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41240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我们的地球模型一、知识解读1 .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是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壳厚度最小。2 .地球表面主要是由陆地和蝇组成的,海洋面积大,约占71%,陆地面积小,约占29%。3 .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4 .对比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它们的制作方法、材料也会不同,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二、实验重现实验1:自制地球结构模型1 .实验目的: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并观察地球的内部结构。2 .实验器材:红色、黄色、蓝色三种橡皮泥等。3 .实验步骤:(1)用红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

2、,代表地核。(2)用黄色的橡皮泥在红色地核的外面包一层,代表地幔。(3)用蓝色的橡皮泥在黄色地幔的外面包一层,代表地壳。地球结构模型剖面图4 .实验结论:地球由外到内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实验2:自制地球自转模型1 .实验目的:制作并观察地球自转模型。2 .实验器材:小刀、橙子、勺子、吸管等。3 .实验步骤:(1)用小刀将橙子从中间横向切开。(2)去掉里面的果肉。(3)将去掉果肉的橙子壳拼成原来的样子,将吸管穿过橙子壳。横切橙子将吸管穿过橙子壳4 .实验结论:地球由南、北两个半球组成,中间切开的线就是赤道,穿过橙子壳的吸管就是地轴。指点迷津问题:地球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厚度怎样?

3、(厚度为17千米)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是地壳、地幔、地核,地核的厚度最大,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地壳的厚度最小,约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2900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见禽(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第2课时昼夜交替现象一、知识解读1 .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有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2 .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约为24小时。3 .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这是由地球自黄形成的。4 .昼夜交替的假设:(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

4、转,同时地球自转。5 .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模拟地球。二、实验重现实验: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1 .实验El的:探究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2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模型或乒乓球、记录纸等。3 .实验步骤:(1)提出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并记录下来。(2)用取下反光罩的手电筒代表太阳,用自制的地球模型代表地球。(3)调节手电筒跟地球模型的距离和高度,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4)在地球模型上确定一个点作为昼夜交替现象的观察点。(5)有顺序地选择要验证的假设,进行模拟实验,并一一记录实验现象。太阳不, Ifi硅黑老太阳转地域酣普却咻酗地

5、球自转4 .实验现象:四种方法都能使地球模型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5 .实验结论:四种假设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但是在不同的假设中,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不同。指点迷津问题: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来确认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呢?根据已有的认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同时地球上一年有四季变化,所以四种假设中,“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比较符合真实的情况。第3课时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一、知识解读1 .古代天文学家托勒蜜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了“地心说”理论。2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说”理论。3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对比:学说名称地心说日心说天文学家托勒密哥白尼示意图/地

6、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能能4.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是博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5.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二、实验重现实验:昼夜交替现象的再模拟实验1 .实验目的:完善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2 .实验器材:地球模型、铁丝、手电筒、反光的小圆片、记录纸等。3 .实验步骤:(1)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2)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的小圆片,代表地球上的观察点。(3)用较强的

7、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绕地轴自转。(4)观察地球模型上的小圆片有无迎来亮和暗的变化,并记录。自转半周前自转半周后4 .实验现象:(1)通过转动地球模型,我们发现向光的一面贴有小圆片的地方会变亮,代表这里是白昼;小圆片被慢慢转到背光的一面,贴有小圆片的地方会变暗,代表这里是黑夜。(2)几个小圆片迎来白天或黑夜的时间有早有迟。5 .实验结论: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上不同地区迎来白天或黑夜的时间不一样,有早有迟。指点迷津问题:通过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你有什么新发现?通过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了“日心说”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证据:地球自转可以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的发

8、生。在没有新证据的情况下,很难分清到底哪种观点才是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真实原因。所以,我们要将目前得出的结论都暂时保留。一、知识解读1 .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向后的。2 .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转动的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相反。3 .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这也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4 .地球的自转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地区星,西边地区迟。在北京比在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5 .我国横跨五个时区,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作为全国的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二、实验重现实验: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1 .实验目的:探究地球

9、上不同的地区谁先迎来黎明。2 .实验器材:表示城市与太阳的纸片等。3 .实验步骤:(1)观察在地球仪或地图上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2) 一个小组的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在她右手边的一个同学身上贴上“乌鲁木齐”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4)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工(5)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太阳”。(6)然后再按照由“东响“西”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又是谁先见到“太阳”。4 .实验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谁先迎来黎明自

10、西向东北京自东向西乌鲁木齐5 .实验结论:(1)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北京先迎来黎明。(2)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3)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先后也会不同。指点迷津问题:谁先迎来黎明和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系吗?有关系。根据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对运动,我们每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是从东边运动到西边,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在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过程中,东边的区域比西边的区域先迎来黎明。第5课时影长的四季变化一、知识解读1 .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上午低,中午高,下午低。2 .阳

11、光下,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低,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高,物体的影子短。3 .古人观测发现: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长。从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叁;从冬至到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短。春分和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一样长。4 .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分旦影长度的天文仪器。5 .根据圭表上面的日影长度,就能确定四季和二十四节气。6 .太阳仰角:太阳入射光线与观察者所在地平线之间的夹角。二、实验重现实验:制作简易圭表观察测量四季的影长1 .实验目的:观察日影随四季变化时方向和长度的变化。2 .实验器材:长尺、笔、纸、剪刀、手电筒、标有四个节气

12、的纸片等。3 .实验步骤:(1)利用尺子、笔、纸等制作一个圭面刻度,然后在圭面上立表。(2)查阅当地一年四季(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3)根据同一地点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的数据,将标有四个节气的纸片让组内同学摆在相应的高度。(4)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在不同高度照向圭表,观察影子的长度变化并记录。同地点,年四季正 午时分太阳的位置不同4.实验现象:(1)用手电筒照射圭表,手电筒在不同高度时,影子长度会发生变化。(2)手电筒高度低时,影子长;手电筒高度高时,影子短;手电筒高度适中时,影子长度适中。5.实验结论:(1)日影的四季变化与太阳高度变化有关。(2)同一地点,冬至时,

13、正午太阳高度低,物体的影子长;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高,物体的影子短;春分和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适中,物体的影子长度也适中。指点迷津问题:一天中影子长度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影子总是和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同时在实验中也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正午,影子逐渐变长的是下午。第6课时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一、知识解读1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地轴自转。2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

14、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 .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角度不变,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4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5 .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6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出现在二a初,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出现在乜旦初。7 .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8 .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春分季虹球秋分讼北半球冬至北平城南半球力匕半球秋分南半球某分J南半球夏至二、实验重现实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实验月的:探究地球的运动规律。2 .实验器材:塑料小球、圆盘、油性笔等。3 .实验步

15、骤:(1)准备一个塑料小球,在球上画一条“赤道(2)再准备一个圆盘作为公转的轨道。(3)让塑料小球在盘中运动起来,观察塑料小球的运动。4 .实验现象:(1)塑料小球绕着圆盘边沿做圆周运动。(2)塑料小球自己也在转动,小球上的“赤道”线稍有倾斜。5 .实验结论: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时也在自转。指点迷津问题:通过观察图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地球公转的特点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地球一边自转一边围绕太阳公转L公转一周是一二年,并且产生了四季变化。第7课时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一、知识解读1 .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叠现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四季变化。2 .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3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如鸡、鸭子等。有的动物适应眼光,主要在夜间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