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融合思政教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人本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融合思政教育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基于人本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融合思政教育研究摘要:人本视角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融合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职业生涯发展与思政教育双方价值理念一致、内在逻辑互通,通过深度融合可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正向引领,并促进思政教育形式创新。本文在分析两者融合的基础上,提出构建“1+1+N+N”式融合模式,通过把握好“1个基本前提”、落实好“1个内在要求”、运用好“N个核心载体”、构建好“N个保障方式”等措施,助力职业生涯发展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关键词:人本视角;职业生涯;思政教育;融合策略为深入学习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抢抓工
2、作关键期、冲刺期,2023年6月份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通过重点宣传就业创业部署要求,权威解读就业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根据统计信息,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1158万人,再创新高,庞大的毕业生群体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面对日益增加的毕业生群体,如何引导他们合理就业成了亟待思考的问题。高等院校作为育人主体,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期望。在人本视角下,结合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个性需求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并融合思政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鼓励大学生主动投入国家重大
3、项目、重要领域,实现大学生的高效就业、充分就业。1人本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基础1.1 职业生涯发展与思政教育价值理念一致生涯教育萌发于美国,在近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己建成较为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在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下,部分西方国家逐步建立了与地域国情相符合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在严峻就业形势的驱动下,中国高校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并将其视为一门大学生学习的必修课。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对思政教育十分重视,组织召开了诸多与高校课程思政相关的会议,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干什么、怎么干、由谁来干”进行全面部署,为更多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方向。从宏观层面来说,
4、思想政治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从微观层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政治素质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新时代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内在思想和外在能力,使之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帮助其坚定理想信念。而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在于深化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心态和择业观,这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就业能力等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大学生未来的高质量就业。从价值指向方面来
5、看,这两者都具备了正确价值观培育的功能,且都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因此具有高度趋同性和目标一致性。1.2 职业生涯发展与思政教育内在逻辑互通在人本视角下,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以契合学生个性需求和心理特征的方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长期生涯规划。而思政教育则要坚持“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选择合理的思政教育方式、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从本质来看,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都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阶段中,本身并未参与职场活动,在学校接受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多为意识形态上的内容,旨在通过职业生涯学习构建良好的职业
6、规划体系,为未来参与职业活动、实现职业价值奠定基础。而思政教育属于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同样属于意识形态教育。当这两者在意识形态领域得到碰撞和交融,便可以在学生的思维中激发出火花,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思政知识运用于职业规划上,不断提升职业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帮助学生未来更高质量的就业。而反过来,将职业生涯规划作用于思政学习,则可使学生有更明确的方向,通过一个个职业生涯的实践案例使学生透彻理解思政知识的内在含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学习态度。因此,两者的内在逻辑互通,这为双方融合奠定了基础。除此以外,职业生涯规划中所涉及的职业观、职业道德教育等
7、内容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成的关于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人才资源提升的目标,使学生能够融合自身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养成积极的态度和心理品质,充分发挥自我潜能,最终实现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要通过相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思想根源上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形成符合个体实际以及社会需求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规范,因此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方在内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2人本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2.1 把握好“1个基本前提”: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职业生涯发展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主体,起主导作用,其专业化
8、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融合效果,建设高水平高素养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基础,也是促使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取得规模效益的有力途径,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保障。2.1.1 重视“内培”。在教育主体“内培”上高校应积极构建多元化模式。一方面优化考核体系,将思政教学与职业规划发展纳入教师考核过程,以学生职业规划目标、职业报告、思政考核结果作为考核标准,增强教师对思政教育及职业规划融合的重视度。另一方面建设专业平台,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组织教学能力强、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对教育能力弱、专业化水平欠缺的教师进行指导,通过“传帮带”“一对一”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共同提升
9、;运用网络构建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职业生涯规划交流平台,为思政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提供双向互动交流机会,并设立职业规划话题,通过全面引导和高质量对话交流,实现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2.1.2 强化“外引”。首先,借助高校人才培育优势和地域知名度,吸纳专业水平过硬的高素质职业规划人才参与高校教学,不断丰富师资队伍,为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教育融合提供人才保障。其次,塑造品牌形象,增强人才吸引力。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育理念,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宣传高校育人理念、育人优势,提升知名度,做好校园知名人才宣传推广,提升校园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吸引优秀人才参与高校建设,助力高校思政队伍、职业生涯队伍建设
10、。最后,与龙头企业、先进机构、其他院校建设合作关系,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师傅、其他学校先进的讲师到学校“串串门”“聊聊天”,他们往往有更为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经验,能为职业生涯融合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活力。2.2 落实好“1个内在要求”:增强教育客体的内驱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客体是学生,教学工作应全面围绕学生来开展,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构建教学体系与融合思路,持续增强其内驱力。2.2.1 树立职业生涯和思政学习的决心与信心。增强教育客体的内驱动力是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生要通过对自我的客观剖析,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并充分认识职业生涯
11、教育和思政教育在自身未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消除轻视这两者学习的心理。大一新生要积极参与学校职业规划方面的启蒙教学活动,利用职业竞赛、职业规划、职业演讲树立职业信心和理念;大二、大三学生积极参与职业生涯与思政融合的实践活动,组建职业生涯规划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假期开展职业调研实践活动,了解行业现状、职业特点、企业需求,通过活动真正了解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大四学生根据大学三年职业规划目标,利用实践时间,完善调整职业规划,夯实职业信念。2.2.2 明确职业生涯与思政学习的关联性。高校大学生在具备职业生涯和思政学习决心与信心的基础上,还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做到职业生涯学习中有思政的引导、思政学习中
12、有职业生涯的渗透,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首先,积极关注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国际形势,明确国家发展、职业规划、思政学习之间的关联性,以新时代青年担当新时代使命,将职业规划与“中国梦”相融合。其次,重视德育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结合,在职业生涯学习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2.3 运用好“N个核心载体”:发挥教育介体的传导效能人本视角下,推动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渗透,还离不开教育介体的传导效能,只有对各种教育介体进行充分运用,构建立体化、浸入式学习环境,才能够使双方的融合更为深入、全面。具体来看,教育介体主要包括教育方式、教育平台和教学渠道等。2.3.1 创新教育方式。充
13、分发挥学科优势,扩展思政教学方法体系,加强思政课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关联性,强化融合实效。具体可以情境为载体,通过模拟学生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情景,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思政知识与能力、塑造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在学习“经济与社会”带领学生阅读思政学科名人传记,提 不断强化思政学习;引入议题式教学 引导学生围绕议题进行深度思考、探 不断提升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运用时,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求职应聘、就业创业博览会等,升其对各行业发展前景、从业要求、职业特性的了解,法,创设“生活与困境”“争议与思辨”等有关议题,索,在论证、争辩、讨论中树立清晰的职业价值观念,职业兴趣测试、气质类型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试等量表,结合生涯
14、家谱、生涯彩虹图、生涯幻游、生命角色图等辅导技术,辅助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如在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教学内容涉及中国2035和2050年发展远景战略目标,辨析了新时代青年与中国梦的关系。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生涯幻游技术,带领学生构想十年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状态,引导学生将人生梦想融入中国梦中。2.3.2 搭建教育平台。第一,借助微信、抖音、微博、校园官网等媒介,开通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窗口。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智慧党建”“德育活动”“职业生涯”“文艺盛典”“校园文化”五个模块,每月定期更新模块内容,将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融入碎片化推文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
15、发。第二,搭建专属职业生涯思政教育平台。基于全校教师和学生搭建全面渗透、有机交融的职业生涯思政教育平台,形成“就业+思政”网络育人阵地,按照不同年级学生设置教学模块,确定教学重点。针对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主要设置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教育模块,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初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针对大二学生,主要设置职业素养培育、自我认知模块,使之按照专业所需和未来岗位要求完善提升自我综合能力;针对大三学生,主要设置职业技巧、职业道德模块,通过就业指导和思政渗透,帮助其提升就业竞争力;针对大四学生,主要设置就业服务、心理辅导模块,通过有效指导和全力帮扶解决其就业难题、消除负面情绪。2.3.3 丰富教学
16、渠道。要不断丰富教学渠道,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推动职业生涯教育、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例如,高校可定期在校内举办模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至少每年举办1次具备一定影响力的职业生涯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比赛的方式带动大学生学习职业生涯知识,并在准备比赛、筹办比赛、参与比赛的整个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思政知识,提升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2.4 构建好“N个保障方式”:发挥教育环境的助推作用良好的环境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在优良环境的熏陶、引导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工作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第一,营造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教学环境,将思政、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各科目教学体系当中,并将其确立为高校教学目标之一;第二,每年主动联合其他高校和职业规划企业,为参与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融合工作的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同时,设立专门的教研小组,由合作企业负责人和学校职业生涯融合思政教育负责人共同组成,负责二者融合发展的具体事宜,定期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