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98215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一、揭示诗题,简介诗人1 .指名读诗题。2 .理解诗题。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生:时间、地点、事件。设疑:诗人仅仅只是喝醉了吗?3 .简介诗人。(课件:诗人简介)师:这是北宋诗人苏轼流传千古的一首名诗,你了解苏轼吗?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提,造福于杭州百姓。设计意图:以诗题总览全文,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从诗题中了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同时教师还设置了一个疑问:“诗人仅仅只是喝醉了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课时结尾深化主旨埋下伏笔。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美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

2、,强调“遮”是翘舌音,“卷读jun,“散”读“sdn”o4 .读出节奏。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5 .读出韵味。学生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1)找出诗中的押韵字。(山、船、散、天)(2)按“平长仄短”练读。(3)分组读,齐读。设计意图: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知诗意和诗趣,为知意和背诵打下基础。三、化诗为画,体会意境1 .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默读古诗,想想每行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快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来。(云、雨、风、水)2 .范读,想象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古诗,想象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古诗原文)六月二

3、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轶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 .汇报交流,品读感悟。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品读感悟)(1)黑云翻墨未遮山联系生活实际。夏天雷雨来临之前,天空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学生想象画面。生1: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却没有遮住远处的山亦IIJO生2:我看到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上蔓延,但来不及遮住山峦。生3: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像海浪一样,汹涌地翻腾而来,但没有遮住远处的山峦。(课件:“黑、翻墨”变色)带着感受读诗句。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出了这幅“翻墨云”图。谁来读一读这句

4、诗?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评价读、齐读)(2)白雨跳珠乱入船抓关键词语,品析雨的特点。生L夏天的雨很急很大,我从“跳珠”知道雨落在船上就像是跳动的珍珠,发出僻里啪啦的声音。生2:我从“乱入船”的“乱”字看出雨势很大,这雨是杂乱无章的,就像顽皮的孩子活蹦乱跳。生3:我还从“白雨”看出这场雨很大,只有大雨点儿才会看起来是白色的,有种白花花的感觉。(课件:“白、跳珠、舌L”变色)用多种形式,读出雨的气势。谁来将这场又急又大的雨,通过朗读带到我们大家眼前?(指名读、男女生赛读)教师小结:这真是一场又急又大的雨啊。它让我们感到一一震撼!激动!惊叹!当我们正被眼前这白花花的大雨所震撼并为之惊叹的时候,

5、一阵大风吹来,天地间又换了一副新的图景。(3)卷地风来忽吹散品味“忽”之妙。生1:我从“忽”字感受到大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阵狂风席地卷而来,就把雨吹没了。生2:我从“忽”体会到这风很有威力,一下子就把大雨吹散了,还吹散了天上黑压压的云,天空变得一片瓦蓝。(课件:“忽”变色)拓展含“忽”的诗句。生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出“风吹雨散图”。(分组赛读)(4)望湖楼下水如天想“水如天”之景。生1:水如天一样开阔,蓝天倒映在湖水中,水天一色。生2:水如天一样明亮,雨后湖中泛起粼粼波光。生3:水如天一样澄净,雨过天晴,一切都像刚洗过的样子。朗读指导:读出“

6、雨后西湖”的画面感。碧空如洗,水平如镜,读出你的想象与感觉。(指名读、齐读)4 .小练笔:请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联系实际生活,也来写写雨吧。设计意图:想象画面,化诗为画是本课的语文要素,也是课后习题的要求。每行诗,紧紧围绕关键词展开描写,从下雨前的“黑云翻墨”到雨中的“白雨跳珠”,再到“风吹雨散”的水天一色,学生在头脑中不断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将想象与品读相结合,让学生领略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四、深化主旨,指导背诵1.升华诗题中“酹”的含义一一沉酹。作者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

7、他对这首诗的喜爱。2 .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你知道当时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吗?(课件:写作背景)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官场受到排挤,无奈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他与朋友同游西湖时,经历夏日骤雨,触景生情,写成此诗。师小结: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你从这场骤雨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乐观、豁达)3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联系诗的写作背景,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也是和前面“了解诗人”这一环节相呼应,一脉相承。五、课外延伸,阅读积累1 .拓展名诗。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爱西湖,尤爱雨中的西湖,他还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水光激涌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请你说一说,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西湖是怎样的?(课件:饮湖上初晴后雨)2 .积累名篇。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J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课后找来读读并积累。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以这首诗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描写西湖的古诗,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