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抓好“关键少数”破解监督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抓好“关键少数”破解监督难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抓好“关键少数”破解监督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这柄利剑如干将发硼,有作其芒。十年来,全面从严治党一个显著特点是:围绕破解监督难题,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立破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破解,既抓住关键少数又管好绝大多数,根本改变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长期宽松软的状况,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当前,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的赶考之路要求各级党组织深入破解监督难题
2、,抓好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一、强化党对监督工作的领导,持续破解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和边缘化等突出问题,始终把好监督“关键少数的政治方向党的十八大前后,大量的例子反复说明一个道理: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和边缘化,必然带来监督缺位、虚位、错位和不到位,必然带来宽松软、七个有之和各类违纪违法等问题。党的领导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破解监督难题就根本无从谈起。有人认为,在中国,解决好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问题,只有搞西方多党轮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新闻自由那一套才行,靠一党执政、自我净化无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面对自我监督这个世
3、界性难题、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破解开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第一位的是党委监督。把党的领导落实和体现到监督各项工作之中,就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党的领导这个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
4、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校正偏离党的领导的误差偏差。2016年制定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这就确立了党中央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大脑和中枢地位,确立了党对监督体系建设的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部署,创新和深化了一系列加强党对监督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比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解决监督缺位和不到位问题。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必须强化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监督作用,强化
5、对下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监督,把管理和监督寓于实施领导全过程。党委(党组)书记和领导班子成员分负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通过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推动所在单位干部监督工作走深走实。比如,推进监督全覆盖,解决监督的盲区问题。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巡视、派驻两个全覆盖,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党内监督条例推动党内监督全覆盖;从党的十九大后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国家监察范围,到逐步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格局;从大力推动有形覆盖,再走向有效覆盖,填补了从好党员至阶下囚、从好的公职人员至阶下囚两个方面监督的空白,确保了党和国家权力运行体系内
6、不存在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和特殊公职人员,确保了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比如,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解决专责监督机关软弱无力问题。通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行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监委为主,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纪委监委合署办公优势,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工作机制,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推动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监督的能力,等等。破解监督难题,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些重大改革举措,强化党对监督工作的主导权,始终压紧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责任,消除权力行使监督的空白和盲区,发挥专责监督机关的职责,把关键少数置于党组织和
7、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二、切实把党内监督同其他监督贯通起来,持续破解监督主体较分散,协同衔接不够畅顺,力量缺少整合等问题,汇聚成对关键少数监督的合力我国监督主体多,监督渠道广,监督手段也不算少,但是仍有些单位和个人出现腐败问题。全面总结监督工作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对于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对于我们党而言,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监督,党内监督有力有效,其他监督才能发挥作用。党的十八后出台的党内监督条例,确立了6个党内监督主体,即党中央负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之责,党委(党组)负全面监督之责,纪委
8、(监委)负专责监督之责,党的工作部门负职能监督之责,党的基层组织负日常监督之责,党员负民主监督之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框架下,明确了8个党外监督,即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目前,6+8的监督体系框架已由前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它解决了监督关键少数根本靠什么的问题,那就是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使关键少数切实感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感到纪委监委就在身边。破解监督难题,就要抓住各种监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问题,
9、通过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健全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使各种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有力推动各类监督有效贯通、相互协调,使关键少数真正感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三、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持续破解权力失控、权力滥用、权力寻租等问题,不断压缩关键少数任性用权的空间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是古今中外都已证明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出轨、越轨,许多腐败问题都与权力配置不科学、使用不规范
10、、监督不到位有关。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权力作文章,用良好的规则保证权力科学配置、正确行使、有效监督,防止权力滥用。比如,深化运用三分一定,对权力进行功能性分权、技术性制衡。三分一定,即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所谓分事行权,即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对权力进行必要的分解,防止一个单位或个人滥用权力。所谓分岗设权,即在内部对相应岗位进行分解,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岗位或个人行使,防止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牵制。所谓分级授权,即通过授权,明确不同层级、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防
11、止责任缺位和权力越位。所谓定期轮岗,即把在原岗位工作一定时限的人员轮换到新岗位上去,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过去,负责办案的纪检干部接连落马,一条重要教训是纪检监察室集多项权力于一身。通过改革,纪检监察机关把问题线索管理权从过去的纪检监察室分离出来,改由案件监督管理室行使;将纪检监察室职能分离为H常监督检查职能和案件审查调查职能,分由两个不同部门承担。案件审查调查部门,不固定联系某一地方和单位,以避免长期接触产生利益瓜葛。同时,案件审理室作为最后一环,充分发挥把关作用,对纪检监察室审查的结论不是简单信任,而是要认真审核、充分监督。贯彻三分一定的要求,使纪检监察监督工作各个环节各司其职、相互协调
12、、相互制约,有效防止灯下黑。比如,坚持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让权力在阳光在运行。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要继续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厘清权力清单,明确什么权能用、什么权不能用。通过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大大压缩关键少数权力自由裁量空间,减少关键少数各种暗箱操作,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实践要求。四、从严从实开展日常监督,持续破解对关键少数如何抓早抓小抓苗头等问题,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政策策略,使监督“关键少数收到良好的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监督工作应从细微入手,体现抓早
13、抓小、防微杜渐。纪委在过去的实践中有一种倾向,往往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只要领导干部不违法,违反纪律就是小节,就没人管、不追究。长期对小问题视而不见,一处理就只能算总账,结果造成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日常管理监督立足于早、着眼于小,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触犯纪律立即处理,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和运用四种形态,即通过综合运用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党纪政务轻处分、组织调整党纪政务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严重违纪违法涉嫌犯罪立案审查、移送司法
14、机关等手段,对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一层一层地进行阻截和处理,真正发挥每种形态的建设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四种形态如同扁鹊治病一样,运用望闻问切,从治媵理之疾入手,再治肌肤之疾,再治肠胃之疾,经过辨证施治、由表及里,预防病入骨髓的不治之疾,体现了党一以贯之的惩前忠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四种形态的提出和运用,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改变了过去纪委热衷于办大案要案,抓少数极少数,而忽视常态大多数的做法;做实做细了基层党组织的日常监督之责,转变了党组织不知、不会、不善抓日常监督的状态。实践证明,四种形态贯通规、纪、法,连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现标本兼治
15、,囊括教育警醒、惩戒挽救和惩治震慑功能,是一个环环相扣、严密完整的逻辑体系,是抓好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特别是关键少数监督行之有效的好办法。面对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的新变化新特点,各级党组织应坚持惩前瑟后、治病救人,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深化四种形态运用机制,聚焦关键少数,强化近距离、常态化、全天候的监督,切实把日常监督的约束作用发挥出来。口五、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持续破解对“一把手和同级监督缺实招硬招厉害招等问题,以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带动起对关键少数的有力监督党的十八大以前,一把手违纪违法现象突出,有的地方和单位一把手占受处分人员的三成到四成,甚至更高。十九大以来,202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县处级及以上一把手5000多人,受到处分的厅局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中的一把手也为数不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一把手违纪违法最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许多违纪违法的一把手之所以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有理想信念动摇、外部围猎,的原因,更有日常管理监督不力的原因。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