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30967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探索基础教育价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社会热议:基础教育怎么平衡学业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关系?考不上高中,初中的教育价值何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估算:读高中大学至少得花费10万,初中毕业七年打工不止挣10万,一反一正就是20万,干什么不是一辈子,有多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读书浪费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可见读书的意义、学校教育的价值问题亟待思索,本文从基础教育的视角出发探讨基础阶段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路径分析。一、对教育价值追求的认识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定位实,是现代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元素。在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从最初的模规模化扩大到内涵式提升,从工具性主张

2、到人本理念盛行,从个体素质提高到综合素养培育,对知识、能力、素质、素养的价值取向选择与教育阶段性发展密切相关,深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方向、教育体系的完善、全民素养的优劣。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对人性本身的发掘、促进学生独立个体的全面发展开始成为教育事业的灵魂,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素质本位形成。(一)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发展目标;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教育价值选择是指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活动的属性、特

3、点、功能、效果所确立的价值取向,它表明了教育活动主体的价值态度。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教育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公平和效率既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也是我国教育发展所追求的两大基本目标。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发现,强调“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容易忽视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问题。而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教育本体价值的首要性以及分配正义与承认正义的复合正义观都为“公平优先”的价值取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优先意味着兼顾教育效率。因此,“公平优先”是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的一种理性的教育价值选择。韦伯指出:“要想

4、考察任何有意义的人类行动的根本成分,首先应从目的和手段这两个范畴入手。”这也就意味着,其他-一切包括教育效率在内,都只是教育公平的手段。教育公平优先必然会促使作为手段的教育效率的提高。教育公平优先意味着兼顾了教育效率。(一)教育价值追求的阶段转向。1、第一阶段:能力本位对知识本位教育的超越。能力本位和知识本位最大的区别在于理论和实践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教育的侧重点由重理论向重实践的初次转向。知识的习得主张在特定教育阶段冲破知识本位教育的闭环态势,让学习体由个体走向多元。这一阶段的教育优化了师生关系,将教育主导要素归结为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纳入教育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地位,促进

5、了学生多角度、多方式的运用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涵及发展进行创新运用、融会贯通。2、第二阶段: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教育的跃升。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人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包括劳动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教育主体的尊重,是对人性本质的回归,是对人类发展的追求。这种发展脱离了对技术层面的追求,进而发展成依托人性本身的潜能、发挥内在的力量,对技术知识和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精神层面实现跃迁,在能力方面实现多元,在四维方面实现复合。素质本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系统工程进行谋划,分阶段设定目标,分层次推进,在基础教育中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未来发展的思维框架,进而将自我审视

6、、自我反省和人生规划、个人定位相结合,使自身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操作空间、更具人性魅力,反馈到教育事业中,即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追求。素质本位价值观更加侧重学生看世界的角度、学理论的思维、练技能的方式,更加重视人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关系、实践创新、心理建设等整体素质水平,更加倾向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次转型,成为从工具主义向人本主义跃升的关键一步。3、第三阶段:素质本位向素养本位教育的进化。素养本位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优势素质的提高。它秉承了全面发展与优势推进、基础素质与核心素养同步发展的理念,在深入挖掘学生自身素养的同时

7、,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核心素养提升,在教育方向的制定、教育模式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考量上做到了充分开放,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浪潮,并实现动态化、开放式变化。这一进化对学生主体的身心成长、技能提升、素质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将教育事业置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放在世界教育发展阶段性历程中去充分考量,并形成了瞄准市场、聚焦素养的教育价值取向。二、教育价值追求的路径教育事业有质量、效益、秩序等问题,教育寻求科学管理的范式。当育人和成事出现矛盾时,我们也有这样的思索:不是所有的教育问题都适合用“科学”甚至是“量化”的方式和标准加以衡量,以数量评质量,以物质论精神,对照表格工作,为了数字工作,

8、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等等。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过度地被外化为物质的、程序的、可以计量的工业生产流程;各种计量到精微处的绩效评定办法和貌似精神激励的等级制度等等,无限逼近的是以“货”换筹进行交易的商业规则。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以精神润染精神,以心灵启迪心灵,教师的生命成长和学生的生命成长相互映照、彼此滋养。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追求“管理教育之道”是一个曲折、复杂、反复的过程。探索教育质量追求的新路径是教育改革的挑战和使命担当。(一)提升校长价值领导力。针对领导实践的应然状态,通过逻辑思辨来阐述校长价值领导的意义及内涵;站在学校组织层面强调校长自身的思想及价值引领:多从价值领导的实施过程来界定

9、其具体内涵,其中价值转化为核心环节;强调对下属进行价值改造。价值领导以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为起点,以校长自身的价值观梳理澄清为基础,在校长、全体师生员工和以学生家长为代表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思想与智慧的碰撞中,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然后以理解学校工作的意义为核心,由意义出发,通过构建发展愿景、创建教育目标,进而凝聚全体师生及学校周围社区、家长的价值共识,最终最大限度地达成育人目的。发挥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把价值观注入学校的每一个细胞、每一部门、每一个人当中,进一步影响学校内外人员的认识和行动,通过联动、互融实现价值领导在学校工作中的全方位的渗透和意义建构。其一,加强学习是校长价值领导力提升的重要

10、途径。校长通过广泛的阅读提高自己的价值领导意识,把握人类的基本价值共识,系统掌握、理解社会主流价值,树立正确的新时代教育价值观。其二,区域引领是校长价值领导力提升的直接影响。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区域教育理念和发展愿景引领校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通过课程设置、研修主题选择等方面加强培训,提高校长的素质,帮助校长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更高的价值追求。其三,贯彻实践是检验价值领导力的练习场。教育价值观是真正植入行动的一种内心的驱动力,校长的价值观体现在自身行动、人际互动贯彻在学校一切工作中,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文化铸校,在真刀实枪的实践中让价值领导力得到真正提升。(二)打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11、1、依托“互联网+教育”进行课堂变革,激活师生主体。教育从场所走向了空间、实现着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教学重构,个性化学习需求日益凸显。学校完善教室现代化设备更新,打造具有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互联网+”教学空间,引入应用型软件,让线下课堂生动起来,鼓励并支持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开放的教师发展共同体。课堂教学从基于知识传递走向基于个性学习和数据分析,师生从单一角色定位走向多维角色互构,实现着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2、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建设教师全体成长工作室,在教师中遴选导师,由导师和学员双向选择,形成研修群体。一是成立由同一学科教师构成的以学科教学研究为主的成长工作室;二是成立不同学科教师构成的以

12、德育管理研究学为主的成长工作室。以导师的名字命名成长工作室,提升导师在工作室建设中的领导力和辐射度。工作室的研修包括工作室建设、理论学习、名家讲学、外出参访、课例研讨、课题研究等。3、开发校本课程。一是设置对应学校教育价值追求的课程目标。通过“细化学校教育追求目标的课程要求分析学校的有效课程资源设置学校特色课程目标”设置反映学校价值取向、体现价值诉求的课程目标。二是确定基于学校教育价值追求的课程内容。课程开发就学校教育价值追求的内涵指向圈定课程方向、界定合理内容和筛选。筛选结合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来进行,权威性、知识能力培养程度、价值内容的诠释情况等都是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的基本原则。4、营造“以

13、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包括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学校营造“以人为本”的育人氛围,培育师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引领师生健康的价值追求,让师生的生命个体达到行为与内在兼顾共生,探索有助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和方式方法。5、完善学校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外在动力,使教师关注创新及注意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升;教育评价能反映一定时期内学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是学校教育的信息反馈机制;教育评价是学校教育目标导向的具体表现。做到:科学定位评价、完善评价方案、完善评价组织。教育评价当代价值取向在教育公平、主体性彰显、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集中体现,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教育评价从以往的滞后性评价走向在线与实时评价,极大地拓宽教育评价的范围,提升评价的时效性,从而灵动地为发展中的学生和教师提供持续的共进支撑。坚持教育评价的角色定位,才能使学校教育评价坚持正确的角色扮演,切实发挥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