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应急预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应急小组与职责:根据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安全、消防委员会机构设置和分工进行.二、火灾应急预案1 .火灾发生初期的应急响应工作:a)在本部门发生火灾时,在岗员工应当即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就近原则运用灭火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扑灭火源;使用灭火器要注意以下要点:先拉开保险栓,操作者站在上风位置,侧身作业,手按压柄,距火点二米位置胶管对准火源扫射;b)当火势未能得到操纵时,要当即通知安全负责人;c)安全负责人接到火警后,当即通知全员警戒并通知防损部主管迅速调集全体保安员利用身边的灭火器材赶到火灾现场加入扑救,并且做好火灾现场人员秩序维护和无关人员的疏散撤离工作;d)当火灾曼延到非本公司力量所
2、能操纵的程度时,在岗员工应当即敲破玻璃按响火灾按钮使用消防水栓,并安排报警一一119,(报警人员应向消防部门细致报告火灾的现场状况,包括火场的单位名称和具体位置、燃烧物资、人员围困状况、联系电话和姓名等信息),并安排人员到路口接消防车,以便消防队员把握火灾状况和尽快抵达,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抓住救灾时机;e)火灾应急总指挥和现场指挥在接到火警后应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火灾现场指挥扑救工作,指挥设备维修组把电梯迫停,并切断生产区的电源,同时保证各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转;f)火灾警报拉响后各部门应当即切断电源,并组织本部门(或车间)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待命;g)安全负责人即组织司机疏散本公司名门口内停放的车辆
3、和障碍物,以确保救灾现场的畅通和车辆用急。2 .火灾的灭火扑救工作:a)火灾应急总指挥根据现场的状况对消防突击队进行初步分工,分别成立灭火组、救助组、疏散、安保组等各个小组,做好消防队到来之前的辅助性工作:如火灾状况的调查、人员受困状况的初步估计、各消防设备的准备就绪、救灾道路的畅通等,并随时与消防队保持联系以汇报状况;b)消防队赶到时,应急总指挥和现场总指挥应当即向消防队员细致汇报火灾状况,协助消防队制订灭火扑救方案;c)消防突击队应以“救人重于救火,“先操纵后消灭的原则果断地协助消防队员参与灭火任务;d)各部门(或车间)的主管人员随时为消防队员和消防突击队提供火灾现场的具体状况,为灭火扑救
4、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并随时听从应急总指挥的调度以参与灭火扑救工作中去,并且积极协同医疗救治人员参与人员的急救治理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3 .火灾事故的处理工作:a)火灾扑灭后,各部门应当即清点本部门的人员和受损物资,尽快确定人员伤亡和物品损失状况并向安委会汇报,安委会应做好细致的记录并存档;b)商务部应尽快协调各部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包括医疗经费的提供、受伤人员的住院安排与护理以及以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工作等;c)对受损设备尽快安排修复并投入生产产使用;d)以商务部为主,安委会成员联合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调查火灾发生理由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e)安委会做出事故调查报告,同时总结本次火灾
5、事件的教训,在全体员工中实行安全事故的教育培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4 .疏散自救方法:a)熟悉环境,临危不乱:每个人应对生活、工作的居住建筑结构及逃命出口熟悉,平日应做到了然于胸,而当身处陌生环境也应当养成留意通道及出口的方位等的习惯,便于关键时刻逃离现场;b)保持镇静,明辨方向:突遇火灾时应保持镇静,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尽量往空旷或敞亮的地方和楼层下方跑。若通道被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通过阳台,气窗等往室外逃命;C)不入险地,不贪财物:不要由于内向或顾及宝贵物品,浪费宝贵时间,紧记生命最重要;d)简易防护,掩鼻匍匐:往过有烟雾的路线,可采用湿毛巾或湿毯子掩鼻匍匐撤离;e)善用
6、通道,莫入电梯:发生火情尽量使用楼梯,或利用阳台、窗台、屋顶等攀到安全地点,或利用下水管道滑下楼脱险;不可进入电梯逃命;f)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如在房内侧手摸房门,感到烫手,千万不能开门,应关紧迎火的门窗,开启背火的窗门,用湿毛巾塞住门缝,不停用水淋湿防止烟火渗入,固守房间,等待救援;g)传递信号,寻求援助:被烟火围困时尽量在阳台、窗口(白天可用娇艳的衣物在窗口晃动,晚上可用手电等物闪动或敲击物品发出声音求救)传递信号求救;h)火已近身,切勿惊跑:假如身上着火切勿惊跑和用手拍打,惊跑和拍打只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补充,促旺火势。正确的做法是,当即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住火苗,能及时跳入水中或让人
7、向身上浇水更有效;i)缓降逃命,滑绳自救:高层楼层起火后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等制成简易绳并用水打湿后,从窗户或阳台沿绳滑至下面楼层逃生。即使跳楼应在消防员准备好逃命气垫并且要求楼层在四层以下才考虑这一方式。还可选择水池、软雨蓬、草地等,如有可能应先丢下大量棉被,沙发垫或开启大伞跳下。三.触电事故1、应急响应1.1、 脱离电源对症抢救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首先使触电者脱离心源。迅速急救,关键是“快1.2、 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1)假如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可当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2)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枯燥木柄的斧头、枯燥木
8、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也可采用枯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3)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枯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触电者。1.3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D当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2)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3)用高压绝缘杆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L4、触电者假如在高空作业时触电,断开电源时,要防止触电者摔下来造成二次伤害D假如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苏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苏醒过来,应使触电者
9、恬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测并送医院。2)如故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将触电者抬至空气畅通处,解开衣服,让触电者平直仰卧,并用软衣服垫在身下,使其头部比肩稍低,一面阻碍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迅速送往医院。假如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发生痉挛,应当即准备对心脏中止跳动或者呼吸中止后的抢救。3)假如触电者伤势较重,呼吸中止或心脏跳动中止或二者都已中止,应当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并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应中止抢救,大量触电者就是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的。4)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中止跳动、浮现昏迷不醒状态,寻常都是假死
10、,万万不可当作“死人草率从事。5)对于触电者,特别高空坠落的触电者,要特别注意搬运问题,好多触电者,除电伤外还有摔伤,搬运不当,如折断的肋骨扎入心脏等,可造成死亡。6)对于假死的触电者,要迅速持久的进行抢救,有不少的触电者,是经过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抢救而抢救过来的。有经过六个小时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挤压法抢救而活过来的实例。只有经过医生诊断确定死亡,中止抢救1.5、人工呼吸是在触电者中止呼吸后应用的急救方法。各种人工呼吸方法中以口对口呼吸法效果最好1)施行人工正呼吸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阻碍呼吸的衣领、上衣等解开取出口腔内阻碍呼吸的食物,脱落的断齿、血块,粘液等,以免堵塞呼吸道,使触电者
11、仰卧,并使其头部充分扣仰(可用一只于拖触电者颈后),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畅通。2)救治人员用手使触电者鼻孔紧闭,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向内吹气,儿时约2秒中。吹气大小,要根据不同的触电人有所区别,每次呼气要个触电者胸部微微鼓起为宜。3)吹气后,当即离开触电者的口,并放松触电者的鼻子,使空气呼山,工时约3秒中。然后再重复吹气动作。吹气要均匀,每分钟吹气呼气约12次。触电者已开始恢复自由呼吸后,还应细心观测呼吸是否会再度中止。假如再度中止,应再继续进行人工呼吸,这时人工呼吸要与触电者微弱的自山呼吸规律一致。.4)如无法使触电者把口张开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即捏紧嘴巴紧贴鼻孔吹气。1.6.胸
12、外心脏挤压法是触电者心脏中止跳动后的急救方法1)做胸外挤压时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方,神态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一致,救治者跪在触电者一侧或跪在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掌根用力向下(脊背的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成人应挤压35厘米,以每秒钟挤压一次,太快了效果不好,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廓自动恢复,血液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部。2)应当指出,心脏跳动和呼吸是无法联系的。心脏中止跳动了,呼吸很快会中止。呼吸中止了,心脏跳动也维持不了多久。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中止了,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I呼吸和胸
13、外心脏挤压。假如现场只有一人抢救,两种方法交替进行。可以挤压4次后,吹气一次,而且吹气和挤压的速度都应提高一些,以不降低抢救效果。3)对于儿童触电者,可以用一只手挤压用力要轻一些免损伤胸骨,而且每分钟宜挤压100次左右。四培训和演练(1)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每年进行一次火灾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协同完成演练。演练终止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人力资源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五、事故后处理工作1查明事故理由及责任人。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3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4 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5 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6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