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策略.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策略(一)“学困生”心理方面的管理1 ,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兴趣是激发人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因此“学困生”的学习转化离不开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升“学困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教材中的公式和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学困生而言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难以理解和把握,从而对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向学生以图像或动画的形式展示公式和概念,并对概念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和理解公式和概念。同时小学生天下好奇爱玩,对事物的认知都是离不开好奇和兴趣的载体,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形、音视频等制作有趣的动画、
2、优美的音乐等创建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五官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教学的时不应只注重对其知识的弥补,需要从“学困生”的内心出来,通过关爱融化“学困生”自卑和抗拒的心理,激发学习的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后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教学令其绽放自我的光彩,在得到肯定和关爱后变得自信勇敢,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我的解题思路。教师长期真挚的爱的教育能深深影响“学困生”,帮助其走出学习的困境,缓解学习带来的困难。同时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也是为“学困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2 .改善“学困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学困生”的管理上要以微笑和关怀肯定其获得的进步,以热爱
3、和鼓励肯定其付出,在其获得微小成功时给予真诚的张扬,久而久之在老师的关注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重新的树立,唤起内心的学习热情,其不良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就会发生转变,变得积极乐观,自卑的心理也渐渐消除,成功转变。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学困生”娇嫩的自尊心的维护,通过其身上的闪光点来鼓舞其进行自我发展,例如“学困生”在学习之外有其他特长或兴趣爱好,教师应该为其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创造展示的条件,进而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己,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以达到消除自卑、消极等不良心理问题。3 .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感的激发可以提高有效的实践练习进行,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困生”的实际情
4、况出发根据其个体间解决问题的差异性,采用有效发课堂练习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体验,进而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基础练习、实战演练以及拓展延伸三个层次的练习题,难度逐步加强,让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都得到合适的训练同时让“学困生”能够循序渐进和科学地进行学习,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经验,通过不同阶段的练习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进而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来增强“学困生”对成功的积累,进而刺激其自我效能感。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困生”在体验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更容易对知识进行深刻的学习,学习效能的提升让“学困
5、生”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二)家长方面的管理1 .开设家长咨询室,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而缺乏相关的教育知识和素质,导致无法以正确的行为对孩子进行教育,甚至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咨询室,教师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通过家长的家庭教育的提升而减少“学困生”的形成。例如当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交流时,教师可以给予家长适当的指导,让家长多陪伴孩子,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并通过家长的主动交流让孩子敞开心靡;部分家长对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感到困惑时可以通过家长咨询室向老师寻求帮助,通过老师的指导明
6、明白不良习惯养成的前因后果,知晓自身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的重要性,理解孩子是父母的镜子。2 .家长承担的职责以及工作配合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应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要强化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对“学困生”在家庭的表现和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商讨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化办法,双方形成一致的教育思想。同时家长需要端正教育观念和纠正教育方式,即便自身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而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指导,但是父母可以通过陪伴的方式让孩子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对自己学习的重视,在孩子遇到学习的困难和挫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树立孩子学习的信心和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情绪。由于
7、孩子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容易遭受到困难的打击进而产生消极的情绪进而对困难面前放弃,此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攻克孩子对学习的心理障碍。(三)教师教学管理方面1,纠正学习理念、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技巧“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与其智力水平无关,更多的是受到其不良学习理念和错误学习习惯影响而形成的。在这个基础上部分家长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对其未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学习指导,以责备责骂的方式对其进行怪罪,在缺乏开导、引导和鼓励下孩子慢慢就会成为了本文所论述的“学困生”,对学习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最后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中。因此教学在对“学困生”
8、进行转化和管理时首先要对其学习理念进行纠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形成科学、系统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当教师发现“学困生”的学习理念错误时可以从旁引导,通过英雄人物或者时代伟人等励志的故事让其纠正学习不重要的错误观念,重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当教师发现“学困生”存在知识混乱,对课堂教学内容记忆不够牢固的现象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学习技巧进行指导,引导其在课后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类,在分类中进行对比记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下以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长期以往必然会提升学习的效果,实现成绩的提高。2,夯实基础,查缺补漏为了有效促进“学困生”形成和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教师需
9、要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构建,提升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自主能动性,丢弃过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以灵活应用、总结归纳以及类比分析的方式进行科学的学习,并制定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学校策略。根据学生的特性和学习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教学方法,以多样、科学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给良好的学习策略。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极易和整合,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摆脱学习的困境,能够更好地适应特点的学习任务的需要。同时“学困生”由于学习方法存在缺陷,因此其学习基础普遍是比较薄弱的,但是环环相扣的学科,其需要一
10、层一层的基础作为基石,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难度也是组建加大的,若其基础不牢固则必然会影响着更高难度的学习,最终“学困生”陷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与旧知识的复习的漩涡中,无法实现转变。基于此,教师通过深入浅出,对知识进行拆分,将课程难点分散,从而促进“学困生”的理解。同时教师对于“学困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以适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程度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对旧知识进行回顾,通过新旧知识的穿插实现对就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夯实基础,查缺补漏,促进“学困生”学习的有效性。3.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改变教学和管理方法“学困生”与其他学困的“学困生”具有一定的共性,其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态度具有相似
11、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学困生”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转化时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相互传授经验,共同探讨“学困生”的管理转化问题。同时某“学困生”其一般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针对“学困生”进行联合的观察分析,全方位分析“学困生”心理障碍以及兴趣爱好,对“学困生”的个性进行全面分析,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融会贯通,应用在每个学科上。在教学中,以鼓励的方式对具有自卑心理的“学困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其正确认识导致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进而制定合适自己的学习策略,促进其通过科学合理的
12、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对于部分行为恶劣、我行我素的“学困生”老师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让其明白自己的行为的不可取性同时做到及时遏制,他们也会渐渐收敛自己的行为。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从而令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敢懈怠,产生紧张的情绪,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其焦虑的情绪是更加的严重,因此在考试和课堂交流的过程中表现不佳,学习策略更是无从下手。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和管理方法,通过与学习困难生的温情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遭受的困境,从而鼓励和辅助“学困生”先重拾学习的信心,然后再灌输学习策略的意识,最后音带“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另外对于学习策略运用能力较差的学生需
13、要对其进行关爱鼓励,协助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帮助其进行学习策略的调整。五、对学困生的教育策略随着学困生心理特征研究的逐渐完善.人们开始把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干预上。关于学困生的干预问题,己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进行了简单的实践研究。针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对策。1.关注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到家长、教师的冷落与消极评价,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极度的焦虑、不安与无助。学困生通过与家长和老师做对的方式来表现对他们的不满以此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因此身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透过学生的不良表现看到他们存在问题的实质
14、。家长和教师应经常自问是否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否体会到他们的失望与无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放弃旧有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又进一步巩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但给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这就
15、给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学困生学习活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应仅以学业表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学困生,争取和学困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春风化雨,以情感人,以爱动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学困生进步的心理情境。增强学困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针对学困生责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严重的特点,教育者应该从多方而塑造学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从具体的教育事件中培养学困生
16、的责任心,让学生学会自理自立,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懂得学习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法替代,让他们拥有责任意识,能够对自己负责。二是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困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创造一些让学困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和机会,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纳、关注的心理需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活动来磨练学困生的意志力,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心。三是从个人经历出发教会学生面对挫折。学生遇到的挫折是来自于多方而的,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愿望等面对挫折每个人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通过对挫折进行心理疏导来教会他们拥有客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挫折中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纵观几年来我国关于学困生的研究情况,我们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己经基木了解,并且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提出了相尹小学寂与管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例如:在教学平均数问题前,先让学生了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