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3620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对“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重点、难点的阐述(一)、项目的重点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程1 .严格控制耕地流失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非农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引导各类建设用地优化布局,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劣质耕地,避免占用优质耕地。加强农用地结构调整的管理。退耕还林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家和海南省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农业结构调整应注重保护耕作层,禁止良田种树和挖塘养殖,确保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实现。2 .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落实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政策,确需占用耕地的非农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相同、质量相当的耕地;对于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

2、耕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耕地开垦建设费。市(县)政府应通过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等途径落实补充耕地。规划期内应重点加大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的力度,适度开展宜耕农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废弃工矿用地复垦补充耕地,确保耕地保有量目标的落实。3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规划期内的基本农田原则上保持稳定,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需要,对现有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严格控制基本农田的调入和调出。对质量等级高、集中连片以及土地整治新增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对新一轮规划已预留为建设用地的基本农田进行调出。市(县)级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基本农田保护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优质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2)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划定的基本农田,由市(县)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长效机制,把保护责任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并实行长期特殊保护。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城乡建设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对于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选址特殊、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审批。(3)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农田建设的集中投入与监管机制

4、,增加公共财政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的资金投入与监管,积极推进平原地区、河谷地区和山间盆地区的标准化基本农田整理,加大丘陵台地区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强农田水利、生产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程1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随着城镇化发展,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缩并减少相挂钩的建设用地配置政策。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2 .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闲置建设土地的处置进度,加大城镇工矿用地中空闲土地的整合力度,积极推进砖瓦窑、

5、采石场等废弃土地的整理复垦;实施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相挂钩的政策,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利用价值。3 .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行政管理和市场机制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完善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考核体系,形成指标约束机制。规定单宗土地供应规模和土地开发建设时限,防止大面积圈占土地。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制度,健全市场化土地配置机制,完善土地价格体系,建立城镇基准地价动态监测机制,加强政府对城乡土地市场的监管作用。三)、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程1.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保障新型工业发展用地,根据全省新型工业发展布局安排用地,严格落实各项工业用

6、地控制标准;采取新增工矿建设用地指标和存量工矿用地挖潜相结合的政策,满足规划期内工业发展用地需求。4 .保障重点旅游设施项目用地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旅游设施用地,根据全省旅游业发展布局,重点落实旅游设施用地指标,严格控制旅游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比例,注重保护自然和人文景观,优化旅游设施用地结构与布局,促进旅游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协调和综合利用。结合小城镇建设、文明生态村和中心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度假旅游业。5 .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满足新建或扩建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及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四)、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1 .构建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格局严格保

7、护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水源地、海岸带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必需的自然栖息地。合理利用已开发土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高度重视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作为基础性生态用地的重要功能。对于中部山区以严格保护为主,重点实施封山护林和封山育林工程,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热带雨林、珍稀濒危物种和水源涵养区;对于环岛台地、平原区,重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农业生产中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完善城镇、工业和旅游发展项目中的污染处理设施建设,通过保留或修建生态廊道,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移路径,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海岸

8、带,着重保护红树林及沿岸河口、泻湖等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保障沿海防护林用地,保障城乡及旅游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控制工农业污染物排放,防止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退化;严格执行水功能区管理,防止地下水超采。2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保护合理划定保护区域,通过扩建、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建成由霸王岭一尖峰岭保护区群、鹦哥岭一黎母山保护区群、五指山保护区群,以及保护区廊道、海岸带与红树林保护区及其它分散的保护区所构成的陆地自然保护区体系,切实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增强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 .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低能耗、轻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

9、城镇化地区要遏制城镇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合理配置绿色开敞空间和环保设施用地;工矿用地区要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和工业污染,强化矿区环境保护和采后生态恢复;旅游开发区内大面积、连片农用地应保留作为生态景观用地,减轻旅游活动对原始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推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生产方式,禁止土地污染。4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对25度以上的山坡地等生态脆弱区域实施造林绿化工程;通过荒地造林、退塘还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对沿海防护林进行补带、扩带造林;实施水边林、路边林、城边林和村边林的防护林建设工程;倡导生态城乡理念,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创建健康人居环境。5 .加强生

10、物多样性保护全省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应坚持符合生态省建设和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应充分考虑对区内及周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针对可能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和保护措施。严格保护五指山、黎母岭、霸王岭、吊罗山、尖峰岭等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以及沿海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泻湖等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加强对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针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和管理,严禁人为因素导致的生境破坏。严格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场所和迁移路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应避免造成动植物生活环境的隔离和破碎化,努力营造野生动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

11、。五)、土地整治工程1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加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调查与生态效应评价,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和用途。按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占补平衡、先补后占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及其农田配套设施建设。2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规划,组织实施省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大工程,逐步推进迁村并点和中心村建设,加大农村废弃土地和闲置宅基地整理力度,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探索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长效机制和农民权益保障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在文昌、琼海、海口、

12、屯昌、定安等潜力较大的市县开展村庄土地整治工程。3 .工矿废弃地复垦开展工矿废弃地的类型、分布调查和适宜性评价,科学确定复垦土地的用途。按照统筹恢复土地生产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要求,鼓励复垦后土地的综合利用。六)、本项目重点1、优化土地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与高效利用近年来,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环境和生态低碳的问题,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近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三发展,提出乡村振兴相关指示,并指出要“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J随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

13、及国务院“土十条”的出台,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也开始由单一重视新增耕地过渡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国家对于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提出相关要求“对建设占用水田无法直接补充水田的,可采取“补改结合”的方式,补充耕地项目中产生的新增水田指标可在此基础上有效解决建设占地与耕地补充过程中的空缺。实施补充耕地项目,特别是加大对宜农土地的整治力度,能够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切实保护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实现项目区未来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多功能性战略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补充耕地项目,是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的切实体现,有利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

14、民,为在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项目的实施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地区农民经济生活水平提升。项目实施后,达到预期的开垦耕地数量,并有效提高农田产出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因此,怎样确保项目实施完成后能够使项目区耕地等级提高,同时提高耕地平整度,改善区内耕地质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该项目的重点内容。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数量、质量、进度的控制我公司依据招标文件对项目实地进行了相应的资源摸排及现场踏勘,结合项目地的实际情况,我公司对于项目区进行了初

15、步规划,本项目主要涉及的工程实施范围为“旱改水及新增耕地建设,主要工程内容为旱地改造水田面积为4.61公顷(69亩)、新增水田0.53公顷(8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项目产出的指标数量的控制项目区的选择应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条件较好,灌溉水源有保障,项目实施前应充分与当地村组进行沟通和协调,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开展项目选址立项工作,将确切能开展项目实施、符合项目选址条件的地块纳入项目实施范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按要求通过工程建设和土壤培肥与改良等措施,保障好项目范围线以内的区域全部建设实施到位,按项目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以确保耕地指标产出数量满足项目总面积5.316

16、3公顷的要求。(2)对项目工程质量的控制工程质量控制目标:严格贯彻国家及省、市强制质量标准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所有工程质量验收达到合格,争取达到优良标准。工程质量控制原则: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实施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对工程项目人员、机械、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执行有关材料试验制度和设备检验制度;坚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准在工程上使用;坚持本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不予签认,下一道工序不得施工。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应以事前控制(预防)为主;应按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