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简介.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所说的设计,界定于计划功能,这种功能既包括微观水平,又包括宏观水平;既指系统方法又是系统方法的一个步骤。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教育系统设计在微观层次的应用。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例如,课堂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等)的计划过程,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直接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各个要
2、素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而且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科学依据。这里仅对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作一点介绍,使大家对教学设计的过程有一个概略的认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是以具备了教师、学生、课程计划、设施和资源等要素为前提条件,设计的目标是解决教师在这些条件下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常设计的重点是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改编和应用已有的媒体,而不是从头开发。这种设计的模式主要供专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和大专院校教师参考。下面先介绍两个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然后再介绍教学设计过程的一
3、般模式。格拉奇和伊利模式与肯普模式(一)格拉奇和伊利模式这个设计过程的模式从一开始便强调确定教学内容和阐明教学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然后根据目标、内容对学习者的初始能力进行评定;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教学策略,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分配时间和空间以及选择合适的已有的教学资源。模式中将这五方面并列起来,是为了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从程序上看,它表明设计过程有四个环节:目标、学习者、策略和评价。关于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从而可以对模式中所有步骤重新审查,特别是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O这个模式的优点是执行教师很容易借助模式描述的过程来识别和
4、确定自己的任务。缺点是它可能无意识地强化教师和管理人员保持现存的组织结构和职员配备,而不会去重新检查整个学校的运行基础。(二)肯普摸式肯普(KemP)在他的早期模式中,是用线条把各个要素顺时针连接起来。但在后来的研究与实践中,他看到教师和设计人员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与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按照他所制定的顺序来进行设计,因此他对原模式作了改进,提出了十个要素构成的椭圆结构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强调了十个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一个要素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决策;(2)要素之间没有线条连接,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考虑某一要素;(3)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在这个环境结构的中心,说明它是教学
5、设计的依据与归宿,各要素都要围绕它来进行设计;(4)表明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为一个不断的活动与其他要素相联系;(5)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从任何地方开始,并可以按任何顺序进行。肯普的这一模式是以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模式中寻找自己工作的起点,按具体需要编排顺序。在他的著作中对学科内容、目标的确定和资源的选择等方面的阐述对教师很有吸引力。但是,他对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和修改的说明都不够详细。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可以从各种理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如:学习需要分析
6、、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序号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模式中出现的用词1学习需要分析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2学习内容分析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3学习目标的阐明目标的详细说明,
7、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目标4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5学习策略的制定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7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为评价,反馈分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IeSSJ)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
8、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现在前端分析己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教学内容分析就是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借助于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能确定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教学顺序的安排
9、奠定好基础。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要获得成功的教学设计,就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很好的分析,以学习者的特征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学习教学内容之前所具有的初始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其中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那些会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主要侧重于对学习者整体情况的分析。学习风格分析主要侧重于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一些个体差异,要了解不同学习者在信息接受加工方面的不同方式;了解他们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了解他们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
10、;了解他们的焦虑水平等某些个性意识倾向性差异;了解他们的生理类型的差异,等等。(二)学习El标的阐明和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通过前端分析确定了总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并确定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基本确定了教与学的内容的框架。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这就需要阐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编制相应的测试题。学习目标的阐明就是要以总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为基础,按一定的目标编写原则,如加涅、布卢姆等的分类学,把对学习者的要求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并使这些目标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为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评价的
11、开展提供依据。同时要编写相应的测试题以便将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三)教学策略的制定阶段教学策略的制定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当地的条件等,来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媒体。教学顺序的确定就是要确定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是要通过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示范一模仿法等不同方法的选择,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传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授课、小组讨论和个别化自学三种形式,各种形式各有所长,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各种教学媒体具有各自的特点,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12、、媒体特性以及实际条件等方面,运用一定的媒体选择模型进行适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对象等来确定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存在着能适用于所有目标、内容、对象的教学策略。(四)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就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然后实施。最后要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即进行教学评价。包括:(1)确定判断质量的标准;(2)收集有关信息;(3)使用标准来决定质量。具体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就是要依据前面确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方法,分析学习者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并以此为基础对教
13、学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相应的修改。评价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四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这里应强调说明的是,我们人为地把教学设计过程分成诸多要素,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发展和掌握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技术。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间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要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我们应在学习借鉴别人模式的同时,要充分掌握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求,决定设计从何着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