相互补充关于船的知识,填补部分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提高学习效率,为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铺垫。二、探索活动二:探索船的发展历史。1.用课件展示不同船的图片或播放视频资料,了解船的发展历史。2 .提问:船在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引导学生从外形
4、、体积、船体材料、动力等方面进行观察,感受传统船只与现代船只在技术上的变化和发展。3 .交流讨论,完成关于“船的比较”记录表。4 .组织汇报。活动三:研究独木舟。1.用课件展示独木舟图片,提问:这是什么船?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5 .谈话:独木舟行驶在水中,首先要保证稳定、不侧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6 .教师出示提前做好的独木舟。播放制作独木舟的教学视频,并提出制作要求:尝试让独木舟负载一个重物。7 .学生根据材料和要求尝试制作。8 .提出疑问:你的独木舟能负载重物吗?独木舟在负载重物时,有哪些不足?9 .汇报交流:在独木舟中放置重物时,不稳定、容易侧翻,而且不能承载很多重物。10 思考:
5、我们的独木舟船首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形状的船首受到水的阻力比较小?为什么?11 展示不同形状的船首,比一比哪种形状的船首受到的阻力小。12 小结:尖型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2.让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思考“船在哪些方面发展了”,了解船在技术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为推进单元后续学习作铺垫。3.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不稳定、容易侧翻等缺点,尖型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让学生认识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独木舟的必要性。三、研讨1 .通过对船的发展历史的了解,你发现了船有哪些变化?2 .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3 .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同
6、顾学过的内容。四、拓展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航空母舰的相关信息,并以小报的形式简单介绍中国的船舶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我国船舶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板书设计船的历史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现代轮船、潜艇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教学反思】在研究独木舟这个教学环节中,最开始打算让学生自己用木头尝试做一做独木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动手制作需花费大量时间,因此,再教时可以直接提供已经做好的独木舟或者模型进行实验探究,把动手制作作为课后拓展环节。第2课时用浮的材料造船课型制作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船的载重量、船体材料、构造、动力系统的演化有了初步
7、了解,并在制作和测试独木舟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了独木舟存在载重量小和稳定性差等缺点。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在独木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提升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难度不大。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木排),让学生经历一个工程设计过程,意识到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并在设计改造竹筏(木排)的过程中,深化对船的认知,积累用技术和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科学思维* 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探究实践* 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
8、程。* 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通过探究,认识到载重量和稳定性与船的结构有关。态度责任* 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30厘米的竹竿(木条)数根、水槽、绳子(橡皮筋、毛根纽纽棒、细铁丝)、胶带、钩码(重物)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 .用课件展示独木舟图片,回顾独木舟的载重情况。提问:在上节课的探究活动中,
9、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2 .学生讨论,梳理出独木舟的缺点:载重量小、稳定性差。3 .提出疑问:对于独木舟存在的缺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等)4 .谈话: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5 .提问: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通过回顾独木舟的缺点,引导学生思考造船的材料和不同的船体结构对载重量和稳定性的影响,聚焦本课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探索活动一:设计并制作竹筏。1.用课件展示竹筏的图片,思考:竹筏是用什么材料造的?2 .提出任务,用竹竿制作一个竹筏;明确要求:(1)画出设计图;(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上;(
10、3)牢固,不散架。3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4 .交流:小组展示设计图,阐述设计理由。5 .播放制作竹筏的视频,学生观看后修改设计方案,选取材料。6 .小组依据设计图进行制作。活动二:测试竹筏的载重量。1.谈话:各小组都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如何?是否稳定?我们可以用钩码来测试一下。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测试?实验时要注意什么?2 .用课件展示实验注意事项。学生交流讨论,整理总结实验方法:用钩码测试竹筏的载重量,并记录能装载多少个钩码。3 .学生分组测试,教师巡视指导。4 .学生汇报测试结果:我们小组的竹筏最多能放置()个钩码。5 .交流评价自己小组制
11、作的竹筏的优缺点,进行反思。活动三:比较竹筏与独木舟。1.交流:竹筏和独木舟的不同点。6 .提问: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我们可以怎样改进?7 .组织学生汇报。1 .前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按“思考一画图纸一制作一测试”的步骤开展活动,并尽量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培养学生工程与设计的严谨性。2 .在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竹筏与独木舟进行比较,体会到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船的发展。三、研讨用课件展示“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这两种木船,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找出两艘船的优点,提供改进和优化竹筏的方向。四、拓展结合本节课的实验探究,课后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课堂的延伸与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板书设
12、计用浮的材料造船独木舟竹筏体积:体积小体积大载重量:载重量小载重量大稳定性:不稳定稳定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运用技术与工程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设计与制作竹筏,解决独木舟载重量小和稳定性差的问题。但在测试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竹筏虽然在载重量和稳定性上有所进步,但仍存在不能确保乘船者或货物保持干燥,载重量依然不够大等不足。在思维冲突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如何造一艘防水的小船,为下节课探究用沉的材料造船奠定了基础。实验材料的准备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实施效果。为了避免竹筏因为水流进入到竹节内部或木条吸水而下沉,在本节课教学中,可以选用常见的细竹条,并尽可能保
13、证竹条粗细长短统一,且竹条两端有节。第3课时用沉的材料造船课型制作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课对独木舟和竹筏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用浮的材料可以造船,而在生活中,学生见到较多的是钢铁造的轮船,因此对于沉的材料能造船也有一定的理解。学生也能够依据生活经验用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让船浮在水面上,但对其中的原因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学生再次体验“问题一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完善”的技术与工程的典型学习过程,并尝试结合学习体验来回顾总结,能够从技术层面初步感知增大船的浮力的原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将橡皮泥、铝箔等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认识到
14、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科学思维* 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探究实践* 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 经历”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分析一改进一再设计”的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 通过操作、阅读资料等形式来改进船的稳定性。态度责任* 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从船的发展历程学习中,激发创造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发现将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容易漂浮在水面上。难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结构,从而增加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垫圈、学生活动手册等
15、。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L复习回顾:用课件展示独木舟、竹筏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造的。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点?2 .谈话: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浮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浮的材料能用来造船,沉的材料能用来造船吗?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课件展示轮船图片,提出疑问:轮船的船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预设:钢铁)4 .板书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通过回顾旧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聚焦船的材料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用沉的材料造船的兴趣。二、探索活动一:用在水中下沉的材料做船。1 .拿出橡皮泥和铝箔,引导学生猜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 .教师演示一团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学生观察。3 .交流、讨论: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浮在水面上吗?4 .教师拿出铝箔纸并介绍。引导学生猜测:铝箔纸放到水中是沉还是浮?5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