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要践行好“四下基层”优良传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要践行好“四下基层”优良传统.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讲稿:要践行好“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进程中,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在“政策理论下基层”中拉近距离,做人民的“贴心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零距离”感受群众心声,“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心连心”体会群众疾苦。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理想信念的支撑点,挖掘自身“闪光点”,不当“传声筒”,不做“复读机”,不当“二传手”,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群
2、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和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让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润物无声”,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富民举措“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生动实践。要在“下”字上用心用情用力用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踏踏实实的成效,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理论宣传下基层,用“方言”代替“官话”。理论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满堂灌”,高大上的术语、官话“满天飞”,群众只会一头雾水,从而导致宣传不到位、政策难落实,也会在无形中拉大与群众的距离。广大干部要跨过基层“语言关”,打牢“白话”“土话”的基本功,在学懂弄通政策的基础上,用当地方言准
3、确“翻译”上级文件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活讲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摒弃以往“干部会场说、群众台下听”的传统模式,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到群众家中坐一坐,把老百姓当成自家人,在“拉家常”中传播党的好声音。坚持“理论下基层,政策主张讲活讲透。把“党的政策主张”变成“群众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宣传宣讲,贴近当地干部群众实际,通过走进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学校课堂,善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零距离”“面对面”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把“生涩”的文字生动化、朴实化,不断扩大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宣
4、讲“接地气”“冒热气”。宣讲工作是群众工作,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最终是要往心里做。要在基层理论宣讲中俯下身、沉下心,“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积极回应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故事,找准思想认识共同点、情感交流共鸣点、利益关系交汇点、化解矛盾切入点,真正把“党的政策主张”变成“群众自觉行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用“群众大讲坛”“村头板凳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少讲言之无物的空话、不着边际的大话、千篇一律的套话、言不由衷的假话,善于把来之不易、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展示给群众,把干事创业、开拓未来的信
5、心和决心传递给群众,将党的主张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根根“毛细血管”,着力讲出“百姓味道”“时代味道”,真正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有收获。二、在“调查研究”中了解民意,做人民的“暖心人”。“涉浅滩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党员干部要用好党的传家宝,聚焦区域发展、民生事业、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找到问题症结,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制定科学措施,大力破除影响社会发展的“中梗阻”。要高度重视
6、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矛盾问题,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要认真对待,着力解决,不能因为问题小就选择忽视,防止“小问题”成为“大隐患”,着力解决群众的“关键小事”、地方经济发展的大事。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路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坚持脚步向下走、身子往下沉,带着问题走入基层、带着思考进入实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直奔问题去、向着难处攻,实打实拿出具体对策,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对症良方”,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一类事”延伸,让群众满意、让百姓放心。广大党员干部聚焦主责主业,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
7、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推动调查研究蔚然成风,凝聚起实干兴邦正能量。事实证明,只有大兴务实之风,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之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要坚持脚步向下,既到工作局面良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上,努力让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调查研究下基层,用“脚尖”代替“指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政务APP、小程序层出不穷,干部与群众“屏对屏”,用几通电话、几条短信收集诉求、解决问题。虽然这种“指尖”操
8、作也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但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下沉一线、直面群众”的调查研究不可或缺。一方面,如果缺乏实地调研、一线指导,容易对某些复杂问题做出误判;另一方面,长期用“键对键”代替“面对面”,会淡化党和群众之间的鱼水情。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用谈话代替电话、用“脚尖”代替“指尖”,借着主题教育的契机大兴调查研究,擦亮“实事求是”的招牌,拆除横在党和群众之间的“隔心墙”。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要多往项目一线去、多到背街小巷看、多与基层群众聊、多朝田间地头跑,不仅要明确“过河”的任务,而且要解决过河“船”和“桥”的问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觉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基层群众“求学”,
9、拜人民为师,让改革攻坚的穿透力直通一线、破解难题的执行力直达基层,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真正把工作抓实、把基础打牢、把步子迈稳。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积极践行调查研究这一“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顶风雪、踏泥泞,做基层调研路上的“土专家”“田秀才”,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为党和政府筹谋定策提供事实依据,为基层发展破题解题提供科学指导,让求真务实的实践回声在基层天地中余音绕梁,经久不息。调查研究下基层,要坚持问题导向,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倾听人民呼声,接受人民质询,回应人民关切。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要坚持不懈践行群众路线,紧
10、紧依靠人民群众,自觉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既“身入”基层,更“心入”基层,多到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多到人民群众院内灶旁聊聊天,去发现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基层的创新创造中挖掘智慧富矿、寻找解困良方。要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推动新时代调查研究走深走实。三、在“信访接待”中彰显担当,做人民的“真心人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信访接待下基层,用“出诊”代替“坐诊”。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基层开展,基层是产生信访问题的源头,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主体。基层的矛盾还是要在基层解决,与其被动在家“坐诊”,不如主动上门“出诊”。广大干部要拿出直面问题的勇气、恪尽
11、职守的担当,聚焦枝叶关情的小事、牵肠挂肚的大事,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干部动嘴、群众动腿”为“群众动嘴、干部动腿”。在调查中了解实际情况,在研究中分析症结所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把执政为民的丰碑建在人民心坎上。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事情当家事,聚焦民生痛点堵点难点,推行“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敢于直面群众的牢骚、意见和不满,既化解好群众思想上的疙瘩、情绪上的对立,也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使群众满意成为改进工作的“指向标”。要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综合分析研
12、判和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统筹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努力保证信访群众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认真负责处理,信访群众从每一件信访事项解决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信访接待下基层倾听民声解难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信访接待下基层”既是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也是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抓手。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倾听群众日常呼声为着力点,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带着措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打通服
13、务群众最后一米,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利用下基层信访接待日活动,让信访工作既“出诊”又“坐诊”、变“上访”为“下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落实“四下基层”,信访接待用情用力。国之大者,在乎民也。信访接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因此,坚持信访接待下基层,就是要传承弘扬“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追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用心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信访问题大多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解决好这些现实问题,就抓住了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要紧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
14、、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通过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专题回访等方式,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群众合法诉求解决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做到事事有回声、件件有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四、在“现场办公”中造福为民,做人民的“知心人二“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深入基层,身在现场,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由此来看,现场办公的优势,在于拉近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
15、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推动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带着真诚走进群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硬碰硬”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要坚持重心向下,用好用活“一线工作法”,倡导“马上就办”,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生所向的问题,现场研究、现场指导、现场协调,实打实拿出方法和对策,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二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既要“稳扎稳打”、现场就办,也要“小步快跑”、急事急办,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群众的牢骚声、抱怨声,就是群众发出的不满意“喊声”,要切实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在实处,就需要干部上门接
16、访、现场办公,既当面了解群众的现实难题,更以“马上就办”的态度,以“马上办好”的行动,切实为民解忧解愁,以实干实绩收获群众“掌声:群众满意是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下基层”以到群众身边服务的方式,以真干实干的姿态,一件一件抓落实,真正让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暖心提劲,奔向更美好未来。“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把解决问题的战线前移,是拉近机关与基层距离的直接方式,是搭建领导干部与群众百姓“连心桥”的有效举措。要带着真诚走进群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进百姓门、访百姓情、解百姓难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把平时工作做实,把准备工作做足,“现场办公”才会水到渠成。要落实“民呼我为”、推进“接诉即办”等机制,持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盯住群众关注、积压时间较长的“钉子案”“骨头案”,加大现场指导、现场协调、攻坚化解力度,努力做到“事心双解”。在为民办事上,“解决”永远比“解释”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