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分类标准的厘清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课程分类标准的厘清与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校课程分类标准的厘清与分析查阅大量书籍、论文等文献资料,并对所有发行的课程论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书籍进行了研读,我发现虽然不同文献存在观点分歧,但大方向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我对学校课程分类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阐述分析学校课程分类问题。一、界定分类标准综合文献研究成果,建议学校课程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分类:课程管理、课程形态、课程结构、课程领域、课程功能、学习方式、表现形式。二、基于同一标准的分类1.从课程管理角度分类,学校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管理主体不同,对课程的称呼就不同。对于学校来讲,这三类课程都要在学校一一落实,学校课程开发一
2、方面是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二度开发,另一方面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2,从课程形态角度分类,学校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生活课程)、环境课程。分科课程历史悠久,至今在学校课程建设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新课程改革后,倡导学校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方面建设力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注重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环境包含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与文化环境,环境课程与隐性课程有重合。3从课程结构角度分类,学校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整合课程)。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实质上是活动课程的发展。随着
3、课程整合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特别是在低学段学校,综合课程(也可称之为广域课程或称统合课程、整合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中占据了一定地位。4,从课程领域角度分类,学校课程分为人文社会课程、语言阅读课程、科学技术课程、艺术审美课程、体育健康课程。这是许多学校在学校课程体系分类中广泛采用的分类方式,这种分类方式受到的制约较少,比较容易操作。5,从课程功能角度分类,学校课程可以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探究性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弱项,也是许多学校不曾开垦的处女地。因此,能够从这个角度进行课程分类的学校也是课程水平建设较高的学校。6从学习方式角度分类,学校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定
4、制课程。定制课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提供了空间。但是,由于受到师资、校舍等办学条件限制,实施难度较大使许多学校望而却步。7.从表现形式分类,学校课程可以分为显示课程、隐性课程。这两类课程广泛存在于学校课程之中,但是总体看来分类相对粗线条,在进行二级分类时还要借助前文提到的某些分类标准。因此,采用这种分类方法的学校比较少。综上所述,可以归纳梳理出学校课程分类表格,展示学校课程的结构框架,使课程分类更加清晰、明了。基于清晰分类基础上的学校课程体系建构课程分类清晰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与创新。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任务
5、,应该在以下5个方面引起重视。一、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从单一课程到多元课程体系建设从学校课程分类表可以获知一个非常直观的信息:学校课程再也不是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格局,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意味着学校要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能力。“学校课程”后面加上“体系”二字意味着学校课程开始以“课程群”的面目出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互联与互补,课程群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重要话题。学校课程建设应该从碎片化的“单打独斗”走向结构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之路。多元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有统领发展的“魂”,这个“魂”就是学校课程的文化理念系统,办学目标
6、、学生培养目标体现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这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依据与基础。二、凸显国家课程地位,真正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开齐开全国家课程”是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底线要求。国家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的比重大约占80%,其重要位置不可小觑。如果把学校课程开发的主要精力用在学校自主开设的校本课程开发上,则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做法。这样的课程开发路线一度使一些中小学误入课程开发的迷途。三、发挥完善的课程功能,为学生全面成长奠定基础学校课程从功能方面可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基础性课程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主,我国幅员辽阔,仅凭国家课程不足以全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
7、求。拓展性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完善,而探究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作用显著。如果学校能够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全面认识课程的教育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游学课程等方面多下功夫,有利于全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习方式角度看,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定制课程。必修课程是对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普遍性要求,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标准。选修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定制课程则是完全出自学生自身需要,学生自己提出需要学校开设的课程。随着学生对课程选择性的增强,学生
8、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改进更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五、重视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育大辞典这样定义隐性课程: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中不能忽视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办学风气是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校园中的人际关系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状态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情,很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干群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这些关系决定了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在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中应该维护的方面。我国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之所以能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得益于新课程改革后“赋权于学校”“赋权于教师”的政策,教师与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建设更适合师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如此,帮助中小学校长、教师厘清学校课程分类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