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控制.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悻山说:航材故事会系列之“再说航材成本”开源节流,历来是经营公司的不二法则。在疫情严重的今天,开源实在是不容易,节流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一个航空公司的运营来说,有各种各样的成本分析样本,结论基本上都认为在实际运营中,燃油成本是比例最大的一块。而飞机维护成本(包含航材储备及消耗和周转件修理及大修)只占整体成本的12-17%,其中又有大约一半是发动机相关的。所以实际航材成本在航空公司运营中的占比并不大,只不过因为航材的金额都很高,占用的现金流很大,所以总给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航材消耗了很多成本。我们以前分析过航材储备与飞机派遣率的关系,航材储备越多,派遣率越高,反之亦然。所以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在有限
2、航材储备中最大化派遣率。在实际操作中,我觉得我们的客户考虑直接成本比较多,也比较仔细,对于一些间接成本,诸如管理成本,停飞带来的索赔成本等,都考虑得比较少,所以在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就一直难以找到对话语言。举个例子。在日常航材买卖钱来货走的模式以外,大家都在寻求是否有更新颖的,更有效的航材保障方法。波音就推行过IMM和IMME(IntegratedMaterialManagement)(ltegratedMaterialManagementEXPendab,即集成式物料管理和消耗件物料集成式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在客户购买了波音飞机后,整个航材管理也交由波音公司负责,航空公司按一定约定方法付费。
3、在这些项目的推广中,客户往往会特别强调和看重单个航材的价格比较,而波音则更看重在大量航材储备之后,带来的AOG下降,派遣率上升,管理成本以及金融成本减少的效果。还有就是航空器退役时冗余航材的处理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对于一些已经成规模的航司,航材管理模式已经基本固定,人员构成也是稳定的,如果选择波音的建议模式就是把成熟的模式推倒重来,显然有些得不偿失。但一些新成立的,规模较小的航司,如果选择IMM之类的保障,会节省太多的管理成本。所以是值得尝试的。由于疫情的原因,各种预测都说航空业的恢复怎么也要2023年以后,而且无论是航空制造业还是民航业,这两年基本都是亏本的,除了有数的几家纯货运航司。因此,
4、大家抱团取暖,适时推出新的航材保障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正逢其时。有专业搞金融的朋友看了我写的文章,认为在新的保障模式中,加入更多新颖的金融模式是有益的。比如,是否可以采用钱货分离的模式,各航司所需的航材由专业的航材经销商或者飞机制造商统一储备,各航司以采购token(代币券)的形式拥有及时享受航材服务的权力,但只在真实需求产生时才实际拥有航材,token可以作为预付款或者定金。这样做的综合成本一定会比以前降低,当然,航材暂时不在自己库里,风险也会稍大些。拆解飞机的二手件,也一定会(应该会)迅速形成自己的成熟市场。当然,二手件也一样可以形成各种会员制,利用新颖的商业手段迅速展开自己的服务。在OPPland举办的航材论坛上,我曾经听到京东物流做的一个介绍,讲到京东物流给很多企业提供计划预测库存和物流的第三方服务,我理解他们是希望能替航司也提供这样的服务,虽然他们把航材保障的数学模型想得简单了些,但至少表明了他们愿意出钱做这些事,而且有钱做。我猜有意进入航材的资本和企业还会有不少,所以只要各航司能敞开大门,航材的储备以及新模式也不会是太难的事。说来说去,航材成本是航司逃不掉的成本,但是有些可以节约。希望大家能从好的一面看疫情的影响,也许明天就有新的保隙模式摆在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